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千岛湖杂志2024年第5期
○
○
从青海回来后,经常会有朋友问我好不好玩。也许,当你来到青海,并不是你期待的那样。但是,我们要用心去发现 ,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特别是一群人在一起,你还可以看到很多风景以外的热爱、智慧、友善……
——题记
一
那日收到工会信息后,我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加入省外线青海之旅的。
说实话,若不是单位组织,我自己是决计不会去青海的。长途,高反,我害怕自己受不了那样的舟车劳顿,更害怕诗和远方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然而,一想到去年的骨折躺了四个多月,便动了念头:今年能去,就赶快去吧!
出发前几日,我都在陆陆续续地准备旅行用品。最重要的便是每日的“战袍”了。临行前一晚,我把准备好的裙子和衣服,一件件地试穿给夫君看。他觉得好笑:你是去旅游,又不是选美。
我总怕有什么东西落下,就特地把要带的东西写在了便笺纸上。我写了一张又一张,总写不齐全。旅行天数,我也是把手指掰了好几遍,总怕漏了哪一天。我还把要穿的衣物跟旅行地点一一对应,哪天穿什么都写清楚。
出发的那天上午,我把装进箱子的物品对着清单核对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身份证,拿进拿出,不知道几回了。
到了下午三点多钟,我又怀疑出发时间是否准确。我问夫君:“18点是不是下午6点呢?”他在厨房烧饭,反问我:“你说是不是?”哎,我只是想借此确认一下而已。
下午四点就吃晚饭了。随着出发时间的临近,我的心跳也开始加速。夫君见我坐立不安的样子,揶揄道:“你出个门,比登月还激动。”直到去了学校,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地到来,我才不再如先前般紧张了。不过,我庆幸自己还有这么一份激动的心情,去遇见诗和远方。
二
为了赶上票价实惠的飞机,我们在机场酒店住宿了一晚。早晨6点10分的飞机,3点50分就在闹铃中起床了。千小心万小心,我还是把帽子落在酒店的房间里。
已经有好几年没坐过飞机了,我拉着行李箱,紧紧地跟在同事后面,生怕走丢了似的。后来有人告诉我,每一次集合,导游都会问一句:“柳叶儿来了没有。”哈哈,路盲出名了!
值机的时候,我特地多花了五十“大洋”挑了前排靠窗的位子,就是为了一睹窗外的风景。飞机起飞,那些平日里眼中的高楼、大河、山峰,都渐渐小去。我想,只有身处高空,才会有如此感受:在宇宙空间里,万物皆如蝼蚁。
当飞机从邯郸开往西宁时,我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白云。淡蓝色的空中,漂浮着如雪如玉的云朵。它是那么的白,白得没有一丝杂质,白得闪着水晶般的光芒,白得让你的心灵也纯净起来。
“乘客们,还有19分钟,我们就要到达西宁……”我听了,赶忙往窗外望去。青海的山,就在眼皮底下。一条条带子似的盘山公路,像蛇一样,从山脊上,从山谷里,从山腰处,蜿蜒而上。一块块的油菜花田,也从眼前穿过。据说,这里的油菜春天才播种,六月底才开花的。我想,这里的课本上一定写着:夏天到了,油菜花开了……
出了机场,地接导游给我们每人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她的皮肤很白,说起话来声音很柔,让我们感觉她一点儿也不像青海姑娘。她说,她祖籍山东,爷爷当年带着姑姑和爸爸来这里援助,就定居了下来。在西宁,大部分都是外地人……这是一座移民城市。
第一站便是塔尔寺,这是藏族的佛教圣地,宗喀巴是创始人。他去西藏求学,不能回来看阿妈,就让阿妈在他的出生地修建一座塔,见塔如见人。母亲在现今的塔尔寺修建了一座砖塔。明朝洪武年间,僧人在小砖塔的基础上修建银塔,又盖大金瓦殿以覆塔身。随后,塔尔寺才开始慢慢修建。因为先有塔,而后有寺,所以塔尔寺由此得名。
壁画分墙绘、布绘、木绘,色泽艳丽,已保存上百年;堆绣的技艺已经失传,仅剩18幅;酥油花是艺术僧人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用酥油调色,只用小刀、木棒、双手捏制出来的佛像、 鲜花……
为表达自己对佛的虔诚,要磕十万次头;把家里长得最聪明、最漂亮的男孩送进塔尔寺学习佛教;把家里头最值钱的东西捐赠给寺庙……
在塔尔寺的两个小时,导游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多的佛教文化,我们都无法理解和认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不求今生,只求来世,坚信路的前方总有一盏灯照亮自己。
返回的路上,大家都觉得很累了。可是,累并快乐着。旅游,也需要信仰:去走自己未曾走过的路,去看自己未曾看过的风景,去见自己未曾见过的世界。在旅途中,感受各种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克服畏难情绪,然后渴望着回家……
三
早上7点钟出发,我把闹铃设置在5点50分,还是提前五分钟就起床了。我怕自己动作慢,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因为导游特别强调,今天青海湖有自行车比赛,我们必须在封道之前进入景区。
我们走的是青藏高速路。路边,先是一座座荒山。山上长的不是跟我们一样的树,到底是什么,远远地也看不清楚。只是不像我们的山那样一片碧绿,而是裸露着黄色的土石,单调得很。
导游很负责,一上车就沿路介绍着各种风土人情。为了修建天路,牺牲了很多工人和武警战士的生命;冻土层铁路的修建,我国掌握了核心技术——在路基下用铁管装了氨水,能起到散热的作用;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都会有很多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到西藏参与保护活动……
不知道过了多久,路边的山变成了小山丘似的草原,却看不到成群的牛羊。导游解释说,这里是冬季牧场。夏季牧场都在山谷里头,那里水草丰盛。
果然如此,当车子进入山谷,黑乎乎的牦牛和雪白的羊群出现了。大家都欣喜得惊叫着:“哇!哇!”有时,还能看见一两匹黑色或白色的马,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草地茫茫,要隔很远的路才能看见一处农舍。
说说笑笑,三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在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中临近结束了。我们远远地看见了水天相接的青海湖。
青海湖的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可我宁愿相信这是传说中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中扔出去的宝镜变成的。站在湖边,水天一色,心也随之平静起来了。
景区内,游人如织。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在这里留下美丽的身影。毕竟,一生之中来一趟青海湖并不容易。大多数人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草坪里,栏杆边,游船旁,纪念石前,处处都是排队拍照的人。
我们也不例外。大家三五成群,你给我拍,我给你照,两个一对,三个一组,拍得不亦乐乎。
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在拍照中度过。吃罢中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我们又踏上了开往德令哈的旅程。
一路上,窗外的风景越来越荒凉,海拔也越来越高。有一个同事晕车了。我们见识了最原始的山——光秃秃的,不长一棵树,不长一棵草。路边的地里也只长了耐寒耐旱的野草,牛羊都不会吃。也见识了戈壁滩——那是雪水融化后带给荒漠的纪念品。
进入柴达木区域,路边的地里绿起来了,有油菜花,有麦苗,有蚕豆……
一路上艳阳高照,到了德令哈市,还是艳阳高照,直到快九点了,天才黑。这一天,我丈量了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的遥远;这一天,我感受到了天似穹庐的广袤无垠;这一天,我感受到了一天的时间是那么长……
四
早上8点从德令哈出发,驱车350公里,只为一睹乌素特雅丹的真容。乌素特在蒙语里就是水的意思。青海省约24万平方公里,水上雅丹就占了2.1万平方公里,举世闻名,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空灵圣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很快就进入了茫茫的戈壁滩。起先,还能见到滩上长着的芨芨草和骆驼刺。到后来,什么也没有了,除了砂石还是砂石。远处的山峰也一座座地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光秃秃的,啥也没长。一眼望去,尽是土的黄,山的黑,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车行上百里,才会出现一座平顶的房屋,那是供游客休息和用餐的所在,宛如电影里的“新龙门客栈”,孤零零地坐落在戈壁滩上。
四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风景区。近看,湖水清澈见底;远观,湖水碧蓝如玉。一座座被风蚀成各种形状的岩石土层,星罗棋布,矗立在水中,让人不禁慨叹大自然的神奇。水的绿,衬着土的黄,一柔一刚,一艳一素,构成了一幅只有西部高原才有的雅丹图画。
说实话,一路上我基本上都是闭目养神。为了这一处水上雅丹,往返四五百里路,真的有点累。我的食欲也开始不好了,感觉什么也不好吃。
我开始想念家里头的好,想念家乡的绿意盎然,想念家乡的绿树成荫。生活就是这样,当追寻了诗和远方,才会觉得眼前的日常是多么美好。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诗和远方,不仅仅是一饱眼福……
五
昨晚就住在翡翠湖镇,为的就是游览离镇只有二十分钟左右车程的翡翠湖。导游介绍说,翡翠湖就是一些矿坑,里面含有硫酸亚镁,蓄了水之后,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像翡翠一样的绿色,非常美丽。
路上,天下起了雨。我们都担心看不到翡翠湖的美轮美奂。可是,车子一到景区,雨就停了,远处的天空透出了些许亮光来。这就是高原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一到终点站,我们怕时间不够,就净忙着拍照片了。你拍完我拍,我拍完你拍……尽管选的不是翡翠一般的湖,但是“凹造型”热情高涨,那些时间很快就被我们用得所剩无几了。至于翡翠湖的颜色到底是怎样的,已经不重要了。
我也有点遗憾:千里迢迢,观风景成了拍照片,岂不是肤浅了。我就老实交代吧,朋友圈中的两张翡翠湖照片是从同事那里盗来的。我,我们一行人应该都没看到。因为太阳直到我们离开,还只是透着一些光亮,不肯现身。
下午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去茶卡盐湖。据说,这盐湖自西汉开始,就生产贡盐,而且取之不尽,是因为有“盐根”,可以再生。
抵达盐湖,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不过这里还是艳阳高照。游客人山人海,进入景区排队坐小火车都费了二十多分钟,而到达终点又得坐半小时。这一进一出,就得花上一小时。
盐湖的水灰蒙蒙的,湖底的盐也肉眼可见。我们还可以穿一双红雨靴,走进湖中。与盐湖合影,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水,奇怪的是,拍出来的照片张张惊艳无比。特别是红衣服红裙子,在素净的天空和湖面的映衬下,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宛如盛开着的美人蕉。
这一天,就是从一个湖到另一个湖,领略的是不同于江南水乡的湖光天色,那完全是不一样的视觉享受。相比之下,还是喜欢家乡绿荡漾的千岛湖啊!
六
六天的行程即将结束,我们的车子也沿着315国道往回开。橡皮山的高海拔再次让人有高原反应,沿路的牛羊成群再次让人惊叹不已。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心心念念的金银滩草原。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讲起了草原的故事。这里是诞生两弹一星的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制造原子弹,国家选址金银滩草原作为研发基地,大批牧民只得毫无条件地迁移他处。许多重量级的科学家和建设人员背井离乡来到了这里安家。为了保密起见,青海省也不允许搞经济开发和建设,所以青海经济落后,是有历史原因的。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涌起一种感动:原来我们家乡的快速腾飞也有西北人民负重前行的一份功劳。我们今天以旅游的形式来援助他们,那是应尽的义务啊。
走进金银滩原子城纪念馆,听着讲解员的讲述,我和同事不由得热泪盈眶:以三顶帐篷起家,修建了铁路和公路;没日没夜地在厂房里加班加点;来时是个小伙子,离开时已经两鬓苍苍;照好的照片无法寄出……
邓稼先、王淦昌、程开甲、赵九章、陈芳允等5位九三先贤曾经在青海中国原子城工作,他们同无数建设者一起以身许国、艰苦奋斗,为我国核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培育了“两弹一星”精神。
没有这些科学家和建设者的付出,哪有我们眼前的岁月静好?想到这里,青海之旅的意义开始在我的心里头明亮起来。我们看山看水,除了一饱眼福,更应该走进一座城市的历史,去细细品味她的酸甜苦辣。我想,走出原子城后,我们真的不好意思再说这里太穷了。
这里的草原上主要盛开着两种野花,一种是黄色的,叫金露梅;另一种是白色的,叫银露梅。她们像星星似的,绽放在碧绿的草地上。然而,在我的眼里金银滩草原的美,美在那些仍旧坐落在草原上的旧厂房,美在“两弹一星”的科学精神,美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老百姓的无私奉献……
短短的六天时间,我饱览了曾经只在文字里、影视中见过的寺庙、草原、牛羊、戈壁滩、荒山、雅丹地貌、盐湖等西部风情。以前,一直认为旅游就是为了看旖旎的山川湖海风光。这次青海之旅倒是有了新的收获:旅游也是一次修行,累中寻乐,无中生有,挑战自己,磨炼心性,珍惜拥有,感恩生活!
主办 | 淳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 | 佘坡
投稿邮箱 | 475025836@qq.com
CHUN AN WEN YI
展示淳安文艺创作,引领淳安文化潮流
弘扬淳安文明理念,彰显淳安人文精神
『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