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迈旅居近况播报|一些平凡琐事的回声

美食   旅游   2024-02-16 11:03   泰国  

回清迈的一个月里见了几波朋友,奇妙的是大家都或多或少和大理有些渊源。


队友在国社的前同事,从大理706社区来到清迈706分部,据点在古城外边的清迈客栈,和伙伴们一起在这里重现了瓦猫之夏。


我大学同专业的学姐(虽然也是豆瓣认识的),现在是四海为家的自由撰稿人,写了一本关于大理的书,年底来泰国呆了两个月。我们交换了关于清迈的各种新认识,一致认为,这里是个非常好的选题库,哪怕很多东西都不能写。


还有老汤,我很早就在豆瓣游记里云认识的背包客,前年在大理凤阳邑偶遇后,加了微信,也关注了他写旅行文章的号,有一搭没一搭聊着些容易被封号的话题。


大家又齐聚清迈了。


大理和清迈,同样是数字游民的聚集地,同样有着四四方方的古城,同样有很多手工集市和各显神通的艺人,而且两地直线距离只有800公里。


因为历史原因,泰北有很多云南迁居过来的华人,每周五早上我常去逛的云南市场,摊主大多会中文,跟云南的民俗风情也都很接近。

周五早上的云南市场


哪怕我现在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但和朋友出去见面,看着他们去乌蒙寺禅修、去金三角的咖啡庄园、去美斯乐的中国村、去素可泰看昔日的佛寺废墟,而我,仍旧是被“下午四点”的紧箍咒缠绕。


前一秒还在谈论广阔天地的山川湖海,下一秒就拿着滑板车陪放学回来的咖喱放电。


公寓小区的租客流转很快,一个假期回来,咖喱之前的玩伴都走了大半。有的去了西班牙,有的去了厄瓜多尔,有的终究不适应回国了,也有即将要离开的。


放学后孩子们在小区玩,大点的孩子已经不需要成人陪同,咖喱正处于尝试独立玩耍的升级阶段,我偶尔也能坐下来,只要远远观望就行,像在放一只没有丝线的风筝,看风筝越来越远。


泳池边的妈妈友座谈会就顺势展开了。跟小区两位韩国妈妈一起聊天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语言的漩涡。


她们俩之间讲韩语,其中一位妈妈在香港呆过很久会中文,另一位的先生是日本人,她可以跟我讲日语。


俩俩之间可以闭环,但换作大家都会的英语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平静状态,总会突然切换不过来。


只是出来旅行的话,语言不通不是什么问题,反而能增加乐趣。但长期居住,建立稳定的社交圈,语言还是很重要。


就说那位会日语的韩国妈妈,我们孩子在同一所学校,每天早上一起等校车,常常碰面,但几个月下来也只是礼貌地说句good morning。


结果有一天,我用磕磕碰碰的韩语问她是不是先生外派来工作,突然得知她们是日韩组合家庭,然后就用日语聊开了,瞬间打破了那种礼节性的屏障。原来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只是被语言阻隔了。


因为孩子而认识的妈妈们,与其说是朋友,更像是同事的感觉,差别在于大家都独自经营自己的工作室,而非待在同一家公司,但业务目标都差不多。


新搬来的巴西妈妈,因为丈夫供职于一家足球相关业务的泰国公司,带着孩子来到清迈,转机两次,飞行了21个小时,才终于抵达。她只会一点点英语,我们只能用翻译软件进行葡语和中文之间的会话。


她说巴西非常贵,来清迈就感觉幸福指数好高,什么都很便宜,孩子也喜欢这里。小区里的外国人分为俄语、韩语、中文三大阵营,但葡语很难找到对话的对象。


虽说用翻译软件可以畅通地日常交流,但这种语言大炒锅的社交氛围,让我更加明白一件事——总有人工智能做不到的


你们之间的交流,完全依赖于某个基于数据和代码的中介产物,而你又必须百分之百信任那个产物,更准确说是没能力质疑。


这跟你基于自己的大脑思维来直接表达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对我们人类来说,大部分亲密关系都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


不过相比拥有强大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还是打开心扉去交流的勇气。


我常去的一家咖啡店,因为每次都尝试用泰语点单,刚开始店员听到我不标准的泰语,还会用英语来回答告诉我价格。


但最近发现,熟悉的店员大概知道我想练习泰语,全程都不跟我说一句英语,还帮着我重复“堂食、打包”的发音。不管我说得多慢多差,也不着急,还会给我微笑鼓励。


这也是日常觉得生活在泰国很舒服的一点,去大多数地方都毫无心理负担。不必介意自己的穿着、自己的表现。你大可以笨拙地慢慢完成一些事,不会有人盯在身后催促,也不会有不怀好意的目光投来。


泰国的生活节奏慢,大家也热衷于过节,平均每个月都有节日,学校里更是活动层出不穷,泰国节日、西方节日、中国节日,忙着装扮没停过。


虽说不是第一次在海外过春节,但热带的春节倒是第一次


以前在日本过的两个春节,因为打工上学太忙碌,又是单身一个人,就随便过去了。日本除了唐人街和游客激战区,基本没啥显性的春节氛围,但好在体感温度是差不多的。

清迈china town的寺庙


清迈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泰国人居然比中国人还热衷于过春节。


除夕和年初一、年初二这几天,商场门口、瓦洛洛市场、塔佩门附近,全都有各种舞龙舞狮花车游行,顺势举办一波泰国人最喜欢的选美比赛。


街上放眼望去都是穿镶金龙的红色旗袍(估计都产自义乌)的女人,小姑娘们头上扎着两个小啾啾,菜市场的摊贩们也换上了短袖唐装,更多举家穿红色衣服出来逛街的,这里面90%以上都是泰国人。


而我却丝毫没有过春节的感觉,跟炎热的天气有很大关系。


从小到大,春节在我的肌肉记忆里就是寒冷,穿成个球缩在房间里瑟瑟发抖,哪怕去乡下做客,也都是冷冰冰的空旷感。


因为气温低,所以家里都会准备很多肉菜,提前做肉圆鱼圆、腌猪头肉、白切羊肉,买几斤平日不常吃的卤牛肉作为冷盘,每次开餐都要烧个热腾腾的汤煲。


但在清迈,哪怕现在是凉季,也顶不住一天几杯冰饮,根本不可能囤菜。甚至还能下水游泳,整个人都在热带阳光下舒展了,跟我的肌肉记忆完全相反。


还有一点就是强制性的节假日安排,如果在国内,春节一定是学校放假、单位也休息,除了大饭店和超市,大部分私营小餐厅都关门休业,除夕夜街上就见不到几个人了。


这种社会性的停摆,迫使大家只能呆在家里吃吃喝喝,哪怕开着晚会作为背景音。


咖喱在清迈的学校依旧上课,作息跟平时一样,商场、餐厅、咖啡店、瑜伽馆、马杀鸡全都照常营业。


除夕夜我用胡萝卜摆的“龙”


除夕晚上的年夜饭,我们仨吃着前一天外卖剩下来的大盘鸡,炒了个蔬菜,简洁而不浪费地过完了普通的一天,然后去家门口商场看泰国版的舞龙和选美小姐旗袍秀。


朋友圈里的大家,基本上都在世界各地开启了摄影大赛,今年似乎是春节气息最淡薄的一年。就好像一个分水岭,从一项传统走向寻常的假日,也就是说,放假的权重大于过年。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假期太少而珍贵了。

叁甘烹温泉回来的双条车上






猜你可能会喜欢

叶酱的孤独星球
最爱吃的背包客,在满世界觅食的路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