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整理 (文末下载)河北冀人版

教育   2024-11-07 08:42   贵州  

冀教版小学科学1-6年级全册考点+课件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目录

点击蓝色下划线字观看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空气的成分
2 燃烧的秘密
3 变色游戏
4 生锈与防锈

第二单元 健康与生活
5 刺激与反应
6 人体的司令部
7 习惯与健康
8 环境与健康

第三单元 地球剧烈变化
9 地表探秘
10 地球的内部
11 地震
12 火山
13 地壳的构成

第四单元 光
14 光从哪里来
15 光的传播
16 光的反射
17 彩虹的形成

第五单元 热传递
18 勺柄是怎样变热的
19 传热比赛
20 热在水中的传递
21 太阳能热水器
22 保温和散热


第六单元 保温物品
23 保温物品大比拼(一)
24 保温物品大比拼(二)
25 保温物品大比拼(三)


全册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1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存在

  • 证明空气存在的现象

    • 生活中的例子:把空杯子倒扣入水中,倾斜杯子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表明杯子里原本有空气占据着空间;我们能感受到风,风就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这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 实验现象:如在注射器中先吸入一部分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推活塞,会感觉到有阻力,说明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且占据一定空间的;拉动活塞时,也能感觉到空气进入注射器,同样证明空气存在。

二、空气的成分

  • 主要成分

    •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氧气约占 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约占 0.94%,二氧化碳约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 各成分的性质及作用

    • 氮气

    • 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情况下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作用:它可以用来制造氮肥,因为植物生长需要氮元素;还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利用的就是它化学性质稳定,能防止食品与氧气接触而氧化变质。

    • 氧气

    • 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 作用:人和动植物的呼吸都离不开氧气,在呼吸过程中,氧气进入体内,参与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燃烧现象也需要氧气的参与,比如蜡烛在空气中能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一旦隔绝氧气,蜡烛就会熄灭。

    • 稀有气体

    • 性质:它们都是无色、无味、性质很不活泼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作用: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防止金属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发生反应;还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就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光的特性制作的。

    • 二氧化碳

    • 性质: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

    • 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所以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还可用于灭火,利用的就是它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特性,能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目的。

三、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 实验名称: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了解即可,五年级阶段可能不要求实际操作,主要掌握实验原理)。

  • 实验原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容器内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被压入容器中,进入容器的水的体积就近似等于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 实验装置:通常包括一个带有刻度的集气瓶、燃烧匙、导管、止水夹等,燃烧匙内放有红磷。

  • 实验步骤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做好标记。

    • 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的红磷,点燃红磷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

    • 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会看到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1/5

  •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2燃烧的秘密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o能够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例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都是常见的可燃物。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并产生火焰等现象。

o不同的可燃物燃烧的难易程度可能不同。比如,纸张相对比较容易被点燃,而铁块等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很难燃烧,因为它们不属于可燃物范畴。

2.氧气(或空气)

o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参与。空气中含有大约 21% 的氧气,大多数燃烧现象都是在空气中发生的。当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时,才有可能发生燃烧反应。

o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证明氧气对燃烧的重要性。比如,将点燃的蜡烛用一个杯子罩住,随着杯子里的氧气逐渐被消耗,蜡烛会逐渐熄灭,这表明没有氧气供给,燃烧就无法持续进行。

3.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

o每种可燃物都有自己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只有当可燃物被加热到着火点以上时,才会开始燃烧。

o例如,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约为 40,在常温下如果受到摩擦等因素使其温度升高到 40以上,就可能会自燃;而木材的着火点相对较高,一般需要用明火等持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才会燃烧起来。

二、燃烧的过程

1.能量变化

o燃烧过程中会有明显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时,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比如我们能感受到燃烧的火焰是热的;另一部分则以光能的形式呈现,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火焰发出的光亮。

2.物质变化

o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例如,木材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水以及一些灰烬等物质。这些新生成的物质与原来的可燃物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说明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实质性的化学转化。

三、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原理

o灭火主要是基于破坏燃烧的条件来实现的。只要消除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燃烧就无法继续进行,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2.方法

o隔离可燃物:把正在燃烧的物质与周围的可燃物隔离开来,阻止火势蔓延。比如森林火灾发生时,通过开辟隔离带,砍伐出一条没有可燃物的通道,使大火无法继续向周边蔓延。

o隔绝氧气(或空气):可以采用覆盖、密封等方式,阻止空气与燃烧物接触。例如,用灭火器灭火时,有些灭火器喷出的物质能够在燃烧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空气,使燃烧无法持续;或者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也是隔绝了空气,从而灭火。

o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通过浇水等方式,带走燃烧物的热量,使其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比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水枪喷水灭火,水吸收了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温度降低,火就会熄灭。

四、火灾中的自我保护

1.拨打火警电话 “119”

o一旦发现火灾,要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 “119”,向消防部门报告火灾发生的准确地点、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相关信息,以便消防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o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气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过滤部分有毒气体,减少吸入有害物质的风险,同时湿毛巾还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保护呼吸道免受高温灼伤。

3.弯腰低姿态逃生

o因为火灾产生的浓烟一般会向上飘散,在靠近地面的地方浓烟相对较少,空气相对较为清新,所以逃生时要弯腰低姿态前行,这样可以更好地呼吸到相对干净的空气,提高逃生的成功率。

4.不要乘坐电梯

o火灾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因为断电、故障等原因无法正常运行,而且电梯井可能会成为烟囱,加速浓烟和火势的蔓延,所以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而应该选择楼梯进行疏散。

 

3变色游戏

一、实验探究过程

1.实验准备

o材料:紫甘蓝、白醋、小苏打、水、透明塑料杯(或玻璃杯)若干、筷子、榨汁机(用于榨取紫甘蓝汁)等。

o紫甘蓝汁的制备:将紫甘蓝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榨出汁液,然后用滤网过滤掉残渣,得到紫甘蓝汁备用。

2.不同物质与紫甘蓝汁的反应

o白醋与紫甘蓝汁反应

o取一个透明塑料杯,倒入适量的白醋。

o用筷子蘸取一些紫甘蓝汁,滴入白醋中。

o观察到溶液变成了红色。这表明白醋使紫甘蓝汁发生了颜色变化,说明白醋与紫甘蓝汁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从而导致颜色改变。

o小苏打与紫甘蓝汁反应

o另取一个透明塑料杯,放入适量的小苏打。

o同样用筷子蘸取紫甘蓝汁滴入放有小苏打的杯子中。

o发现溶液变成了蓝色(或蓝绿色)。这意味着小苏打也能和紫甘蓝汁发生化学反应,使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生成了不同于原来紫甘蓝汁和小苏打的新物质。

二、物质变化的类型判断

1.化学变化的特征

o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当紫甘蓝汁分别与白醋、小苏打混合后,颜色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生成了新的物质(从颜色变化可推断)。

o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往往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如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在变色游戏实验中主要体现的就是颜色变化这一特征现象。

2.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o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等发生了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水结成冰、纸张被撕碎等,只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改变了,其本质还是原来的物质。

o而在变色游戏中,紫甘蓝汁与白醋、小苏打混合后的变化明显不同于物理变化,因为有新的颜色出现,意味着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范畴。

三、拓展应用

1.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导致的变色现象

o苹果切开后放置一段时间,果肉会变成褐色。这是因为苹果中的酚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从而导致颜色改变,这也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引起的变色现象。

o铁钉生锈后,表面会出现红褐色的锈迹。铁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物质成分的改变,也伴随着颜色的变化,同样属于化学变化。

2.利用变色现象检测物质性质

像在变色游戏中利用紫甘蓝汁能与不同物质发生反应变色的特点,可以用来初步检测一些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例如,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如白醋)通常呈酸性,使紫甘蓝汁变蓝(或蓝绿色)的物质(如小苏打)通常呈碱性。这种简单的变色检测方法在日常生活和


下载完整版教案课件文档 ?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识别二维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

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发送消息408这3个数字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下载电子版打印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3400.html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电子版打印资料

班班通教学平台
提供中小学班班通技术+微讲课+教案课件试卷下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