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文化”文学创作大赛作品选登
○
○
我曾止步于这几个瞬间——
一件被汗水、雨水浸透的衣衫,一双被污泥倒灌、沾满沙砾的鞋子,一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党徽,一段嘹亮急促、铿锵有力的喇叭声……它们模糊,断续的雨水敲打使镜头氤氲;它们清晰,无须太多的言语,深深铭刻在我心里。
是的,它们构成了我近年来所拍摄最饱满、最动人的镜头。
他们在防汛中的身影,高大、伟岸。他们用自身行动的书写,让言语苍白,让我一再拒绝修辞——
汪家村:号子声里的安全防洪堤
大雨滂沱,小雨淅沥,水流湍急。
一双黑褐色雨鞋踩入溪中挖沙。一双双黑褐色雨鞋挖沙。
“嘿哟——挖沙”号子声盖过雨水,盖过溪水声。“嘿哟——挖沙”大小深浅的坑装入灌沙袋。陡峭如指的堤坝上,村民搬迁着石头。从远处运来的石头,厚实、安静。像人的脊梁,勾勒起起伏的山峦。
他们在练习新的修复术,演绎人力的造山术。砂石粗犷,峰峦如聚,新的堤坝在长成。那堤坝是在场几十个人的胸膛。他们一步步踩在危险的地基上,忍受狂风吹拂,任流水涌动。他们用行动诠释如何修复一条溪的伤口。
堤坝另一侧,草木噼啪生长,昂扬着另一种朝气。如村民的号子声,在酝酿新的风云。此刻,雨哗啦地下——在场又不在场。
暴雨模糊了众人的衣衫,混杂着汗水。是急汛让他们湿透,是众志成城守护的心让他们湿透。
咔嚓——雨水涂抹着寂静,号子声里的安全防洪堤建成了。
青苗村:转移线路上的群众堡垒
转移的长龙,举托希望的明灯,照亮飘摇屋顶。
二十余名党员干部,用铁的意志,迸射出噼啪火星。
群众的地下室即将被淹没。暴雨犹如下山猛虎,在肆虐中咆哮。水位上升,他们身穿雨衣,化为钢铁洪流,投入到一次次抢险抗争中。他们用行动修补时间,修补汹涌的星辰。
有什么更美的东西呢?青苗村是我的母亲,现在到了要我献出自己的乳汁。在一线,众人对抗着上涨的水位,抵御着来自大自然的侵蚀。他们争分夺秒,拧紧了自己的手臂、鼓起暴露的青筋,樟树桌、制茶机、扑棱的家禽……要先于疾风的步调,转移它们进入安全的避风港。
要演绎转移的进行曲,守护临水的草庐。
多么好啊。他们逆流而上,用身体擦拭火焰,要自己成为另一座灯塔。乌云遮天,但他浑身发着光。——我看见了一枚闪亮的党徽。
我相信他是携带火种的人,我相信他们是。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转移线路上的群众堡垒永远抵御着风雨入侵。
管家村:抖落掉身上的雨水
溪中洪水翻滚,如巨兽,如银蟒。
因你的造访,洪水变得温柔。
看,凌霄花开得正好,月季滴滴答答,渗着水汽。你叮嘱老人要注意安全后,急忙赶往下一家。检查房屋设施,查阅排水沟渠,在村子里穿梭,不管风雨从耳边刮过。
抖落掉自身的雨水——
但会有新的雨水降落在你身上。
家里农田被淹了,但急于奔赴另一个战场:由别家的农田、老旧的房屋和村内道路组成的战场。一个个潜在的战场,迫使你义无反顾,要去占领高地。离开时,你的眼神是多么毅然决绝……
积水中看不见清澈倒影,却可以倒映基层干部的脸庞。你像闪电,倏忽于村头巷尾;站起来,塌陷于雨的内部。
雨多么大啊,以致你只能聆听内心的声音:像一场雪崩。
而为他人服务,就是为集体贡献出一粒盐。
殿下村:从淤泥中挖掘出一个词
像诗人从语义中挖掘一个词,他们挖掘废墟中的淤泥。
此刻,乱石塌陷,砂砾堆积。
——河道受水流冲击,浑身是鞭打的伤痕。
此刻,发动机轰鸣。机械手臂清理出道路,蜷曲的泡沫里有春雷振动。我惊讶于殿下村重建的速度,一粒种子在伤口的齿轮上,长出嫩芽。
这场暴雨只是穿过她的肌肤,并未真正抵达她。
清淤、疏堵、抢修、消杀。他们忙碌着,从鞋子里倒出一桶一桶的泥,他们忙着献出自己。在汹涌的河道里,进入它的内部,触摸浪花的体温。他们忙着连轴转动。
低下去,再低下去,才能撬起更深的石头,才能伸出手臂,触碰到雨点的呼吸。
他们踩在破碎瓦砾上,颤悠着身体,饮下雨水和朝露。
是的,不远了——他们拥抱着。
是的,村外山水迢迢,茉莉微笑,蓝天云卷云舒……
主办 | 淳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 | 佘坡
投稿邮箱 | 475025836@qq.com
CHUN AN WEN YI
展示淳安文艺创作,引领淳安文化潮流
弘扬淳安文明理念,彰显淳安人文精神
『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