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跟清迈告别的日子。
咖喱完成了K1的三个学期,在小区交到了一些朋友,吃了很多很多热带水果,开始进入三语交融的思维模式。
而我,则以“年”为单位实践了一次新的异国旅居生活。
来的时候两大一小三个箱子,走的时候依旧是三个箱子。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和部分家居小物都在二手群里卖了,玩具该送人的送人,睡了好几年的旧床单正好扔了。行李无非就是些衣服鞋子之类。
这一年日常生活有什么改变呢?
1
没有Wi-Fi的家
明确只在清迈呆一年,所以一开始家里就没装宽带,反正楼下客厅有Wi-Fi,平时也常常去咖啡馆。
实在需要就用手机给电脑和iPad开热点。原本以为家里有Wi-Fi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结果一年没有,似乎也没什么不便。
2
购物方式重回线下
来泰国后,一个重大的变化是重新回归线下购物模式。在国内的时候非常沉迷于网购,尤其生活在大城市,出门一趟像西天取经,无论买菜日用品全都是在app 上,哪怕刚到清迈的时候,也经常会用转运买淘宝。
渐渐发现,似乎没什么不可替代的(除了我爱的篓瓜子,泰国买不到只能淘宝)。
在清迈日常就是去家门口的Tops超市,买菜和水果也会去孟买市场和云南市场。泰国实体经济还挺兴盛,商场人山人海,不用等快递拆快递的日子很爽啊。
3
物欲进一步降低
原本我就没什么购物欲,更别说住在临时性质的家,对添置东西更加克制了。买任何非消耗品前都会想一想:这是现在必须要买的吗?之后方便带走吗?
旧衣服扔了不少,新衣服也买了一些,基本达到动态平衡。一双拖鞋、一双球鞋走天下。咖喱因为上学天天穿校服,完全不需要买衣服,走之前把五套校服全捐旧衣箱了。
4
放下对食物的执念
清迈靠山,少有新鲜的鱼类,肉类主要是鸡肉、牛肉和猪肉。对爱吃河鲜海鲜的我来说,原本应该是很灾难和局限的。
没想到一年就这样过了,也没觉得太欲求不满。待了一段时间后,懒得出门外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做饭,蔬果为主。
甚至对咖啡的要求也顺便降低了。以前在国内的时候,要么自己在家做手冲和意式咖啡,出门旅行就寻找各种精品咖啡店。
然而现在的日常是:taobin贩卖机的咖啡买一杯、带娃忙的时候冲一杯速溶咖啡,路边50泰铢的小亭子咖啡买一杯。
清迈生活治好了各种矫情病。没什么是必须、一定、不得不的。
也或许是到了一定年纪,对于循环往复的routine并不觉得无聊和厌烦。最近一个月,我每天的早餐都是一块全麦吐司配胡椒盐牛油果,加上一杯咖啡,天天吃都依旧觉得美味。
当地的长脖子牛油果太美味了(5块钱一根,分三顿吃),我在一次次尝试中摸索出它最完美的熟度,在此刻剥皮切片冷藏,无可比拟的清新真·植物奶油!
5
身体上的改变
住在清迈后明显的身体变化是“食欲降低”。天气炎热可能是一个因素,除了水果的糖分,我完全不想吃奶油蛋糕之类的甜食。看到有长住清迈的博主说来这里后瘦了20斤,我自己毛估估也轻了快10斤吧。
刚来那阵肩颈一直隐隐作痛,穿套头衣服的时候右手都伸不直,因此还隔三差五去做按摩。
回过神来,我已经好久没去按摩店了,肩膀丝毫不觉得疼痛。前半年固定频率去普拉提,后半年几乎天天在小区游泳。
会怀念小区的游泳池
运动对身体的改变是很直观的,甚至恢复到了比生孩子前还更紧实和健康的肌肉状态。
最感激的一点是在清迈我的鼻炎完全不发作,一回包邮区就开始喷嚏不断流眼泪,始终搞不明白到底对什么过敏。
干爽且不干燥的气候真是舒服啊!关键是跟自己的体质完全吻合。常常看到二手群里有人在卖加湿器,对我来说就挺无解,清迈竟然需要加湿?
6
享受熟人的特权
一年时间,足够用来建立一些稳定的人际关系。在小区认识了能天天一起遛娃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大人投缘、小孩也刚好能玩在一起,这非常难得能可贵。
萍水相逢的咖啡店员、泳池管理员、水果摊主,也因为混成熟脸后,能够享受熟人的特权了。
比如买芒果的时候,大叔会额外往袋子里塞两个橘子。在孟买市场买榴莲,开完包装的时候,阿姨又往里面偷偷塞了两房肉给我。
我的水果单词泰语老师
泳池管理员的背包像哆啦A梦的百宝箱,老是变出一些小零食给孩子。我们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泳池管理员随身带个小本本,会把我教她的中文用泰语谐音记下来。她下班后还有份按摩店兼职,空闲时还会在小区给我按两下。
拜拜了,和这些每天说“萨瓦迪卡”的人。
接下来要开启曼谷旅居新生活了,似乎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画风,但也很期待!
清迈家中看出去的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