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新教材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艺术)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汇编 (文末下载)

教育   2024-11-10 22:07   贵州  

新教材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目录

欣赏 新学期

第1课 画中有话:最可爱的人


第一单元 "礼"行天下·艺术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与理想

第2课 制茶具明茶礼

第3课 赏服饰知礼仪

第4课 品美食守礼节

第5课 "老字号"伴手礼


第二单元 创意新驿站·未来呼唤艺术创新

第6课 都市公共建筑

第7课 创想候车亭


第三单元 天堑变通途·艺术帮助人们探索自然,改变生活

第8课 日新月异通四方

第9课 一桥飞架连天堑


第四单元 经典永流传·经典艺术作品反映了文化传统与历史发展

第10课 天人合一古园林

第11课 生态和谐新景观


第五单元 象形会意传文脉--鱼·古汉字蕴含祖先对宇宙万物的探究和思考

第12课 鱼纹话吉祥

第13课 鱼意融生活

第14课 鱼形启巧思


第六单元 笔墨丹青寄我心·中国画表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第15课 白描人物幕神韵

第16课 白描花卉妙笔生

第17课 松鹤延年笔随心


全册教案设计


欣赏新学期

第1课 画中有话:最可爱的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以 “最可爱的人” 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等。

2.掌握通过人物形象、动作、表情等元素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绘画技巧。

3.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创作一幅以 “最可爱的人” 为主题的简单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欣赏各类相关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他们观察、分析作品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锻炼其合作学习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思维碰撞。

3.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发展其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深刻体会到 “最可爱的人” 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如英勇无畏、奉献牺牲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鼓励他们用美术作品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以 “最可爱的人” 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帮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基本绘画技巧。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启发学生深入挖掘 “最可爱的人” 的内涵,使作品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人物描绘,而能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精神。

2.鼓励学生在创作中突破常规,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个性,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各类美术作品、教学视频等。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橡皮、水彩笔、油画棒、画纸等,供学生创作使用。

3.收集以 “最可爱的人” 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图片、雕塑作品图片等相关资料,并制作成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军人、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奉献的视频片段(如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等场景)。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这些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被称为 “最可爱的人”?

3.引出课题 ——《画中有话:最可爱的人》。

(二)讲授新课(20 分钟)

1.作品欣赏(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幅以 “最可爱的人” 为主题的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如油画、国画、素描等)和雕塑作品。(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作品,从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表情等方面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例如,在一幅描绘军人抗洪救灾的油画中,观察军人那坚毅的眼神、沾满泥水的军装以及奋力扛沙袋的动作等。(3)让学生思考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如英勇、奉献、团结等,并组织小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2.技巧讲解(1)讲解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例如,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可以表现人物的力量感或柔和感;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可以突出人物的情绪氛围,如暖色调可表现热情、积极,冷色调可表现冷静、沉稳等。(2)示范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人物头部的比例画法(三庭五眼)、人物动态的简单勾勒方法等,边示范边讲解要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

(三)学生实践(20 分钟)

1.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位自己心目中 “最可爱的人”(可以是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也可以是社会上的英雄人物等),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以 “最可爱的人” 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建议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四)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1.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教室的展示区域。

2.请每位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作品所描绘的 “最可爱的人” 以及想要传达的情感和精神。

3.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两方面入手,如构图是否合理、人物形象是否生动、情感表达是否到位等,评价时要尊重每位同学的创作成果。

4.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同时再次强调 “最可爱的人” 的伟大精神以及美术作品在传达情感和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小结与拓展(5 分钟)

1.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欣赏的美术作品、掌握的绘画技巧以及创作实践的成果等,再次强调通过美术作品可以更好地展现 “最可爱的人” 的风采和精神。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身边的 “最可爱的人”,用相机记录下他们的身影,或者收集更多相关的美术作品,进一步了解美术在表现人物和传达情感方面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在作品欣赏环节,学生们能够认真观察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对以 “最可爱的人” 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创作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创作中,并且有不少学生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和较好的绘画技巧。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还不够准确,情感表达也略显单薄。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指导,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类型的相关美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第一单元 "礼"行天下·艺术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与理想

第2课 制茶具明茶礼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茶具的造型、材质和功能特点。

2.掌握简单的茶具制作方法,如手工捏塑、绘制等。

3.熟悉基本的茶礼文化知识,知道在不同场合下的敬茶、饮茶礼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各种茶具的实物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2.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茶具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茶礼活动,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境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传统茶文化和茶具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礼仪、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礼貌和修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茶具的造型、材质及功能特点的讲解与分析。

2.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茶具。

3.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茶礼知识,并使其能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运用。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在制作茶具时将创意与传统茶具的特点相结合,制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

2.让学生在模拟茶礼活动中自然、准确地表现出各种礼仪规范,避免生硬模仿。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各种不同类型、材质的茶具实物或图片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茶具所需的材料,如陶泥、彩泥、颜料、画笔、纸张等。

3.准备用于模拟茶礼活动的茶叶、开水、茶盘、茶杯等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教师展示一套精美的茶具实物或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套茶具,你们有什么感受?知道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单介绍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制茶具明茶礼。

(二)讲授新课(20 分钟)

1.茶具知多少(10 分钟)

o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各种茶具图片,如唐代的茶碾、宋代的执壶、明清的紫砂壶等。

o讲解茶具的分类,可按材质分为陶瓷茶具、金属茶具、玻璃茶具等;按功能分为泡茶用具、饮茶用具、辅助用具等。

o分析各类茶具的造型特点,例如陶瓷茶具造型丰富多样,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精致华丽;金属茶具则多具硬朗的线条和质感等。

o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茶具,并说明原因,然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2.茶礼文化(10 分钟)

o教师讲述茶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社交礼仪,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o介绍基本的茶礼知识,如敬茶时的姿势、顺序,饮茶时的动作、表情等。

o播放一段展示正确茶礼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后模仿其中的动作,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

(三)实践操作(20 分钟)

1.教师示范(5 分钟)

o教师选择一种简单的茶具制作方法,如用陶泥手工捏塑一个茶杯,边做边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包括揉泥、塑形、添加装饰等环节。

o展示一些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制作的茶具创意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学生制作(15 分钟)

o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动手制作一件茶具作品。

o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四)模拟茶礼活动(10 分钟)

1.分组(2 分钟)

o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 “主人” 和若干名 “客人”。

2.准备(3 分钟)

o各小组 “主人” 在茶盘上摆放好制作好的茶具、茶叶等,准备好开水。

3.活动(5 分钟)

o“主人” 按照茶礼规范为 “客人” 敬茶,“客人” 则以正确的礼仪接受并饮茶。

o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观看,活动结束后可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1.作品展示(3 分钟)

o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茶具作品放在展示台上,供大家参观。

2.自我评价(2 分钟)

o每位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制作过程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同学互评(3 分钟)

o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4.教师评价(2 分钟)

o教师从作品的创意、制作工艺、实用性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与拓展(5 分钟)

1.课堂小结(3 分钟)

o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茶具的知识、茶礼文化以及学生的实践成果。

o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和学习传统文化。

2.拓展(2 分钟)

o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用自己制作的茶具为家人敬茶,并记录下家人的感受和反应。

o推荐一些与茶文化、茶具艺术相关的书籍、网站或纪录片,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较好地掌握茶具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方法,以及基本的茶礼规范。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们发挥了各自的创意,制作出了不少有特色的茶具作品。模拟茶礼活动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制作茶具时对材料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模拟茶礼活动中有些动作还不够规范自然。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多组织类似的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提高。

第3课 赏服饰知礼仪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典型服饰特点及其所蕴含的礼仪文化。

2.掌握欣赏和分析服饰艺术的基本方法,如从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等方面入手。

3.尝试运用所学的服饰知识,进行简单的服饰创意设计或搭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各类服饰的魅力,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入理解服饰与礼仪的关系,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实践活动,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礼仪规范,提升其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不同历史时期、地域服饰的特点以及与之对应的礼仪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掌握欣赏和分析服饰艺术的方法,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与评价中。

(二)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服饰与礼仪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解读和运用相关知识。

2.启发学生在了解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服饰设计或搭配,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情境教学法等。

四、教学准备

1.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地域的服饰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实物或仿制品,如汉服、旗袍、少数民族服饰等,供学生近距离观察。

3.准备绘画工具、纸张、布料、剪刀、胶水等材料,供学生进行设计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教师身着一套具有特色的传统服饰(如汉服)走进教室,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

2.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老师今天的穿着,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老师穿的这套衣服属于哪种服饰类型吗?它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和礼仪呢?”

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赏服饰知礼仪。

(二)讲授新课(20 分钟)

1.服饰与历史文化(7 分钟)

o展示图片:分别展示原始社会、古代中国(如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时期)、古代西方(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以及近现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饰图片。

o讲解分析:结合图片,简要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域服饰的主要特点,包括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等方面。例如,商周时期的服饰以 “上衣下裳” 为基本形制,色彩较为庄重;秦汉时期的服饰逐渐规范化,有了明确的等级制度体现于服饰之中;古希腊的服饰多采用披挂式,造型简洁流畅,常用白色等。

o提问互动: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如 “你们觉得这个时期的服饰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款式和色彩呢?”,引导学生思考服饰与当时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

2.服饰与礼仪规范(8 分钟)

o案例分析:讲述一些与服饰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礼仪场景,如 “古代朝堂之上,官员们不同品级所穿服饰有着严格规定,通过服饰一眼就能看出其身份地位”“在西方宫廷舞会中,女士们的晚礼服款式和配饰也有着相应的礼仪要求” 等。

o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给出一些具体的礼仪场景图片(如婚礼、葬礼、商务会议等),让学生讨论在这些场景中应该穿着什么样的服饰才符合礼仪规范,并说明理由。

o小组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进一步明确服饰与礼仪之间的紧密联系。

3.欣赏服饰艺术的方法(5 分钟)

o教师讲解:介绍欣赏服饰艺术的基本方法,即从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等方面入手。以一件旗袍为例,讲解其修身的款式如何展现女性的柔美曲线,鲜艳的色彩如何传达出喜庆或优雅的氛围,丝绸的材质给人怎样的质感体验,精美的图案(如花卉、吉祥图案等)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寓意。

o学生练习:展示几件不同的服饰图片,让学生按照所学的欣赏方法,简单描述其艺术特点,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三)课堂实践(15 分钟)

1.服饰创意设计(选择其一进行实践)

o设计任务:根据所学的服饰知识和自己的创意,设计一款具有特色的服饰,可以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风格,也可以是融合了不同地域文化元素的款式。

o要求:用绘画的形式呈现设计草图,标注出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等关键要素,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和所蕴含的礼仪文化内涵。

o实践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如构图技巧、色彩搭配、如何体现礼仪文化等方面。

2.服饰搭配实践

o搭配任务:给定几套不同风格的服装单品(如上衣、裤子、裙子、外套等)和一些配饰(如项链、手链、帽子、腰带等),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礼仪场景(如校园活动、家庭聚会、正式晚宴等)进行合理搭配。

o要求:学生将搭配好的服饰用照片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说明在每个场景中这样搭配的理由,以及所遵循的礼仪规范。

o实践指导:教师同样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场景特点和礼仪要求进行有效的搭配,使整体造型既美观又符合规范。

(四)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1.作品展示: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将自己的作品(设计草图或搭配记录)展示在教室前面的展示区。

2.自我评价:每位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遵循的礼仪规范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同学互评: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展示的作品后,对感兴趣的作品进行互评,提出优点和改进建议。

4.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再次强调服饰与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两者的结合。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1.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不同历史时期、地域服饰的特点和礼仪文化内涵,以及欣赏和分析服饰艺术的方法,还有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

2.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服饰,深入了解其特点、礼仪文化以及发展现状,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服饰礼仪,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们在了解服饰知识、理解服饰与礼仪关系以及进行实践操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导入环节教师身着传统服饰的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环节,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的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不同服饰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也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课堂实践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设计或搭配服饰,进一步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展示与评价环节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进行服饰创意设计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够准确和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引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作品中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4课 品美食守礼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岭南地区常见的美食文化特点,包括美食的种类、制作工艺、造型与色彩等方面。

2.掌握运用绘画、手工等美术形式表现岭南美食的基本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讨论岭南美食的图片与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2.让学生参与美食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经历创意构思、制作表现等过程,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岭南美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重饮食礼节,培养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深入了解岭南美食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尤其是其独特的造型、色彩在美术表现中的运用。

2.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美术技法创作以岭南美食为主题的作品,准确传达美食的特点与氛围。

(二)教学难点

1.在美术作品中如何生动地表现出岭南美食的质感,如食物的光泽、松软、酥脆等不同质地。

2.引导学生将饮食礼节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美术作品中,使其既体现美食又彰显礼节文化,且不显得生硬。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大量岭南美食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饮食礼节的介绍短片。

2.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纸等;手工制作材料,如彩泥、卡纸、剪刀、胶水等。

3.若条件允许,准备一些岭南特色美食的实物或模型,供学生近距离观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岭南地区热闹的美食街视频片段,画面中展示着各种诱人的美食和人们开心品尝美食的场景,同时伴有热闹的街市音效。

2.提问引导: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能认出其中哪些是岭南地区特有的美食吗?你们在品尝美食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一些用餐的规矩和礼节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4 课 品美食守礼节》,深入了解岭南美食文化以及相关的饮食礼节。

(二)讲授新课(15 分钟)

1.岭南美食文化介绍(7 分钟)

o利用多媒体展示岭南地区的地图,简单介绍岭南地区的范围,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o展示一系列岭南美食的图片,如肠粉、虾饺、烧腊、双皮奶等,从美食的名称、食材、制作工艺、口味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o提问学生:这些美食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色彩搭配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美食的视觉艺术特点。

2.饮食礼节讲解(8 分钟)

o播放一段关于岭南饮食礼节的介绍短片,内容包括用餐时的座位排序、餐具的使用方法、进食的先后顺序、如何与他人礼貌交流等方面。

o结合短片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例如在岭南地区,长辈先动筷是常见的礼节,吃饭时不能大声喧哗等。

o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觉得这些饮食礼节有什么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遵守?

(三)学生创作(20 分钟)

1.创作主题:以 “岭南美食与饮食礼节” 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作品。

2.创作要求:

o作品要准确表现出至少一种岭南美食的特点,包括造型、色彩、质感等方面。

o要巧妙地融入饮食礼节元素,比如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场景布置等来体现。

o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和材料。

3.教师巡视指导:

o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造型把握不准、色彩搭配不协调等,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o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有创意的想法和表现手法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1.作品展示: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前面的展示区,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2.评价方式:

o学生自评:请作者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说说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和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

o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观看作品,并进行评价,从美食表现、礼节体现、创意、美术技法等方面提出优点和建议。

o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再次强调岭南美食文化和饮食礼节的重要性。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1.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岭南美食的文化特色、饮食礼节以及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等方面,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岭南美食文化,尝试用其他艺术形式如摄影、雕塑等去表现,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始终遵守饮食礼节,做一个文明用餐的人。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对岭南美食文化和饮食礼节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美术形式进行表现。在导入环节,视频的展示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环节,图片和短片的运用使抽象的文化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然而,在学生创作环节,部分学生在将饮食礼节元素融入作品时遇到了困难,表现得不够自然,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同时,在作品评价环节,学生互评的积极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通过设置更有吸引力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

第5课 "老字号"伴手礼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 “老字号” 伴手礼的概念、种类及其特色。

2.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绘画、手工等美术形式表现 “老字号” 伴手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欣赏、分析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如何运用不同的美术材料和技巧来创作与 “老字号” 伴手礼相关的作品,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岭南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珍惜传统、传承文化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 “老字号” 伴手礼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深入了解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美术表现手法创作以 “老字号” 伴手礼为主题的作品。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捕捉 “老字号” 伴手礼的独特韵味,并通过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出来。

2.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情感,避免作品的千篇一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收集一些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的实物,如糕点、工艺品等(如有条件)。

3.准备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彩纸等,供学生创作使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教师在上课伊始,手提一个装有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如广州酒家的糕点)的礼盒走进教室,引起学生的好奇。

2.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提的这个礼盒,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呀?你们有没有在走亲访友的时候送过或者收到过类似的礼盒呢?”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相关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老字号” 伴手礼。

(二)讲授新课(15 分钟)

1.“老字号” 伴手礼的概念讲解

o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岭南地区著名的 “老字号” 店铺招牌图片,如陶陶居、莲香楼等,向学生介绍 “老字号” 的定义:“老字号” 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商业品牌。

o “伴手礼” 则是出门到外地时,为亲友购买的礼物,一般具有当地特色。所以 “老字号” 伴手礼就是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品牌所生产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礼品。

2.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的种类和特色展示

o继续利用课件展示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的不同种类图片,如各类糕点(鸡仔饼、老婆饼等)、工艺品(广彩、广绣等)、腊味(腊肠、腊肉等)等。

o针对每一种类,详细讲解其特色:

o糕点类:外形精致美观,口味多样,常常采用传统的烘焙工艺,保留了浓郁的岭南风味。

o工艺品类:工艺精湛,色彩鲜艳,融合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元素,如广彩的华丽装饰图案、广绣的细腻针法等。

o腊味类:色泽诱人,味道醇厚,制作工艺讲究,是岭南冬季的特色美食之一。

3.美术表现手法介绍

o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把这些漂亮的‘老字号’伴手礼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家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

o教师总结并介绍常见的美术表现手法:

o绘画:可以用素描、水彩、彩铅等不同的绘画形式来描绘 “老字号” 伴手礼的外形、色彩和细节。

o手工制作: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立体的 “老字号” 伴手礼模型,或者通过剪纸、折纸等工艺来表现其特色元素。

(三)小组合作探究(15 分钟)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6 人。

2.布置任务:每个小组从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的种类中选择一种作为创作主题,如选择糕点类的小组要讨论如何用美术手段表现鸡仔饼或老婆饼等。

3.探究内容:

o如何准确捕捉所选伴手礼的特点,包括外形、色彩、材质等方面。

o确定要用的美术表现手法,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或者两者结合。

o怎样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情感,使作品更具个性。

4.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

(四)学生创作实践(20 分钟)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开始动手创作以 “老字号” 伴手礼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绘画技巧、材料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3.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创意,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尽可能地展现出自己对 “老字号” 伴手礼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1.作品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本小组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前面的展示区域。

2.自我评价:先由作品作者进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创作的思路、采用的美术表现手法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等。

3.小组互评: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从作品的创意、表现手法、对主题的把握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教师评价:教师最后对所有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们的努力和创意,同时针对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强调作品在传承岭南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

(六)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1.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的文化内涵、美术表现手法以及学生们的创作成果,再次强调传承岭南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2.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并思考如何将 “老字号” 伴手礼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更具时代感的伴手礼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们对岭南 “老字号” 伴手礼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在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创作实践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主题,采用合适的美术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然而,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评价语言不够规范和准确,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引导学生捕捉 “老字号” 伴手礼的独特韵味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的作品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岭南文化的魅力。

第二单元 创意新驿站·未来呼唤艺术创新

第6课 都市公共建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都市公共建筑的常见类型、功能及特点。

2.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都市公共建筑,掌握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分析建筑的方法。

3.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都市公共建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都市公共建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公共建筑与城市生活、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创作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都市公共建筑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城市生活和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公共建筑对于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都市公共建筑的主要类型、功能及特点。

2.掌握欣赏和分析都市公共建筑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2.如何启发学生在创作中体现对都市公共建筑的独特理解,并运用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各类都市公共建筑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准备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供学生创作使用。

3.安排好教室的桌椅摆放,以便于小组讨论和学生创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播放一段展示繁华都市街景的视频,视频中突出各种风格迥异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图书馆、剧院、体育馆等。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建筑?这些建筑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都市公共建筑。

(二)讲授新课(20 分钟)

1.都市公共建筑的类型及功能(8 分钟)

o展示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图片,如文化类(图书馆、博物馆)、商业类(商场、购物中心)、体育类(体育馆、游泳馆)、交通类(火车站、汽车站)等。

o结合图片讲解每种类型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例如图书馆是人们借阅书籍、查阅资料、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商场是进行商业交易、购物消费的地方等。

o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生活中经常去的公共建筑及其功能,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都市公共建筑的特点(12 分钟)

从造型方面分析:展示一些造型独特的


下载完整WORD电子版请扫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公众号发送消息

779】这3个数字获取

 

点击关注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下载电子版打印

 


 

电脑端下载

http://jazpan.com/box/3493.html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教案+PPT课件资料

班班通教学平台
提供中小学班班通技术+微讲课+教案课件试卷下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