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迈的朋友准备要离开泰国了,离开前她安排了一场尼泊尔之行。或许是这几年自己能出去晃荡的日子太有限,我习惯性问道,“你去呆多久?”
“还没买离开的机票呢,可能一两个月?没想好。”朋友回答。
啊,以前我也是这样旅行的呀,怎么就忘了呢。只是现在对我来说,没有回程机票的open travel太过于奢侈。
唯有纸上的阅读,可以无限带我去往更远的地方。
👇推荐三本近期读完的书,与异域、旅行相关。
✦《大象的国度:斯里兰卡漫游记》
目的地:斯里兰卡
“或许斯里兰卡真的是一个迷宫,你对整个迷宫的感知完全取决于你在迷失那一刻所处的位置。”
不同于很多旅行作家“空降某地开始探索”的模式,约翰·吉姆雷特对斯里兰卡的兴趣从伦敦的泰米尔社区开始。
他先用两年时间研读斯里兰卡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士,等到对这个国家终于有了比较详细的认知后,才飞到科伦坡,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旅行,回来后写了这本书《大象的国度:斯里兰卡漫游记》。
详实的前期功课、经过思考的主题、深入的探访、精心设计的结构线索,以及主编罗新老师说的“克制又优雅的讲述”,整个阅读过程非常美妙。
我是2015年去的斯里兰卡,待了近一个月,没来得及去北方泰米尔人聚集区。从尼甘布出发,来到圣城康提,接着坐火车去往茶园小镇,急转南下到马塔勒、加勒的海边,最后再回到首都科伦坡,吃了一顿亚洲50佳餐厅的大螃蟹,然后离开。
重新回去看了一遍当时自己写的游记,温故了熟悉的地名,同步阅读《大象的国度》,对这个被称为“印度洋上一滴眼泪”的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小小盘踞于印度大陆东南角的岛屿,盛产名贵香料和茶叶,曾经是大象等野生动物栖居的天堂。
然而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之间的争端不断,相比“国家概念”,宗教信仰更有排他性和凝聚力。
仇恨、屠杀、流血、殖民、战争,世界上第一枚自杀式炸弹源自斯里兰卡,主角是伪装成孕妇的女性。
这个国家一直处于各方力量的不断撕扯当中,例如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泰米尔猛虎组织。
关于斯里兰卡岛上两个民族的矛盾激化,又让我重新认识了民主制度。
“因为中世纪王国和殖民强国都只需要一个总体的共识,每个人只是被粗略地征求意见,但到了20世纪,只有多数人的意见才是重要的。1931年锡兰实现普选制后,泰米尔人属于少数族裔的属性显而易见,只能服从僧伽罗人。”
当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之后,种族矛盾的种子就此埋下,经历各种事件后达到极点。
约翰·吉姆雷特写的并非旅行本身,而是经由旅行为线索带出来的巨大血腥过往和暗黑历史。小小的岛屿国家斯里兰卡,它所拥有的复杂性,完全足够写成一本书。
多希望我是在看完这本书后才去的斯里兰卡。当然,也可以再去一次。
✦《沿着季风的方向》
目的地:东南亚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为了寻找新的风景,而是为了拥有新的眼光”
《沿着季风的方向》是刘子超旅行三部曲的第二本,刚出了新版,收录了完整摄影图和沿途诗歌。此刻身在东南亚,走过书里所有的国家,重新看一遍又有不同感触。
写印度的两篇无疑是其中最精彩的,开篇《穿越北印度的火车之旅》、最后写南印的《抵挡印度洋的堤坝》。
如果在东南亚选一个国家居住,我肯定选泰国,然而作为旅行目的地,印度实在无与伦比(我给儿子取的小名咖喱,也正来源于对印度的爱)
“来印度旅行就像证道:一步步破除观念,放下自我。印度就像大麻,适量吸食有助于克服对现实的沮丧,但或多或少会令人上瘾。”这也是我两次前往印度、待了2个月回国后的感受。
印度之旅让你学会超越干净和脏的观念,从一座废墟到另一座废墟,你结识了形形色色的嬉皮士,与其他每一个国家遇到的都不同,不是“段位高低”的差别,而是大家脑袋都有点疯狂。
当年,循着书里作者在南印旅行的痕迹,我也去到亨比,并入住了刘子超书中写到那间日本民宿,老板是嫁给印度男人并生了两个混血儿子的日本姑娘。
亨比是印度除了乌代普尔和瓦拉纳西外我最爱的城市,在此获得了永生难忘的旅行体验(包括从这里坐一夜抛锚三次、开了18个小时的巴士去果阿)。
刘子超的游记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他在与当地人对话深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观察不同的旅行者。
这里面有曼谷游船上的加拿大中产夫妇、有崇拜马云的印度大学毕业生、有北印火车上的锡克教徒、有缅北创办中文学校的华侨……
文字好看,素材充实,带一点风趣,也能给读者带来足够的思索深度。哪怕已经被写过那么多次的东南亚,拥有新的眼光,才能写出好的游记。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目的地:中亚、复活节岛、印第安纳
从历史非虚构作品《漫长的余生》开始读罗新老师,然后是《从大都到上都》,最近才读完写境外旅行的《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序里有句话让人感慨,他说能写出这部作品,也是因为这十年来境外旅行的机会大幅增加,对国人来说,是一个罕见的黄金窗口。
窗口一旦打开过,再度关上就令人很难接受了。经过了封闭的三年,能再次走出去旅行,大概每个人又会重新去端详世界的变化。
几篇里面我最喜欢《在复活节岛看日出》,让我重新找到了去岛屿的兴趣。岛屿并非只有躺平式的海边度假,它们特殊的位置和生态,包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延续。
例如只要讨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那么,与世隔绝、生态独立的复活节岛就是绝佳个案,它是一部人类破坏生态而最终自我毁灭的启示录。
谜一样的巨大摩艾石像,其实是岛上资源减少、富余劳动力增加后,卷出来的结果,劳动成本越多,石像也越大。跟made in china以及国内的内卷一样,中国人也在制作越来越大的摩艾。
然而,复活节岛真正的悲剧源头,或许并非岛民对资源的消耗,而是与现代世界体系的突然接触。任何孤立封闭的系统,自我恢复能力都很有限,一旦受到外界冲击,就可能变成不可逆的灾难。
吸引我去世界尽头旅行的,不是什么马尔代夫的果冻海和奢华酒店,而是对古老文明的征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