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眼中的扬州”系列:
扬州的城市书房
王 东
一
2022年,我从兰州来到扬州生活,彼时,我已近不惑,准备重新开启学习,参加当年的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我非法律科班出生,准备一场被誉为全国最难的职业资格考试,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有了一份“收拾旧山河,从头来过”的决心之后,也就不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了。
当各科的学习步入正轨以后,生活也变得规律起来,每天早晨我和孩子同时背着书包出门,骑着电动车把他放到学校门口,我反身进入到家门口的曲江城市书房开始一天的学习,中午在附近的快餐店吃上一口,再回到书房继续看书,下午大约五点的时候,收拾书包,骑车再返回到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我们一起回家,准备晚餐,晚餐过后,孩子在家里写作业,我再骑车到书房去学习几个小时。
曲江城市书房是个24小时开放的书房,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在书房看书到凌晨十一点多,等再次回家之后,妻儿都睡了,我蹑手蹑脚地放下书包,简单洗漱后,躺在床上看看手机,翻翻笔记,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样的生活单调、清苦,却又很充实。
这也是我离开学校十几年之后,再次全身心地进入到学习模式当中,多少有些不适应,但这种不适感又不是很强烈,因为当时还处于疫情的封控期,兰州的封控尤为严重,在朋友圈,时不时就看到很多朋友以及原单位的同事被封控在小区里,无法走动。和朋友们被封控在家干着急相比,每天在书房的学习生活还是要惬意一些,也不因为没有上班而焦虑。
扬州也有相应的防疫措施,隔三差五的核酸检测之外,在书房里要求戴口罩,座位上隔一个坐一个人,但这样的防控措施已经很温和了。按照道理,妻儿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家里就我一个人,也很安静,完全没有必要再跑到书房戴着口罩看书学习,但是就是喜欢书房的氛围,周围坐满了人,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的效率自然也就提升起来了。
二
真正开始对扬州的认知,也是从书房开始的。
2018年前后,在扬州买房,完全是出于投资的考虑,因为曾经在江苏上大学,对江南充满了感情,也因为在房地产行业工作的缘故,在扬州游玩期间,自然而然地关注到扬州的房价,对比扬州和兰州的人口规模、GDP总量,扬州都远远地高于兰州,但是扬州的房价却和兰州相当,就觉得扬州的房子性价比很高,于是决定在扬州投资买房。
孩子上小学时,突然就有了举家前往扬州生活的冲动,妻儿先来,我则在兰州、扬州两地奔波。当时来扬州的时候大多是节假日期间,陪陪孩子,和昔日的同学朋友吃吃饭,总而言之,对扬州还是非常陌生的,等真正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后,这种陌生感反而更加强烈。
带着一份陌生,穿梭于书房和家之间,书房也成为我了解扬州的一个窗口。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一点就是扬州建设了如此之多的城市书房,几乎所有的社区周边都配套了城市书房,附近居民在3—5公里的距离内肯定能找到一个书房。仅此一点,在我走过的很多的城市中,哪怕像北京、上海,也没有像扬州一样,投入巨大的财力去打造城市书房。
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书房都建设在景区当中,比如荷花池城市书房、虹桥坊城市书房、半岛公园城市书房等等,让书房成为公园的一部分。
在我惯有的认知里,寸土寸金的地方不该拿来卖钱吗?比如故乡的很多城市,多年来规划建设城市公共配套少之又少不说,甚至还不惜挤占公共配套用地来开发房产,印象中,很多原本规划成公园的地块,几年后,却突然就变成了一片密集的住宅区。
如此对比,就觉着扬州的执政者更加亲民,更加热爱这座城市,所谓“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在公园多,书房多的城市里生活,应该会更加美好一点吧。
三
虽然书房遍布于城市的各个社区,但是书房并没有成为这个城市的摆设或者形象工程,因为每个书房都在物尽其用,无论是在周内还是周末,书房里基本上都坐满了人。
在书房里,我看到退休的老人读书看报,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中年人在书房里学习,他们大多是提升、考证的,还有很多大学生在书房里复习考研、考公,甚至有很多中小学生,带着作业坐在书房里写作业。
我置身其中,也是能量满满。都说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却并不以为然,那么多的书房天天坐满了人,为啥就看不到呢?或者说,扬州这座城市本来就有着浓厚的读书学习的氛围吧。
有时候曲江城市书房占不到座位,就前往一束光•竹西城市书房,它就是一座建在公园里的书房,建筑本身充满了设计感,和周围的公园绿化融为一体,书房里窗明几净,宽敞舒适,书房外就是大面积的绿化,人行步道穿插期间,在书房看书累了,走出书房,在公园里的步道上走上一圈,也算作休息。
在我近一年的复习过程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法理学中很多需要纯背诵的内容,我常常是坐在桌前边写边背,实在记不住,又拿着书本和笔记,在公园边走边背,还是记不住,如此反复,自己的情绪就变得糟糕起来,愤怒、无力、崩溃,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在身体里冲撞,这种时候总是非常沮丧的,于是就坐在附近的亭子里调整呼吸,平息沮丧的情绪,等恢复正常了,再重新来过。
四
幸运的是,所有的付出和煎熬都没有付之东流,2022年9月份,我顺利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客观题考试,这一结果给了我极大的动力和信心。
原本想一鼓作气,拿下10份的主观题考试,可是由于疫情反复,主观题考试的时间始终没有确定下来,后来司法部发布通知,当年的主观题考试延期到了春节之后,这样我就有了很多的时间准备考试,再加上2022年年底的时候,疫情管控渐渐放开了,去往书房复习更加方便。
2023年,我顺利通过了主观题考试,最终取得了全国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然后进入江苏石塔律师事务所工作。截止目前,我在扬州已经工作了近1年时间了,对扬州的了解更加深入,在内心深处,也更加喜欢这座城市。
和以往相比,唯一的遗憾是去往书房看书的时间少了很多,但是依然很怀念泡在书房里的一年多的时光。
周末空闲的时候,还会不自觉地去往书房,有时候我只是转转,看到座位上坐满的身影,即便陌生,并不相识,但又觉得有几分亲切,有时候是带着电脑前往,找一个空闲的座位坐下,打开电脑,处理一些上班时遗留的工作,还有些时候,坐在书房里翻一本想看的书,渐渐地,周围的世界安静了,很多烦心的事情也在阅读中得以消解。
一束光•竹西城市书房的“竹西”二字,源自于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存在于古人的诗词当中,也在被传承赓续,一座座书房的打造,就是对扬州文脉的一种延续。
作为一个异乡人,生活其中,受惠于此,怎能不热爱和赞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