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 Jenson Huang在斯坦福的访谈笔记!!
(英伟达是台裔美国人黄仁勋在90年代初创立的公司,做显卡芯片GPU,创业的前30年空有技术没有市场,妥妥靠给投资人画饼和造梦撑了下来。2015年之后踩中了人工智能的风口,因为神经网络大幅提升了计算能力,有了市场和需求,他储备了30年的芯片炸药就能用上了。英伟达的股价6年上涨了70倍,老黄也从此在科技圈封神,2024的数据是身家1230亿美元。)
短短1个小时的访谈,一个智商极高、心智坚韧、谦和大爱的顶级企业家,毫无保留地跟斯坦福的学生分享自己最底层的思考。他的创业神话基于一些他信念里坚定不移的人生信条,其实对于普通人的人生各个阶段的困境都有帮助。大道至简,这种站在时代和科技浪潮顶端的伟大人类,他的思想和智慧往往不会局限在本行业内,而是可以广泛涵盖所有你能想到的话题——科技的本质、人类的未来、组织化的创新,以及个体如何在动荡的时代周期里寻求发展。
1、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信仰」(core belief)
core belief乍一听很像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但老黄这一套哲学更适合用来指引个人生命和公司战略的发展。
英伟达成立的前30年只有技术没有市场,他的核心信念就是(1)我们在创造一项空前绝后的技术,总有一些计算问题是CPU没办法解决,只能依靠GPU的,这项技术总有一天人类会用得上,(2)我们在尽一切可能去创造市场,比如英伟达很早参与到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计算机药物学习领域里,所以等机会出现时,他们第一时间就能让技术和市场接轨。
真正的创新一定是要踏入未知的。从轨道过渡到旷野,就不能追求一个一眼看到头、完全没有风险的思维模式。旷野的商业模式和游戏模式需要自己搭建,在不确定性的游戏中,信念最强的人,能突破恐惧和挫折,一直站在浪的顶点,持续创造。
30年在黑暗之中(还有好几次尝试的商业方向全盘错误,公司差点活不下来)他都一直云淡风轻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2、尽量让自己摆脱一个关注结果的思维模式,寻找更靠近真相的衡量标志。
英伟达的股票一度跌了80%,老黄说他也会难受,躲在家里不想出门,想穿个T恤上面写着“这不是我的错”。但他还是会让自己去上班,跟平时一模一样的日程,还要给所有员工开会,给他们吃定心丸。
还是对他事业的core belief在支撑着。他会问员工,我们公司坚守的最底层的东西变了吗?我们的技术、产品提供的价值在不在?市场是不是正在被创造出来?重力和物理学改变了吗?如果这些都没变,那我们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变,股价又能有什么影响呢?
英伟达还发明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early indicators of future success(简称EIOF,意思是衡量未来成功的早期指标),用来给这些正在技术最前沿探索的工程师们一些信心抓手。传统商业里面的KPI是向后衡量结果的(过去做的事结果怎么样),但EIOF是面向未来的。比如说对于英伟达,衡量未来是否成功的指标包括最近有多少人工智能公司使用了他们的技术,人工智能芯片在关键领域的表现数据是否提升等等。
把这个概念套用到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上。有很多人衡量自己发展第二曲线、搞副业是否成功都是看“有没有赚到钱”。但赚到钱的结果,就好像传统商业里的KPI一样,关注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有可能你当下做的事情是在积攒技能、积攒用户信任、提升心力,这些都是为未来铺路的。
有限游戏看重输赢、结果,所以你会永远想着我到底是赢家还是输家,在对结果的焦虑中消耗能量和信心。无限游戏一切都围绕着游戏体验而展开,输赢甚至是可以被重新定义的,所以你可以关注的是——我的游戏技能有没有提升?我的技术操作是否更加丝滑?我有没有积攒关键的游戏装备?
不是说做事的结果不重要,而是在做事时,关注点不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外。尤其是那些充满未知的创新之事,结果注定是无法由自己全然掌控的。英伟达曾经花了三年给微软的3D技术开发芯片,结果做完后微软把自己技术标准改了,三年的研发全白费了,公司高管们直接讨论要不要破产了。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最终还是找到了方向。
不要太过关注短期的结果,尤其不要用自己有限的头脑去制造一些对自己事业的衡量标准。对英伟达这种公司,连股价暴跌,三年研究浪费都不算“失败”。换句话说只要不下牌桌,就不存在失败的可能。做事的体感越难,越要把关注点放到每一天实实在在能干的事情上,之前听Bill Ackman怎么在破产边缘东山再起也是一样——每天前进一点点,只要动就一定有进展。
3、当你感觉最黑暗的时候,可能光就离你一点点了。
英伟达的故事听到这里,我真的感觉这个世界充满了奇迹。付出巨大的努力结果却很糟糕,就在以为公司要破产时忽然灵感降临,电影都不敢这么写!
前面不是说英伟达曾经花了三年给微软的3D技术开发芯片,结果全白费了都打算破产了嘛。就在那段时间,老黄周末开车送女儿路过一家书店,看到一本Open GL的技术手册,直接在理论上把制作计算机图形的方式都定义出来了。老黄买了三本书拿回去跟同事说,伙计们,我找到了我们公司的未来,就在这本书里。后来英伟达真的把Open GL的技术在现实中创造了出来,直接定义了公司下一个阶段的技术天花板。
这段经历老黄在访谈里讲起来真的太有力量了,搭配起他的“core belief”概念来听,结论就是不要放弃!不要放弃!不要放弃!创新的道路上,阻碍和灵感都是未知的,也许你需要的那个答案,离你只有“一个档案”的距离,真的马上就要摸到它了。
4、如果有些事情别人也能做,让他们做。如果一件事你不做就没人能做了,即使短期看不到结果,也要做。
英伟达有一段历史,是他们遇到一些研究人员,为了能更方便使用英伟达的GPU,需要一种特殊的程序语言,把GPU的使用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结合到一起。当时耗费金钱和人力资源去开发这种语言,看不到任何商业上的回报,因为这些研究人员没有经费,只是科学探索的需要。当时英伟达还是投资开发了这门语言,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就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成为了驱动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英伟达开发的这门语言,已经有超过两千万次下载了。
这还是回到一个人、一家公司,在进行开拓式的创新时,究竟要如何进行决策的问题。
进入无限游戏的世界,线性的时间推论不再奏效,不能依靠过去的经验来决策了。如果英伟达玩的是有限游戏,像传统商业在决定投资前要看财务报表、市场分析、需求预测,按老黄的说法,这套玩法怎么能诞生真正的创新呢?
英伟达的决策方式,还是回到自己的core belief,他们的判断不是这个投资能不能赚钱,而是它对人类的发展,对技术的提升是否重要,是否符合“使命”和“更宏大的意义”,而且如果他们不做就没有人做了,那就一定要做。这也是英伟达在开拓新市场时,一以贯之的标准。深度学习便是他们当时判断符合人类未来发展方向,能推动技术边界的领域,那经过思考之后就会投资开发。
同样的逻辑,如果一件事别人也能做,不要跟他们去竞争和内卷。老黄说想想看,如果你一根手指都不用抬,就有人去做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不是很好的事吗?他管这套哲学叫“终极懒人创业”,公司不能陷入无效的努力和瞎忙,该等的时候等,该退的时候退,在必不可少的时候再上场。
5、保持谦卑,对于自己不了解、没听过的事物,永远先保持好奇。
前面说的在公司以为要倒闭,一本Open GL的技术手册救了所有人,这让老黄意识到,保持开放的思维和心态是极其重要的。他会鼓励公司里任何员工有新的想法都直接汇报给他,管理极其扁平化。
他是少有的那种有50个direct report的CEO。他相信如果公司里越多人直接跟CEO汇报,他们需要的管理成本就越低,因为他作为CEO,会把每个职位最需要知道的核心信息都传递出去。
老黄的管理心法也非常的无限游戏。他说传统的组织结构里强调等级和信息不透明,因为最底层的人作为士兵,他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心甘情愿服从命令,为组织献出生命。但他定义的组织,人只有在充分知道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行为意义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
访谈里他无数次用到了“天才”这个词,说英伟达他的管理团队全部都是天才,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人才,足以见到他对团队的珍惜和信任。他对公司所有人的沟通方式都是真诚、透明。他会让别人知道他是怎么思考问题的,他说团队里最能赋能别人的方式,就是将你的思考过程完整呈现给他们,这也是让团队成长最快的方法。
6、最后一条,总结一下老黄「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吧。
这一点来自访谈的学生最后问他一个问题,说如果你闭上眼睛就能改变明天的一件事,你会改变什么?老黄说我从来不这么思考。这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的工作,我们一生的意义,是去给这个世界做出独特的贡献,一些其他人无法做出的贡献,这样当你离开后,每个人都知道,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更美好。
所以他的人生哲学,是快进到几十年后,阅读自己的历史,阅读世界的发展,以终为始总结出自己可以在哪个独特的领域发力,并让自己投身其中。他投身于计算机视觉也是基于这种大爱,这不是关于“自己”有多么重要,而是推动人类文明向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