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置身在新安江,或者千岛湖,我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想到李白的诗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新安大地上,青山如屏风,一折一折,排列着,鸟儿如何“度”?常常,一转眼,鸟儿便入了屏风,或者,鸟儿是绣在屏风上的。
“新安文化”文学创作大赛作品选登
○
○
每当置身在新安江,或者千岛湖,我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想到李白的诗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新安大地上,青山如屏风,一折一折,排列着,鸟儿如何“度”?常常,一转眼,鸟儿便入了屏风,或者,鸟儿是绣在屏风上的。只有鸟声藏不住,像一枚一枚的青翠,在屏风间嘀嗒着。
“人行明镜中”,需要借一叶轻舟,才可以在水做的明镜中,自在地穿行吗?一个“行”字,仿佛让水,一下子有了“荡漾”的动感。此刻,比起“行”,我似乎更喜欢上了“在”。人在明镜中,仿佛如此,人和明镜,就可以相融在一起了。
仔细想想,走在新安山水中,确确实实,有一种掉入明镜中的幻觉。说是幻觉,却又特别真切。清丽的天空,是一面明镜;与天空共了一色的水,是一面明镜;那云雾腾挪着的青山,又何尝不是一面明镜呢?要知道,那“青翠”,也是可以照见人影的。“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我面前的新安江底,是幻影中的天空与大地,云朵的影子,峰峦的影子,草木的影子,以及船的影子,氤氲在一起。作为一枚幻影,我的影子,也在水中穿梭着。
三两扁舟,泊在水上。没有船的水面,空出了大片的白,这白,是单调的。似乎必须有船,三三两两地点缀着,才会赋予水,一种灵动的“意境”。当然最宜的要数扁舟,坐上一叶扁舟,便可以在风浪里出没了。当漫长的岁月,滤净了捕鱼的那份艰辛,扁舟上,所承载着的,便是风情,便是诗意了。
当数只扁舟,在粼粼波光中,泊在水草丰美的岸边,光影或者光阴深处,还会有明代淳安人胡拱辰在抑扬顿挫吗?“一枝短杖青林外,五两扁舟绿水滨。”这扁舟,应是属于水上往来人,或者水边人家的。而那支短杖,大抵是可以提在自己手上的。在青葱的林子中,走着走着,或许,就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一个“泊”字,落在江上,便铺开了一种宁静淡远的“境界”。暮色,水雾,正如你不知道暮色是什么时候起,你也不清楚,这江上水雾,是什么时候生成,然后悄悄地和江畔人家的炊烟,一起弥漫着。这些烟雾,一旦入了诗词,便成了乡愁。而那些泊着的客船,一旦入了新安,所承载着的,也便是新安的乡愁了。有时,这乡愁淡淡的,在心上若有若无,但更多时,这乡愁,浓得化也化不开。许多在外漂泊一生的人,落叶归根,还是回到了故土。
当从新安的往昔中,找出孟浩然当年的那只客船时,客船边上,就可以题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了。远处的天,相比眼前的树,似乎要更低一些。或许,在水波晃动着时,这树,也会跟着晃动起来。月亮也会跟着晃动起来吗?水,当然如明镜,这月亮,就在镜中咣当着。那么近,那么清,当亭亭出水,月亮也会像美人儿,站在船头,吹箫吗?吹着吹着,然后就隐入了苍茫的时空。
在苍茫的时空中,月亮,也是一面镜子,只不过,月亮是一面铜镜。有时,你会觉得,一江春水,也不过是哗哗流淌着的月光罢了。有时,你忽然会想,那隐隐约约的新安往事,也会在月亮,这一面巨大的铜镜起居着。在安静的夜色中,静静地伫立在水畔,你都记不得,这月亮,是哪一年的,而此时的你,又停留在哪一截时间里。千江有水千江月,此时,新安大地上,粉墙黛瓦的人家,共着此月。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月亮,或许就是看得见的时间。
不过,月亮所代表的时间,是缓慢的那一种。而新安江流水,所代表的时间,却并非都是缓慢的。比如,在清代黄景仁诗作《新安滩》中,新安江的流水是奔腾着的。“一滩复一滩,三百六十滩。一滩高十丈,新安在天上。”一天天地,人跟着流水,从天上的新安,来到低处的民间。“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五里潭连七里潭,下滩船压上滩船”,倘若溯着流水到源头去,你会发现,流水也曾千回百转,历尽艰难,也曾风雨兼程,步履匆匆。
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中,翻阅新安大地,仙境和烟火,总是纷呈在一起。我喜欢云雾缥缈的新安江,有着仙界的空灵,也喜欢人间烟火中的新安江,那如云的帆樯,在穿梭着往来着。
在诗词中翩翩着的某一只燕子,慢慢地,会在时光里,幻化成一滴水墨,先是栖息在马头墙上,接着就隐入旧年的“徽”,隐入新安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炊烟。而当我想到笔墨纸砚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水墨”,应该就是新安文化的“色泽”。
文化,是一方水土所滋润的。滋润着新安大地和新安文化的,正是这绵绵的新安江水。这江水,柔中带刚,那嶙峋的青山,是水的铮铮铁骨。在新安大地上,品读一滴水,也许是走进新安文化的一条“捷径”。一滴被烟雨或者光阴,水墨了的水,一洇开,便是源远流长的新安文化了。
“人在明镜中”,当我再一次提笔,写下。新安江,或者千岛湖的青山绿水,又在明镜中,荡漾着了。不知怎么地,我总感觉,偌大的新安大地,就是一面明晃晃的镜子。而岁月,之所以如此清澈,就是因为它是从明晃晃的镜子中,走来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来源于“明镜”的。此中有“真意”,但我不知如何表达。此时的“明镜”,已成为一种隐喻。
主办 | 淳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 | 佘坡
投稿邮箱 | 475025836@qq.com
CHUN AN WEN YI
展示淳安文艺创作,引领淳安文化潮流
弘扬淳安文明理念,彰显淳安人文精神
『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