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张游校园
孙德喜
老张,名骏,与我相识已有20多年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扬州师院读研,老张当时是扬州一家工厂的技术员,他来师院学英语,我们都在教工食堂就餐,并且志趣相投,于是认识交了朋友。他后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进一步进修英语,学业完成后就在上海的一家外资企业上班,现在已经是该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了。我从扬州师院毕业后一直与他保持联系。去年春天我到北京开会,与正在北京工作(公司所派临时工作)的他在北海见面聊天。这次他回扬州老家过春节,于是我们今天早上见了面。
我们是在扬大瘦西湖校区(原扬州师院)南门口见的面。20多年过去了,老张仍然对扬州师院充满感情,于是我陪他在校园里转一转。几年前的一个春节,他来扬州,我也带他在这里转悠,那次带他转的是操场与教学楼这一带。今天陪他游玩的是校园的东部。我们穿过文科楼,经紫藤长廊,向北逛。在校园的东部北边,有几座别墅,过去是外教住的地方。当时,老张学外语,认识凯瑟琳等几位外教,所以经常过来。现在再来这里,很有几分怀旧感。当年的别墅,住着外教,那里既很高雅,又很神秘。我由于与老张认识,当年也到那里去过几次,但是次数不多。而今,这里十分荒芜,不仅败草枯叶满地,而且枯树掩映之下,墙壁既有破损,又有些斑驳。通向别墅的小路虽然还在,但是路砖的缝隙间蔓了萋草,砖面上生了薄薄的青苔。别墅的门窗有的生了裂纹,有的生了锈,或者落上灰尘,还有些枯枝落叶经雨水浸泡后粘在上面。门前虽有些小菜园,但是也不整洁,里面同样落了些纸屑、废旧塑料袋和枯枝残叶。东北最边上的一栋别墅,屋顶的一角为倾倒的树枝所压,已落了些瓦片,露出黑糊糊的腐败物。老张与我见了此情景,都感到一种时光流逝与人去楼空的荒凉。老张掏出手机,对着别墅拍了几张照片,表示要发给现在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凯瑟琳看看。凯瑟琳看了她曾经住过的别墅变成现在这模样会有何感想,可想而知。
转到这座别墅的北面,但见半边墙壁潮湿。老张问我现在这里是否还住人,我先说不知道,后来看到玻璃窗内上面还滴着水,便判断里面没有住人。后来我们见到的一位老太太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老太太住在别墅后面的黄色的小平房里。我们正在另一栋别墅的后面转悠的时候,老太太从平房里出来,我们立即与老人家打了招呼。老太太很健谈,她说自己是老扬师的退休老干部,现在已87岁了。儿子在上海工作,现在一人住在这里。老张说,您住在这里环境不错,很清静。我问老太太是不是感到孤单。老太太说不孤单,既伺候菜园里的菜,又养些猫狗之类的小动物,还每天打扫门前的地面。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老人说她还炒股,是个有着十几年股龄的老股民。正在聊着,老人的孙子骑着摩托车回来了,我们便打了招呼,并和老人告辞了。
告别老太太之后,我们向西而去,见到西边的两排青砖平房,同样破旧与荒芜,虽然门前有些晾晒的衣物表明这里还住着人,但是从房前屋后堆放的残砖烂瓦与杂乱的树木来看,这里所住的大概也是些老人。
随后又陪老张参观了我们文学院的办公楼,并帮他在楼前拍了照片留念。游了校园之后,我们在南门口的柳湖茶舍吃饭,继续聊天。
2016年2月9日于扬州存思屋
孙德喜 教授
孙德喜,男,汉族,1960年11月生,江苏淮安人。武汉大学毕业,文学博士学位。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江苏省当代文学学会、江苏省鲁迅研究会理事。
主讲课程:中国当代文学、现当代散文研究、现代作家传记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本科课程教学,并给硕士研究生讲授现当代散文文体研究课程。
学术成果:参与编写《中国当代文学》(下卷,王庆生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卷王泽龙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两部教材。先后出版《在自由中逼近真理》《20世纪后20年小说语言的文化透视》《历史的误会》《准则》《水的狂欢》《寒山碧评传》《明月文化中的扬州文学》等著作,在海内外各种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