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米度假酒店的清晨,数字游民上线了
清迈究竟适不适合躺平?
10月28日,数字游民网站Nomad List发布了今年全球十个最适合数字游民生活的地方。第一名是曼谷,第二名是清迈,泰国两个城市霸占榜首。
其实n年前去曼谷的时候,我就实地考察过数字游民的共享工作空间,到了2018年,像越南的胡志明市、巴厘岛的乌布,都已经拥有不少成熟的co-work space。
不像芭提雅、巴厘岛这些海边躺平胜地,清迈介于大城市和海滨度假区之间,有一定程度的都市便利,但又不像曼谷太城市化,被高楼和天桥包围,要跟无穷无尽的堵车作斗争。
清迈的生活成本在图中是最低的
清迈被山包围,无论从城区哪个地方出发,开车20分钟就能来到山脚下。
虽然位于泰北山区,清迈又是非常国际化的,就不说宁曼路这类老牌文艺街区,像我自己常去的Charoen Muang路,云集了数十家风格迥异的咖啡厅、甜品店、鱿鱼面、拉面店。可媲美上海的长巨富路,但物价仅仅不到沪币的一半。
平均65~75泰铢一杯拿铁,有舒适的座位和wifi、冷气和插座充足。咖啡美味、店员总在微笑,坐一上午也没有压迫感。
怎么说呢,在清迈生活,虽然成本低又很舒服,却不会消磨人的意志。
我们小区楼下永远坐满了在学习和工作的住客。有个角落座位固定属于一位韩国爷爷,每天都开着iPad、拿着笔在纸上记录什么,甚至清晨不到7点,我下楼送咖喱上学,他已经自带小台灯在学习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那么努力是在学习中文,口语就找小区里的中国人练习,纸上密密麻麻写的都是汉字。
到了晚上,又坐满一对一补课的学生和外教。
曾住在我们公寓的旧金山大爷frank告诉我,他搬来清迈4年,靠教人英语赚外块,一小时500泰铢,疫情期间几乎没有业务,但最近生意又兴隆起来,“我的学生里面就有来陪读的中国妈妈。”
当然,我们客厅里还有从零开始学英语的陪读妈妈,拿着小学生的教材,一个词一个词查字典,上进学习的气氛极其浓烈。
网络时代的赚钱方式有太多种了,写稿拍视频、做中介和团购、网上教课,各种各样。
我家隔壁住着一位中国姑娘,从走廊路过隐约能听到她屋子里常常传来美声唱歌的声音,例如《走进新时代》之类,后来终于破案了,原来她在网上专门教人唱美声。
独自一人的话,在清迈花1000块钱,能租到很不错的单身公寓。游民们只要想办法获得每个月5、6k的收入,没有过高消费,就能收支平衡、适度躺平了。
观察了几个月,以我们小区为例,除了中国人、韩国人,第三大群体是俄罗斯人。对于白人的长相不太敏感,一开始还以为只是欧美各个国家来旅居的人群,后来听到大家都讲俄语,才反应过来。
他们大多数没有做好长期居住的打算,长则半年,短则几个月,小孩通常也没在清迈上学,成天在小区里晃荡玩耍,几个大点的孩子说平时就上网课。
不过这里面最努力的要数传教的韩国人,几乎个个中文流利,满面笑容,在各个地方找人闲聊。
一对来自济州岛的传教年轻夫妇,常常出没于小区客厅,他们在清迈已经五年,我傻乎乎地发问,“那你们平时主要工作做什么?”
“没有其他工作,就做基督教方面的。”
努力是有成果的,一位东北的陪读妈妈对基督教产生兴趣,“那个耶稣还有三位一体,到底是啥玩意?”
济州夫妇就一边查字典,试图用中文通俗易懂地来解释,最后她们成功约定了去教堂的时间。
真正躺平的,只有那些办了养老签证来的退休老年人。
他们大多有丰厚的养老金,国内也有可增值的资产,子女多数入了外籍,因为回中国要办签证繁琐且不便,于是就选择泰国作为中间地,租好公寓,把父母安置过来,方便探望(大多数发达国家来泰国都是免签)。
我还认识一位去年被伤透了心的上海奶奶,从做决定到出发仅仅一个月。她的先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耽误了救治而身故,处理好后事,她当机立断办了签证买机票来到清迈,租下我们小区的一间公寓,准备和过去保持距离、开始新生活。
“要不是没有办法,这么大年纪谁想要背井离乡,也没几年好活了。我们可是住在黄浦区的,一年免费电影票都发好多张呢。”上海奶奶如是说。
我很喜欢跟住在小区老年人聊天,到了这种年纪会一个人跑出来旅居的,都是有点意思和故事的。
泳池遇到的法国尼斯大爷,93岁了还能戴着换气眼镜自由泳,身体倍儿棒。聊天的时候,他说曾在复旦大学跟老师短期学过中文。“好巧,我就是复旦毕业的”,话题就这样展开下去了。
“你觉得清迈如何?”我会适当地抛出这个问题。
旧金山大爷Frank厌倦了海边,想住在有山的地方,但为何选择泰国,他给我这样一个答案,“泰国和美国的差别,你看我两个手势就明白了。美国是竖起一根中指,而泰国永远是双手合十。”
他做了个姿势,然后模仿泰国人的表情说“萨瓦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