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持在阅读中寻梦,在文字上行走,贴近学生的成长,紧跟时代的节拍,当好一名“领读者”,培养一群“点灯人”,引领更多“伴读者”,以“书香班级”成就“书香校园”,以“书香校园”影响“书香家庭”。他就是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黄华斌。
创造性阅读,他用“写作”架起好书与读者的桥梁
热爱读书的校长不少,但边读边写的不多。而他,却把“创造性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从“海量”阅读,到反复“啃读”,再到做旁批,剪贴和摘抄,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每年,总有那么几本厚厚的“摘抄本”,成了他的桌边书、包中书,随时查询,信手拈来,这样的读书习惯,他竟然坚持了20多年。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说,“不写作,再好的书也读不成自己的书。”他认为,只有坚持写读书心得,才能真正做到“书,越读越薄”。他坚持每年阅读至少10本好书,每本书至少写上4篇2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乐乡树人”设置“悦读”专栏,定期与老师们分享阅读心得。
培养点灯人,他用“共读”领航书香校园的大船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他向老师们倡议,读书是教师的本色,书卷气是教师最美的气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他觉得最好的氛围是共读。
为了提升共读效果,他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师“悦读范式”。每一次共读,青年教师轮流承担荐读者、朗读者、品读者、分享者、点评者、推广者不同角色,共同进步。在松滋实小,“上清悦读”不只是一个读书组织,更沉淀成为一种学校文化。2023年,共读群体从松滋实小延伸到共建的另4所乡镇学校,组建“上清问道”学习共同体,开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师成长模式。“上清问道”,每月一次线下共读分享,他带领校长们分别参加各个共读小组的交流并进行点评。他督促青年教师每周撰写“一日生命叙事”,在公众号推送,并建立“一日生命叙事”分享机制,号召学员参与共赏,每人对同伴的文章在文后留言进行亮点点评。
融创新机制,他用“童读”涵养赢得未来的根本
童读培根,书香育人。这三年,他以“校园悦读节”为载体,实施“童读培根工程”,给孩子们一个有“根”有“魂”的童年。
他努力营造“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从童年开始,阅读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的校园文化,将“童读影响一生赢得未来”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将“翰墨书香,培根铸魂”作为学校办学的基础工程。班级层面,建好用好“班级图书角”,实现有书、有时、有伴、有展、有评的“五有环境”。学校层面,建设“年级好书交换站”,将学校图书室的可读藏书全部搬到学生随手可阅的走廊里。家庭层面,学校向家长发出“书房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倡议,倡导家长每天“停机一小时,伴读30分”,实施“家庭书房”和“家庭书架”支持行动,评选“书香家庭”“好书好父母”“好书好书架”。
创新童读机制。丰富书香校园促进机制。发布“共读书单”、拓展“阅读广场”、丰富“悦读活动”、强化“阅读推广”、建设“阅读银行”、开办“易书市场”、坚持“经典诵读”、倡导“以读会友”等。
共享童读乐趣。每到四月,学校“悦读节”与众不同。论时长,每届“悦读节”周期长达两个月。四月,全校安安静静地读书,只有书声琅琅,少见熙熙攘攘;五月,全校热热闹闹地展演成果,或绘画,或演说,或书写,或诵读。论对象,体现学生人人都参与,教师家长齐响应。论形式,突出阅读基础、年段特征和素养目标,体现分层进阶式阅读,搭建起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立体化读书平台。论成果,实现人人可选择,班班有展示,年级有主题,节日有精彩,家长同参与。如:“我读我绘”,突出绘本阅读;“我读我讲”,突出故事阅读;“我读我演”,突出创造阅读......
塑造童读榜样。以评促读,发现榜样。建立自主申报式评价与特色荣誉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围绕阅读,除了“最美阅读点灯人”榜样教师评选、“最美书香家庭”榜样父母评选和“最美上清读书郞”榜样学生评选外,还有极富特色的“上清绘画家”“上清故事家”“上清朗读者”等与阅读成果展示活动相关联的荣誉奖。
书香校园是“书香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书记和校长则是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关键推手。黄华斌,就这样以阅读和写作的方式,“行走”校园,步履不歇,当好“领读者”,以一叶之力催生一树繁花,共享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本文来源于“守望新教育”,已刊于《江苏教育报》,作者:高云青,松滋市实验小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