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老物件|菜蔬筒

文摘   2025-01-06 20:41   浙江  

住宿在学校里的住校生,每个星期天回家,背上米或苞芦粉、番薯,再带上菜,备足一个星期的食粮和菜蔬。


选自《淳安老物件》



菜蔬筒

作者|王丰


我小学读毕业了,马上就要去读初中,初中读毕业有可能去读高中。

我的小学都在自己家门口读,不需走出村,十分方便,可初中、高中对有些村子的读书人来说,就不一定能在家门口读啦。可能呢,要走十几里二十几里路,翻山越岭、过河蹚水、踩石踏泥地,一路赶到公社(乡镇建制是改革开放后)所在地的学校就读。

在家门口读小学,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饭,上初中、高中读书,有一些学生离家远,只能住宿在学校里,这样,一日三餐亦只能在学校食堂吃饭了。

住宿在学校里的住校生,每个星期天回家,背上米或苞芦粉、番薯,再带上菜,备足一个星期的食粮和菜蔬。

米放在“饭袋”里,饭袋用麻布缝成,小巧玲珑,可盛十斤五斤米或苞芦粉、番薯。淳安农村还有一种盛粮食的袋子,叫“干粮袋”,做“干粮袋”全用细棉布,比“饭袋”高雅有气质。“饭袋”和“干粮袋”没有“布袋”那么魁梧奇伟,肚腹可容百斤。“布袋”是应该庞大的,用它来挑苞芦、番芋、稻谷、麦子、油菜籽、油茶籽,一担就装一二百斤。“布袋”,淳安乡村农民须臾不可离的搬运粮食的工具。“饭袋”还有一用,农民上山砍柴,下地挖泥,中午饭在山头地角吃几个冷苞芦馃,苞芦馃用“饭袋”装。

住校生一个星期的菜,装在“菜蔬筒”(毛竹筒挖的盛菜用具)里。“菜蔬筒”像一只不用电的小冰箱,储藏萝卜条、腌菜管、油豆腐丁,是一处咸世界,盐分极高。不咸是不行的,一“菜蔬筒”菜是要吃一个星期的呀。

有“菜蔬筒”真好。

“菜蔬筒”材质是毛竹。粗粗的毛竹,截取两头有节的那么一段,刨一刨竹青,一头留住竹节,一头沿竹节下边一寸半左右处锯开,做成筒盖,在筒身上端口处,两边各钻个孔,筒盖两边亦钻一孔,拿细麻绳穿过盖两边的孔洞,固定筒盖,菜蔬筒盖紧贴筒身,形影不离,想分开他们都难。

米饭、苞芦糊、番薯在学校食堂蒸,要自带铝饭盒,没饭盒的同学带只洋铁碗,洋铁碗没有盖,蒸饭时容易进水,苞芦糊里进水了,那味道就是寡淡,味道寡淡了就需用咸菜补偿,“菜蔬筒”里的菜一下子会瘦下好多。

学生和老师的饭盒上都要刻上记号,以识别其归属。饭盒上刻记号,拿一枚五分的钢镚儿,竖起来,往饭盒盖使劲碾动,刻出自己的名字。五分钢镚儿刻出的名字,锯齿清晰,纹路漂亮,易辨易识。

学校也统一用红色油漆给每个饭盒编号的,可是,蒸上个把月,红漆变暗红,最后变黑,像干涸的猪血粘在那里,毫无生气,难看。

饭盒分大号、中号、小号。饭量大的选大号,那个时候似乎人人都是大号饭盒,绝少小号的,家里油水不足啊。

整个学校“菜蔬筒”里的菜大都一个样:咸菜加点黄豆酱,油少,清淡味寡。好点的菜,家里人炒一点烘豆腐,咸油豆腐,切成丁或丝,拌在咸菜里。咸菜有青菜梗、萝卜条、腌菜,最多的是一种叫网菜的干菜,不知道这个菜的学名叫什么?网菜切成一段一段,用盐腌一下,然后捞出来在太阳底下晒成干,储到坛瓶里,炒时抓几把。

春天来了,动脑筋的家长会到野地里摘来小菜炒进咸菜里,第一餐好香,第二餐香,第三餐馊了。馊了也要吃,一个星期只那么一菜蔬筒菜呀。

我读初中时,有一位同桌,家在深山坞里,他的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山路。他每个星期挑上“饭袋”“菜蔬筒”来我们村脚学校里读书。同桌为人正直,有话就说,不藏不掩,可惜半爿脸是斑子(小时候烫伤),同学不太理他,我和他合得来。同桌可能是出于感激,有一天叫我带上一只洋铁碗,偷偷地为我蒸了一碗饭(不住校的学生是不可以在学校蒸饭的)。中饭熟了,我俩再偷偷躲到后山一草窝里吃,菜是咸菜管,菜管里有点烘豆腐,挺可口的。

又蒸了几次,后来被同学发现,报告到老师那儿,他就不敢再给我蒸饭了。

那个年头,粮食是很匮乏的,同桌给我蒸一碗,他肯定要变化着省下他饭盒里米量。当年我也没有往仔细处想,只馋了那蒸米饭的好吃。

我和同桌初中毕业后,至今没有遇到过他。也不知道他讨老婆没有?有儿子女儿没有?这种想念,也有一时没一时地在我头脑里出现,我想,以后还会想起他来,想起那一顿蒸饭和“菜蔬筒”里的咸菜来。



主办 | 淳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 | 佘坡

投稿邮箱 | 475025836@qq.com


CHUN   AN   WEN   YI

展示淳安文艺创作,引领淳安文化潮流

弘扬淳安文明理念,彰显淳安人文精神



『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

淳安文艺
展示淳安文艺创作,引领淳安文化潮流,弘扬淳安文明理念,彰显淳安人文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