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念头,一些写给自己的话,也分享给你。
1.
起起伏伏是常态。
我们看到他人的「内核稳定」,可能是这个人已经变得麻木迟钝,陷入了习得性无助;也可能是这个人拥有了更强的觉察、reframing 的能力,可以更快地看到情绪背后的苍蝇和大象,然后更主动地做选择。
在起起伏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训练那个无比重要的 resilience。一切春风得意时,你告诉自己保持平常心;一切不如意时,告诉自己这只是一种结果,一个反馈,我们把精力放到解决问题上就好。
问自己:既然如此,那我至少能做些什么呢?
2.
发出前我把文案发给朋友,问他觉得我是否写清楚了社群的介绍。朋友建议我多突出「和你学一年英语你能有什么收获,有哪些变化」。
我和朋友说:除了学生的消费多了2000多块,不会有什么变化。
2000 多块钱就能让一个「外人」帮你改头换面、帮你一下子解决积攒了十多年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我相信自己的交付,我也相信我们可以一起成长,但一切和我关系不大,和我的社群也不大,这些都只是工具而已。
你的变化来自于你自己的决定和行动,外在的一切都只是辅助而已,如 The Alchemist 中所说,当你真正想要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付费学习、购买产品只是一种劳动力交换方式,是现代社会寻求帮助的一种方式。
3.
跟一位在澳洲读书的同学聊了一个小时。最后我们聊到很多事情想到了但没去做,第一反应是「怕做不好」。
我说经过这 10 年的练习,我会想做不好又怎么样呢?会被人笑又怎样呢?正是因为我怕做的不好所以才要通过做变得更好呀。做不好就做不好吧,笑我就笑我吧,这还每个人早晚要经历的练习,既然是必经之路,那就早做不好早成长。
做一些模拟练习,怕做不好是本能反应,能承受最糟糕的结果就好。比如写一篇文章,发出去,过一会把它删掉。写一篇文章,发出去,隔一天再删掉。然后可能慢慢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人看你在乎你。然后你会更努力的看见自己和他人,也感到自己被看见。
做不好又怎样呢?试着做不好,练习做一个恶人,可能会发现 nobody really cares。
4.
我们脑中有太多经不得推敲的概念。
比如自卑、自信、做自己,我们常用这些词,却很少自己主动定义这些词,看到这些词背后的认知、情绪和故事。而当我们投入一件事情,交出自己的答卷,会发现我们正在敲碎那些认知的墙,戳穿那些纸老虎,开始穿过脆弱拥抱勇气。
5.
近期拍的照片中,我很喜欢这张:
这算不上一张好看的照片,但我看来它是动态的。右侧的女士牵着她 3 岁的狗,第一次来垦丁的龙盘公园散步。左边躺在地上的三个人,看起来是朋友,我看着他们一路走过去,一个人先躺下,过了一会都躺下,指着天空聊天。一刹那,我仿佛看到了我未来的样子,我的朋友们,他们也是另一个我,而我看着他们,也是另一个他。
时空的秘密被我笨拙地记录下来,很幸运可以感受这刹那间的无限。
在一些拍照相关的帖子下常看到一些留言,说「这个地方本身并不好看,是拍的好而已,调色讨喜而已」。我以前也有这样的想法,觉得拍照要真实才有意义。
如今拍了一些照片,偶尔收到一些赞美鼓励,我越来越觉得拿起相机那一刻,就是在发现美,定义美。人眼太厉害了,一次摄入的信息太多,相机让它慢下来。不同的焦段有不同的透视,不同的构图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我想如果我们慢下来,会发现每个细节都有美的角度,都可以让人产生无限联想。
赫拉利在 Nexus 中说有三种现实,除了客观、主观现实,这个世界由一个个 intersubjective reality 构成。他还说信息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探寻真相二是维护秩序。
事实是什么?我们真的需要事实吗?事实并不总是让人愉悦,世界的发展和秩序来自对事实的多元解读。科学是探寻真理,艺术带给人慰藉。在这个注定熵增的世界,我们总要去做些什么让自己不是一直那样慌张。读书写作,看天上的云,潜入水中,都是在创造故事,与更多的 intersubjective reality 兼容。
6.
常说开心就好,那如何开心就好?
把心打开,想去做什么就去试一试,让心里那些东西流动起来,这样的状态可能就是「 开心就好」。
开心吗?为什么不开心?幻想一件事情发生是多巴胺驱动的开心,糖果、酒精、社交媒体上的关注是外部驱动,短暂漂浮。去做了一件事情,给好久没联系的人发条信息,认真读一段话,半天不看手机,那些真实的结果会滋养激活那颗心。
默念咒语:人生是 kayak 不是 superyacht。
把注意力放在每天那些 small but concrete, tiny but real 的事情上。不够好不够自信又如何,还是要往前走,不需要每一次都拼尽全力,也不需要非要搞个大新闻,这一刻的真心实意已经足够。
7.
社群的同学找我聊天,我会让大家先填写一个表单,这样方便我们确定时间,也是面对自己的一次写作练习。一位同学这样写:
作为好像很远但又很近的「互联网电子闺蜜」,我想要跟你聊聊你的近况,是什么启发了你。同样的问题,我也希望你问问我。
......
我想通过「阅读」他人的经历来找到一些参考和启发。我不只是想讨论某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寻求答案。有时候,我更需要的是写下自己的答案时,突然照进来的一缕阳光,或是半开的窗户缝里吹进来的一丝凉风。而跟你的对话,也许就是这阵风。」
「互联网闺蜜」「一缕阳光」「一丝凉风」,这样的存在,多好!简简单单,把人当人🙌🏻
猜你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