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公司法》的颁布实施,对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内部监督的重要机制,其设立和有效运作对于保障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维护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阐述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及国有独资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程序,并深入分析了在设立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旨在为公司提供全面的指导,以确保审计委员会有效发挥作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有限责任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设立程序】
一、提议与筹备
1. 提议主体:由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监事会提议设立审计委员会。提议应明确阐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必要性与预期目标,形成书面提案。
2. 筹备小组:董事会收到提议后,组建筹备小组,成员包括董事、监事及相关专业人员。筹备小组负责收集资料、拟定设立方案,包括审计委员会的组成、职责、议事规则等初步框架。
二、股东会决议
1. 通知与议程:筹备小组完成设立方案后,董事会应提前15日通知全体股东召开股东会,将设立审计委员会作为重要议程写入通知。通知需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审议事项等关键信息。
2. 决议过程:股东会上,由筹备小组负责人详细介绍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方案。股东就方案内容进行充分讨论,重点围绕成员资格、职责权限、监督机制等方面。最终,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形成设立决议。
三、成员选举
1. 提名阶段:股东会决议通过后,董事会、监事会或单独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提名审计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候选人需具备财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
2. 选举投票:召开股东会进行选举,采取记名投票方式。每位股东按照持股比例享有相应表决权,对候选人逐一表决。得票超过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半数的候选人当选。
四、制定工作规则
1. 初稿拟定:审计委员会成员选举产生后,由主任委员牵头,组织成员拟定工作规则初稿。初稿应涵盖委员会的职责、会议召开频率与程序、决策方式、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等内容。
2. 审核与定稿:工作规则初稿提交董事会审核,董事会提出修改意见。审计委员会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报股东会备案,正式定稿。
五、工商登记变更
1. 资料准备:公司安排专人整理工商变更登记所需资料,包括股东会决议、审计委员会成员名单、工作规则等。确保资料齐全、格式规范。
2. 申请变更:持准备好的资料前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工商部门审核通过后,完成登记备案,更新公司登记信息。
【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设立程序】
一、董事会提议
1. 提议动议:董事会半数以上董事认为有必要设立审计委员会时,可提出设立动议。动议需详细说明设立的理由、对公司治理的预期影响等,形成书面文件。
2. 初步方案拟定:董事会指定专门工作小组,负责拟定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初步方案,包括成员构成、职责定位、议事规则等基本框架。
二、股东大会决议
1. 通知发布:董事会将设立方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应在会议召开20日前通知各股东。通知应包含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详细方案、会议议程、投票方式等信息。
2. 大会审议与表决: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代表向股东详细解读设立方案。股东进行充分讨论和质询,随后以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需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三、成员选举
1. 提名征集: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3%以上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10日提出审计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提名。候选人需满足独立性与专业能力要求。
2. 差额选举:股东大会采用差额选举方式选举审计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数应多于应选人数。股东对候选人进行投票,按得票多少确定当选成员。
四、制定工作规则
1. 起草制定:新当选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共同起草工作规则,明确委员会在财务监督、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等方面的具体职责,以及工作流程、报告机制等内容。
2. 审核批准:工作规则草案提交董事会审核,董事会审核通过后,报股东大会备案批准。经股东大会批准后,工作规则正式生效。
五、信息披露
1. 披露内容:公司通过指定媒体向社会公众披露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包括成员名单、职责权限、工作规则等详细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2. 披露时间:在审计委员会设立完成后的2个工作日内进行信息披露,保证投资者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设立程序】
一、董事会决议
1. 专项会议:董事会召开专项会议,讨论设立审计委员会事宜。由独立董事提议并主导相关讨论,对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2. 方案确定:会议就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方案进行表决,需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方案应明确成员构成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职责权限、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机制等内容。
二、独立董事提名
1. 提名原则:独立董事提名应遵循独立性、专业性原则。提名人需对候选人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独立性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与说明。
2. 提名流程:由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作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提名需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提交董事会。
三、股东大会决议
1. 详细通知:董事会将审计委员会设立事项及候选人名单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提前30日通知股东。通知除常规内容外,需对候选人的详细简历、独立性声明等进行披露。
2. 严格表决:股东大会对设立事项及候选人进行表决,采用累积投票制,保障中小股东权益。决议需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四、制定工作规则
1. 细化规则:审计委员会成员依据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则。规则应明确对定期报告、重大交易等事项的审核程序、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等。
2. 报备审核:工作规则制定完成后,报证券监管机构备案,并接受审核。根据监管机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五、信息披露
1. 全面披露:通过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全面披露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包括设立决议、成员简历、工作规则、履职承诺等内容。
2. 持续披露:在审计委员会运行过程中,定期披露其工作报告、重大事项处理情况等,保持信息披露的持续性和透明度。
【国有独资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设立程序】
一、出资人决定
1. 调研评估: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国有独资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进行调研评估,分析公司治理现状、业务特点、风险状况等,判断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 正式决定:根据调研评估结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作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正式决定,明确委员会的定位、职责、组成要求等关键内容。
二、成员委派
1. 人选确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选拔审计委员会成员,重点考察其政治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操守等。成员可以包括外部专家、内部资深管理人员等。
2. 委派任命:以书面形式委派成员,并颁发任命书。明确成员的职责、任期、考核方式等内容。
三、制定工作规则
1. 规则起草:审计委员会成员在委派后,结合国有资产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起草工作规则。规则应突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与出资人沟通汇报机制等内容。
2. 审核备案:工作规则草案提交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在公司内部发布并备案。
【审计委员会设立与运行的风险防范】
一、独立性风险防范
1. 强化任职资格审查:在成员选拔过程中,严格审查其与公司管理层、控股股东等的关联关系,确保成员独立于公司利益相关方。建立定期独立性声明制度,要求成员每年签署独立性声明。
2. 设立独立监督机制:设立独立监督小组,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成员存在可能影响独立性的行为,及时进行调查与处理。
二、专业能力风险防范
1. 优化选拔标准:在提名和选举成员时,提高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除财务、审计知识外,注重对行业知识、风险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考察。
2. 持续专业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成员参加专业培训课程、研讨会等。鼓励成员获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提升整体专业素养。
三、职责不清风险防范
1. 明确职责边界:在公司章程和工作规则中,详细界定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等的职责边界。通过绘制职责分工图等方式,使各部门清晰知晓自身职责。
2. 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定期沟通协调会议制度,由审计委员会牵头,与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等共同商讨监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四、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
1.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公司搭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财务、业务、审计等各类信息。确保审计委员会成员能够实时获取所需信息,提高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2. 规范信息报送制度:制定严格的信息报送制度,明确各部门向审计委员会报送信息的内容、格式、时间等要求。对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的部门进行问责。
五、监督失效风险防范
1. 赋予充分权力: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赋予审计委员会独立开展工作的权力,如独立聘请中介机构、对重大事项进行专项调查等。确保其在监督过程中有足够的权威。
2.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成效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成员薪酬、续任等挂钩,激励其积极履行职责。
【写在最后】
新《公司法》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公司在设立和运行审计委员会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严格遵循设立程序,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审计委员会能够独立、专业、高效地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在未来的公司治理实践中,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业务的发展,还需不断对审计委员会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要求。
【精彩回顾】
1. 新《公司法》实务研究 | 新《公司法》下,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责任变化与风险防范
2. 新《公司法》实务研究 | 新《公司法》下,国有企业的审计委员会:全面解析与实务指引
3. 新《公司法》实务研究 | 一文读懂新《公司法》下的审计委员会:全面解析与实务操作
4. 新《公司法》实务研究 | 未届出资期限进行股权转让的责任承担(附5大风险防范策略)
5. 新《公司法》实务研究 | 新《公司法》下可以不设监事会或监事?(附9大风险应对策略)
诉为非诉,以讼止讼!
贾红珏律师团队专注于以公司为中心,专业领域为公司业务(公司股权架构设计、股权激励、股权税务筹划、股改、公司投融资、收并购及重组业务)、IPO业务、金融类诉讼及非诉业务,综合法律、金融、资本、市场、税务及经济等诸多视角,为您分享公司实务干货,如能为您解惑一二,吾之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