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 terrible things

教育   2024-08-28 08:48   泰国  


这是一篇碎碎念,

来自最近朋友圈小作,

也记在这里分享给你。


1.


这两个月对我很有启发的一句话是 How you do anything is how you do everything.

我们缺的不是方法,也不是什么书单,而是从学习一个技能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

是不是做起事情来无比认真,总说自己就是完美主义,讨厌自己的拖延?或者是畏难情绪,每次启动都很难,然后责备自己就是不行,觉得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呀?

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没有面对、处理的人生问题。我们都有一个记忆深处的小孩,期盼着我们看见他和他聊一聊给他一个拥抱。

何为良好生活?读了许多书,我的答案是 becoming,一直在成为,一直在平衡。
生活中起起伏伏是常态,长期是一种状态会很危险。


练习认真,也练习放松,我们的感受和身体是最好的信号。而读书呀运动呀只是提升感受这些信号的能力,或者说是在现代社会中恢复这种感受的本能。



2.


去朋友家,顺便拍一个视频,走到他家小区的公园开始拍。


我骑着他儿子的滑板车,他跟着我,一镜到底。他说要不要再拍一个版本?会不会显得你太黑?太胖?你看起来一瘸一拐的,要不重新拍一个......

我说我的表达欲望已经没有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精致的东西,那我就主打一个粗糙。我完全可以在家里布好灯光拍,但咱俩这样拍更好玩儿。半个小时后我就发布了这条视频,还插入到我最新的读书笔记中。

有些好事需要多磨,有些锻炼立刻就可以发生。面对自己、接受自己的各种不完美,这是做事最大的意义。


希望我的内容也能鼓励大家开始 make terrible things。等尝到了甜头,有了更高的需求,就再去优化。一开始就享受其中才有可能细水长流。


3. 


一句原谅自己理解他人的咒语:我/TA已经在目前的认知范围内尽力想把这件事情做好了。

可能会羡慕他人做得更好,后悔何必当初,讨厌自己有那么多不自知和盲点。人活着就是这样,往前看,往前走,才能把自己打开。否则会困在自己的情绪过山车里,把本来可以成长的机会全用来消耗心气神。



4.


健身的时候听了 DOAC 一期的播客,主要内容是一位骨科医生讲人到三十该如何照顾自己,主要是警惕久坐,要加强力量训练(尤其是下肢力量)。人能活到 80 多岁,但到 60 多岁身体就不行了,她说在 40-63 这段时间,我们还是可以 course correct。


印象最深的是一开始嘉宾说到自己的理念时:Usually orthopedic surgeons are very procedurally driven, but I am whole person driven.


也就是说她不仅关注手术本身,还要考虑到这个人的更多需求。她说自己的这个理念来自 22-28 岁做 cancer nurse 的经历。


Whole person driven 也还是 coaching 中强调的 coach the person, not the problem。


放在英语学习上,英语本身只是一件小事,更重要的是我们整个人,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一个单词问题出发,学会探索;从一个语法问题出发,练习觉察。自己状态好了,学习也就自然发生了。



5.

如果把时间和空间无限拉长,我们会感到虚无渺小,一切都没有意义,没有此刻也不相信未来,越想越沮丧。可能人都需要深刻体会过这种无意义感后才会主动构建自己的世界。


You have to get lost before you find yourself.


喂马劈柴,工作恋爱,音乐绘画,在事业上卷,去森林里探索,都是构建自己世界的方式。


在这种向内的探索中可能会发现 the joy of missing out,发现自己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充满可能性,人生已经不需要什么意义了。我们和花草树木一样,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6.


我们要警惕一个沟通习惯:别以为自己或者他人有读心术,认为懂的都懂,不懂的也不必解释。


Clear is kind. 宁可 overcommunicate 也不要以为对方懂了你的意思。

具体来说,可以在分享一篇文章,分享一本书时,加上你的分享理由,在这样的分享中有自己的主动参与,也在告诉他人「是我谁」「我想吸引什么样的人」。

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从 why 出发,找一个框架,提醒自己如果别人没听懂,十有八九是自己没说清楚,或者沟通的方式可以调整优化(比如 Supercommunicators 中说有时要讲逻辑,有时要讲故事)。


大原则是反思「我说清楚了吗?」而不是「你听懂了吗?」这个过程让人沮丧,但只要主动沟通,结果往往都会更好。


7.


7 年前 Angel 出生,读了不少育儿书,最大的收获是 resilience,即韧劲。后来读 Angela Duckworth 的 Grit,也多次遇到。


韧劲就是修复的能力。最近我一直在修东西,家里的灯泡、女儿的自行车、我的咖啡机和露营车,都是小问题,但要先找到问题然后找到合适的工具。


即使只是拧个螺丝这样的小事,也可以体会到修复的能量,我们在修复中接受自己原谅自己,也变得没那么大惊小怪一触即发。


我们怕的不是犯错、冲突本身,而是担心无法修复。


人都有自卑、自我怀疑,空喊口号只能带来一时的勇气,更持久强烈的能量来自在一次次修复中理解、反思、变强。


现代生活中缺少了劳作和修复,一切都太方便,快到不需要修复。这也是我喜欢写作、露营的地方,本质上是体验失控和练习修复。


没有裂痕,光无法照进来,也无法向上无限生长,向下无尽扎根


猜你还想读:

· “一切与露营无关”

· 别改天了,就今天吧

· “你为什么天天在朋友圈写小作文?”

· 要自律,也要学会放过自己

张海露Eric
因为热爱,无需坚持。In haze, we blaz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