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急性胰腺炎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约35%的患者会发展为中度或重度疾病。区域性胰腺缺血与坏死相关,液体复苏有助于纠正缺血,但其最佳复苏量尚存争议。现有研究结果冲突,指南通常建议早期积极液体复苏,但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支持。
研究方法
试验设计
类型: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优效性试验
研究中心:来自印度、意大利、墨西哥和西班牙的18个中心
研究对象:符合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8岁以上,疼痛发作24小时内入院,确诊8小时内入组)
排除标准:中度或重度胰腺炎患者(如休克、呼吸衰竭、肾衰竭)、心功能不全(纽约心功能分级II-IV)、严重电解质紊乱等
液体复苏策略
积极复苏组:初始乳酸林格液20毫升/公斤的液体冲击(2小时内完成),随后以3毫升/公斤/小时输注
中等复苏组:低血容量患者10毫升/公斤的液体冲击(2小时内完成),随后以1.5毫升/公斤/小时输注;无低血容量患者无液体冲击
随访与评估
患者在12、24、48和72小时评估临床状态,并根据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主要终点:住院期间中度或重度胰腺炎的发生率
安全终点:液体超负荷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
参与者特征
总计676名患者接受筛查,249名患者随机分配至积极复苏组(122名)和中等复苏组(127名)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积极复苏组48小时内乳酸林格液中位量为7.8升(IQR 6.5–9.8),中等复苏组为5.5升(IQR 4.0–6.8)
主要终点
中度或重度胰腺炎发生率:积极复苏组22.1%,中等复苏组17.3%,无显著差异(调整后的相对风险[RR] 1.30;95%置信区间[CI] 0.78–2.18;P=0.32)
安全终点
液体超负荷发生率:积极复苏组20.5%,中等复苏组6.3%,差异显著(调整后RR 2.85;95% CI 1.36–5.94;P=0.004)
液体超负荷管理:
减少输液:积极复苏组12%,中等复苏组0%
使用利尿剂:积极复苏组88%,中等复苏组100%
需使用正性肌力药:积极复苏组8%,中等复苏组0%
次要终点
住院时间:积极复苏组6天(IQR 4–8),中等复苏组5天(IQR 3–7)
症状评分(PAN-PROMISE,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12小时时积极复苏组中位数23(IQR 12–35),中等复苏组中位数18(IQR 10–31)
坏死性胰腺炎发生率:积极复苏组13.9%,中等复苏组7.1%(调整后RR 1.95;95% CI 0.87–4.38)
ICU入住率:积极复苏组6.6%,中等复苏组1.6%(调整后RR 2.71;95% CI 0.64–11.51)
讨论
液体复苏策略的挑战
积极液体复苏未能降低中度或重度胰腺炎的发生率,也未显著改善症状或缩短住院时间。
液体超负荷风险显著增加,提示当前指南建议的早期积极复苏策略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机制分析
积极复苏可能增加腹内压,加重胰腺病变及全身炎症反应。
在早期液体复苏的12小时内,两组输液量差异最大,可能与症状加重相关。
研究意义
该试验为急性胰腺炎液体复苏策略提供了新证据,支持更保守的液体复苏方案。
研究局限性
样本量不足
试验在中期分析时因安全性问题提前终止,未达到预设的744例患者,因此统计学效能不足,可能无法明确疗效终点的差异。
开放标签设计
试验未采用双盲设计,可能存在偏倚。尽管液体输注量由标准化流程控制,但开放标签可能影响临床医生的决策。
液体复苏策略
积极复苏策略中液体输注量可能过大,不完全反映临床实际。
即使是中等复苏组,液体总量也偏高(48小时内中位量达5.5升),与部分保守策略的定义不同。
患者选择偏倚
高液体超负荷风险患者(如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被排除,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广泛适用性。
终点限制
中度或重度胰腺炎的诊断依赖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部分指标可能对液体管理的敏感性不足。
结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并未改善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结局,却显著增加液体超负荷的风险。这一发现挑战了现有指南的推荐,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更保守的液体复苏策略提供了依据。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