刁顺亮丨一张学员证

文摘   2024-11-15 00:00   江苏  
一张学员证
刁顺亮
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学员证,每当我看到它,眼前便会浮现出当年的一幕幕情景。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1986年的某日,当时的我正在翻阅自费订的《文学报》,一条消息跃入了我的眼帘。上海市总工会虹口区第一工人俱乐部和《文学报》社联合举办文学爱好者讲习班,邀请上海著名作家前来讲课,时间每周一晚上,学费80元,为期两个月。
虹口区第一工人俱乐部
我慕名来到座落在虹口区飞虹路400号,这是一所始建于1954年的第一工人俱乐部,俱乐部的建筑古色古香,内有电影院,图书馆,大殿,回廊,凉亭,假山等景观。在二楼走廊上,一位上穿一件红色T恤衫,下穿一条白裤子,头发稀少、两鬓鬓角很长,戴着眼镜,身材高大,背着挎包的人向我走过来。我便迎上去,询问文学讲习班报名在几零几室,芝麻掉在针眼里,巧了,此人正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一一韩建伟老师。
当年受邀前来给我们讲课的有作家胡万春,沈善增,毛炳甫,《上海文学》编辑张重光,《文汇报 · 笔会》栏目主编肖关鸿,《东方剑》杂志社的张斌,《青年报》的吴继椿,《文学报》的贺旭东,朱金晨等老师。其中印象最深的当属胡万春和沈善增老师。此时胡万春的长篇小说《蛙女》正在《解放日报》连载。学员们饶有兴趣地听胡万春谈《蛙女》长篇小说创作的来龙去脉。

胡老师掏出大前门牌香烟,点上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吞云吐雾,快活似神仙地讲述起来。当年,他在16铺码头乘轮渡去浦东,一名乘客不知怎么搞的,不小心将戴在手上的戒指滑落到黄浦江里,不禁大声叫了起来:“我的戒指掉进江里去了!”他的叫声引来轮渡上的工作人员,询问之后,工作人员联系了“水猴子”,将戒指从滔滔的黄浦江里打捞上来,完璧归赵。胡老师站在一旁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他以此为雏形,创作了一个以银箱沉入黄浦江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讲述《蛙女》的爱恨情仇,并被拍成电视连续剧。

胡老师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作家编故事的能力一流,激动的时候,他说,来不及写时,报纸等着用稿,派人守在他家里等。我们听得如醉如痴。

一天晚上,我来到讲习班教室里,一位身材中等,有点胖,方脸型,戴一副眼镜,双下巴的男子坐着,我便和他交谈了起来,原来他就是著名作家沈善增老师。通过交谈我得知沈老师的住处,离我工作的美发厅很近,我便邀请他有机会来,让他享受一下我的优质服务。

沈老师讲话随和,中气十足,他提倡文学创作,要“找感觉、要真诚,反奶油”。这九个字就是在今天,也让人受益匪浅。

第一次去沈老师家时,带了一篇我写的小说《W美发厅轶事》。沈老师拿出一本《收获》杂志,上面刊登了他的长篇小说《正常人》,借给我阅读时,并让我看完之后,一定要提提意见。他的虚怀若谷影响着我。

沈老师边和我聊,边翻看《W美发厅轶事》,他说:“你古书看得不少啊!”“何以见得?”“小说中很多的字是用繁体字写的。”

我对沈老师说:“我只看过《水浒传》。”说到《水浒传》,我便想起了青年时在乡下,有一天中午,我到庄上去玩,有一个人看书看累了,将书当枕头睡午觉,睡着后书掉在地上,我捡起来没有吭声,拿回家看了起来。

沈老师听我说完,笑笑对我说:“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多看世界文学名著,手上拿一支笔,看到文章中一些内容,与你脑海里跳出的人和事一样,你就把它写在书上,照此方法,你不能成为一流或二流作家,定会成为三流作家。牢记沈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教诲,后来我看书也养成了这个习惯,每看一本书,我都会在书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有关自己的人和事。

再去沈老师家,我带去了一篇以真人真事创作的小说《腿、腿、腿……》,写完最后一个字时,我已泪流满面。当年我一个同学的弟弟大腿上长了一个瘤,既不疼也不痒,唯一的缺点就是瘤越长越大,后经医生诊断,为骨癌。身强力壮的同学弟弟一觉醒来,他的大腿莫名地被锯了半截,哭得死去活来。

然而,癌细胞还是扩散了。当他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唯有杜冷丁,才能将他从疼痛中解脱出来,最终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8岁的轨道上。

沈老师看完,微微一笑,鼓励我说:“有小说的味道。”沈老师的这句话如一束光,照亮着我,让我沿着这条羊肠小道孜孜不倦地行走。

后来的我,直到成家后,写了100多篇文章,但见诸报刊的寥寥无几,辜负了当年沈老师的一片心意。

若干年以后,沈老师因糖尿病并发症离开了人世间。谢谢沈老师当年的教诲。

当年文友之间即使有联系方式,但时过境迁,也都已失效。如今我还记得的学员,他们有: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张承、余民、刘海、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的郭光林等。

郭光林 先生
郭光林年轻时帅呆了,留着长发,戴着眼镜,喜欢抽烟。我写了一篇散文《木屐》,请他提提宝贵意见。此兄看后对我说,这是寻根文学。然后如一阵风似的消失在茫茫人海。
这一消失,让我们分别了近40年之久。也许是缘分吧!那天我去居家邮局领取稿费,在邮局的门口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我斗胆走上去,主动和他打招呼,不承想真的是文友郭光林。他也住在邮局附近。当我们有温度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同时拉开了谈天说地的序幕。谈文学,谈人生,谈家庭,谈退休生活。郭光林始终豪情满怀,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无花果》,并加入了静安区作家协会。
郭光林赠送给作者的画作
郭光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语言描写细腻,且绘画造诣颇深,堪称多才多艺。郭光林每天坚持阅读电子小说,医生嘱咐他眼疾不能长时间的阅读,但他痴心不改。
难能可贵的是,郭光林每次看到我发在大耳郎公众号上的文章,都会转发在朋友圈,让我倍受感动和鼓舞。在此,恕我啰嗦,你有咽喉炎,要少抽烟,又有眼疾,也要少看书,保重身体,有一个好的身体,这是硬道理。
作者和郭光林合影
一张小小的学员证,让我思绪飞扬。时光荏苒,文学已失去了往日的景象,读者已不太关心,大家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挣钱上。但我不忘初心,行走在夕阳红的路上,依旧追逐着文学梦!
2024年11月9日于三步斋
作者简介:刁顺亮,网名川页,喜欢旅游,爱好文学、美食,闲暇时喜欢喝上两杯。五大联赛的伪球迷,上海申花足球队的死忠。偶尔写点文章登报,生活不紧不慢,能在日常里发现小确幸的普通退休工人。

大耳郎
发表个人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