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教育   2024-11-22 08:02   泰国  



最近去香港过了个周末,
也做了几次话聊咨询,
一些想法也记在这里和你分享。




1.

成长的过程是不断祛魅,哪有什么毫不费力,哪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祛魅也意味着多了份「去你大爷的」勇气——没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你只需要问自己是不是在乎。

别委屈,别羡慕,别抱怨,每一次都往前多走一步。即使是在原地踏步,即使是坐井观天,至少变化一下节奏,倾斜 45 度看看这个世界。


2.

回清迈的航班上有一群国际学校的初高中生,看着是来清迈游学,讲普通话、粤语,更多是英语。

飞机降落后他们一起鼓掌欢呼,吵吵嚷嚷又很可爱。我想到 educate 的本意是「draw out」,把孩子们的潜力引导出来。有条件还是要早点出来看看,没有条件先学学英语读读书,机会一定会有的——旅行、见人、读无字之书,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想象力。


3.

我们的教育让我们习惯「按部就班」,即线性思维,先做 A 再做 B 最后得到 C,等到做完了 A 再做 B 和 C,否则就是不踏实。

这种习惯的局限性是过程中产生的「试错」机会少、单一,还没等到可以享受盛夏的果实自己陷入了瓶颈。这时加入一些非线性思维是不是会帮助我们破局?比如想做什么,我们先 reverse engineer,倒推该如何做。先去做 C,然后再做 A 和 B,在 ABC 之间不断切换。

拿背单词来说,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件事?然后一天 500 个单词是不是比一天 50 个更能帮自己达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也更知道「背单词」这件事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用现在的流行说法叫 10x is easier than 2x

想拍纪录片,想周游世界,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想认识自己欣赏的人,可以等自己学完了一节一节课,攒够了一点一点钱,等到自己变得「优秀」「有资本」,也可以先去做,获得具体的反馈,然后哪里不会学哪里。按部就班,踏踏实实,也有逆向思维见招拆招,在这个过程中锻炼韧劲和灵活性,同时也更认识自己和人性的弱点。结果可能还是不尽人意,但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多了一些枝繁叶茂、柳暗花明。


4.

社群有位读者来清迈,我们约了个早餐。聊到清迈的生活,聊到孩子,TA 说你们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

我说我们没觉得是为孩子付出、牺牲什么。我们当初选择了结婚、生娃时没想那么多,有了孩子后我们的选择中要照顾到孩子。选择来清迈,孩子上学是个契机,我们的夫妻关系、个人探索同样重要。来清迈后我们依然在谈恋爱,照顾孩子中也让我们把自己再养育一遍。

这个世界很多元,有不同的叙事,重要的是自己做了一个选择,然后慢慢建立自己的 inner scoreboard。体验每一个当下。追逐金钱和安全感,选择知足和活在当下,都是我们给人生的一个意义。

喜欢清迈的一点是穷一点也可以活得有尊严一些,探索的成本更低一些,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告诉你该怎么做。

有自己,有关系,有创造和体验,这是人该有的样子吧。


5.


警惕一个口头禅「我知道」。


对于一个非事实性讨论,一个脱口而出的「我知道」多半是不知道,或者说如果想让对话进行下去,「我知道」不是一个促进对话的信号。


让「我知道」慢那么一拍。


好奇对方的表达方式、得出结论的背景,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补充自己的视角,这样的对话会更有趣。比如我们可以试着用总结对方的核心观点来替换「我知道」,这样一来告诉对方自己真的在听,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我们不需要同意对方,也不需要说服,交流的好玩之处是看到不同的人的不同审题、解题思路,有时可能因为一句无意识的「我知道」错过了探索的机会。


6.


和社群一位读大三的同学聊天,TA 说正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要考研,以后想去外企工作。


我和 TA 分享了我的想法。


30 岁之前我没想过规划我的人生,我想的更多的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认识什么样的,有哪些体验和成长。工作和创业都只是手段,考研和出国都只是体验,我想的是人生短的无法规划,就做好当下的事吧。


30 岁后,突然认识到人生还很长,我的人生不过是刚刚开始。可我依然没想过很远的事情,或者说规划了又如何呢,我还不是活在每一个时刻。有一些想法冒出来,都去做了,物欲降低,我更在乎的是连接和体验。


没有养老保险怎么办啊?


没有房子和存款哪有安全感呀?


我也不知道,我总觉得人有活下去的本能。我也很焦虑,我也想很有钱,我也很迷茫,那能怎么办呢?不还是活在每一个时刻。确实要多一些高瞻远瞩有备无患,那就多做一些事情,多一些尝试,提升一些能力,等到有了机会和想法,更容易心想事成一些。




7.


The Road Not Taken 这首诗常被解读为鼓励我们走少有人走的路,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流行的视角理解它:诗中没有鼓励我们要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也没说少有人走的路就更好,而是说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要做那个选择,然后上路。


我常觉得人生的路很复杂,我们看到的参考选择也只是在自己身边的那么一些人而已。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然后这条路也变成了一条beaten path;走那条多数人走的路,也可能最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在某一个路口找到了一条小路。


总是想和别人不一样,觉得自己特别,那就做一点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去 productize yourself,去做那个 trailblazer。


或者想,为什么要和别人不一样呢?这个别人又是谁?我们如何定义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着什么样的事?这些最根本的问题是探索的根本动力。


承认自己的普通和渺小,承认我们一样孤独,一样会害怕,那个普通又独特的自己才会被激活,去体验那些对自己来说更有趣的事


📍关于“我是谁”和这个公众号

猜你还想读:

· 如此简单,原来还可以这样学

· 接受自己的普通,同时相信“我也可以呀”

· 可以辛苦地成长,不要辛苦地工作

张海露Eric
因为热爱,无需坚持。In haze, we blaz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