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黄了的时候
汪 辉
立冬过后,天气骤冷,深绿的树叶渐次黄了。一位老人,在色彩斑斓的季节里,走过了92年漫漫人生路,就在几天前,静静地飘落了。他,就是邵伯中学原教导主任倪亭如。
我先在邵中读书,后在邵中工作,前后小10年。邵中那一代师长,于我印象深刻。倪亭如主任之于我,缘于初二时我写的一篇赞颂《国际歌》的作文,其实也就是从报纸上摘摘抄抄,但倪主任很赏识,让人抄成大字报张贴出来。从此,我这个初高中时“一贯制”的学习委员,引起了他的格外关注。
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读扬师院中文大专班。实习时由于年轻管不住学生,江都中学不肯留我。1980年初,倪主任去教育局选人,说你们不了解他,“你们不要,我们邵伯中学要!”从此,我就在倪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再度成为他“老带新”的学生。倪主任的教诲和榜样,是我人生的第一部励志教材。
邵伯中学创办于1956年,第二任校长周青,1938年入党,虽没有参加过长征,却是1935年的老革命。从1958年周校长起,倪亭如由县教育局调任邵中教导主任,风华正茂,踔厉奋发,跟在老校长后面,情绪是高涨的,思想和作风上也是一种传承。
教导处是什么?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枢纽和总管。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内外协作、矛盾调和,林林总总,事无巨细。当年没有政教处,还包括学生的德育工作。倪主任是邵伯中学最忙碌也是最离不开的人,堪称“校园总理”。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6年,在江都教育史上无出其右。在这个岗位上,他几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履职如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赢得了校内校外老师、学生、家长的一片赞誉。有人说他是“面糊刷子”,但在倪主任这里,“面糊刷子”绝不是圆滑,委以世故,而是一种水平和能力——寻求事物平衡点的水平,圆融周到的处事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化解矛盾的艺术,抚顺人心的艺术。我曾跟随他去扬州看望退休的名师杨桂华,那温馨的画面至今还散发着芬香。他陪任的一任任校长,治校风格各异,传统的,冷峻的,张扬的,内秀的,开放的,又有哪一位离得开这把“面糊刷子”呢?忠诚,从不搞人,是他的品行;从容,不急不躁,是他的性格;话语款款,春风拂面,是他的风格。
倪主任九秩华诞时,一首五绝诗这样赞颂道:“荡荡美心灵,谦谦师表情。亭翁上寿庆,无悔一生赢”。那是1966级部分学生赠送的一块寿匾。
1983年,我任邵中团委书记时写过一篇文章:《记姚姚式的同学倪晓兵》。姚姚是当年身残志坚的一位中学生代表。倪晓兵因患小儿麻痹症,高一时只上了3周课,就去镇江一家医院做腿部延长手续,那组螺丝装置是活动的,每天要延长几毫米,而且过程漫长。在这样的煎熬中,恁是凭毅力而坚持自学,虽休学一年,仍迎头赶上同班同学。倪晓兵是倪主任的第三个孩子。在倪晓兵的记忆中,他是母亲背着长大的,“母亲的背就是我上学的路”。是倪主任和他爱人戴老师的敬业、坚韧和乐观,培育了四个优秀的孩子。倪晓兵是中国首届残疾人大学生,因在超声领域的卓越成就,成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永久会员,被称为江都人民医院超声科的“刀锋战士”。腿部残疾的长子倪大红,子承父业,从邵中图书馆馆长岗位退休。最小的儿子倪晓东以危化品监管专家身份升任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至今仍在发挥专家特长。唯一的女儿倪晓玲,也曾是邵伯商业系统的一名标兵。
倪主任退休后,在江都和晓兵生活在一起,在农贸市场我们常常不期而遇,他的性格越发慢慢呵呵的,多次对我说:“蒋校长对你很好的,什么时候带你去看看他”。1984年县委宣传部调我去工作,因师资紧张,蒋国文校长两次将调令退回。其实他特别赏识我,力排众议让我当团委书记,亲自修改写倪晓兵的那篇文章。但我离开后,在教导处一副主任搞他的材料上联名,年轻幼稚,不懂深浅。蒋校长处事用急,说话难免霸气。但倪主任遇此,总是应允、笑笑,坦坦而过。而我呢,年龄大了好像才懂得反思。看来,“以德报怨”是要有文化积淀的,何况那并不是“怨”呢。
85岁时倪主任胃癌开刀,好像是2019年吧,我去看他,那时他已基本康复,告诉我说胃全部切除了,“我的目标是100岁,这一场病,让我少活10年”,脸上依然挂着温暖的笑。好在我们师生有缘,相隔5、6年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得知情况迅即去城南医院看他,虽然模样大变,但神智清楚依然微笑,拉着我的手说:“我无愧于学生”,我说:“您也无愧于人生”。半个月后他就离开了。
邵中原址那棵千年银杏树,现在又该银装素裹了吧?一年一度,满树苍黄,风姿绰约。它见证了一所名校57年的风雨历程,目睹了辛勤园丁一代代的精神传承,亲历了懵懂少年一届届的成长成人!一阵风来,树叶簌簌作响,银光翻飞,晶莹透彻,抑或是对刚刚离去的老人一片怀念吧?
至此,那一世师生情凝练成两句话:元老数朝,可鉴半部邵中史;恩师几度,仰止一生德行尊。
写于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