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程魁教授团队——生物炭和人工腐植酸辅助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对镉固定和土壤肥力的协同增强作用

文摘   2024-07-31 09:53   英国  
第一作者:李煜
通讯作者:刘竹青,杨帆,程魁
通讯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论文DOI:10.1016/j.jhazmat.2024.135140
图文摘要
成果简介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程魁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Cadmium Immobilization and Soil Fertility through Biochar and Artificial Humic Acid-Assisted Microbial-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的研究论文。本研究揭示了生物炭和人工腐殖酸对镉污染土壤中MICP过程的促进作用机制,证实了它们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为生物炭和人工腐殖酸在土壤修复中的机制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突出了管理污染土壤的可持续战略。

全文速览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由于其环境友好性,正成为传统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的良好替代方案。然而,MICP在农田中运用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不仅要固定重金属,而且要提高土壤肥力。本研究探索了人工腐植酸(A-HA)、生物炭(BC)和巴氏生孢八叠球菌(S. pasteurii)的创新组合,通过MICP降低污染农业土壤中镉(Cd)的生物有效性。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BC和A-HA的结合通过与CaCO3共沉淀,显著提高了Cd的固定效率。土壤总氮(TN,9.0~78.2%)、氨态氮(AN,259.7~635.5%)、土壤有机质(SOM,18.1~27.9%)、总有机碳(TOC,43.8~48.8%)、溶解性有机碳(DOC,36.0~88.4%)和速效钾(AK,176.2~193.3%)均显著提高,改善了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此外,随着BC和A-HA的引入,MICP中优势门如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因此,BC和A-HA与MICP的整合为修复cd污染的农业土壤和协同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解决方案。

引言

MICP是自然界中广泛观察到的生物诱导矿化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为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耐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然而,由于MICP在诱导土壤凝结、增强矿物结晶、增加土壤强度以及降低孔隙度和渗透性方面的潜力,MICP在农业土壤修复中的实际应用相当有限。生物炭(BC)是农业废弃物的副产品,由于其内部和外部孔隙率高,可以保留大量养分,从而作为土壤改良和细菌增殖的有效基质。A-HA模仿了黑土中发现的腐殖质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呈现出一种经济实惠、适用广泛且可持续的聚合物,使A-HA成为土壤改良的宝贵资产。我们将A-HA与BC和Sporosarcina pasteurii(S. pasteurii)相结合,以改进MICP方法,旨在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养分可用性,促进微生物活性和支持整体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来修复受Cd污染的土壤并增强土壤健康。

图文导读
图1:CaCl2-Cd浓度(a)和Cd在土壤中的比例(b)。不同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c)和脱氢酶活性(d)。误差条表示均值的标准差(n=3)。

实验结果表明,SP处理的修复效率为25.5%,BC处理的修复效率为7.5%,A-HA处理的修复效率为28.1%~2.1%。值得注意的是,BC-SP联合处理的修复效率为33.14%。BC-SP-HA450、BC-SP-HA600和BC-SP-HA750的修复效率分别为62.8%、81.3%和94.7%。这些结果大大超过了添加单一外源碳的修复效率(p<0.05),突出了在修复过程中整合BC和A-HA的协同效益。此外通过对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的监测,证明A-HA减缓了Cd诱导的S. pasteurii应激效应,突出了A-HA作为营养来源的作用及其对激活修复机制的重要贡献。

图2:原始BC(CK)(a)和回收BC(b-f)的SEM和EDS图像。原始BC(CK)和回收BC的FTIR光谱(g)和XRD图谱(h)。

SEM-EDS、XRD和FTIR光谱证实了BC表面晶体学的变化,阐明了发生在BC表面的MICP过程促进镉矿化的机制:BC既是细菌的保护介质,也是MICP过程的催化平台。这些见解对于优化BC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提高重金属固定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图3:MICP过程中BC和A-HA的掺入对土壤(a)SOM、(b)TOC、(c)DOC、(d)TN、(e)NH4+-N、(f)NO3--N、(g)pH、(h)AP和(I)AK的影响。

文章详细分析了BC和A-HA掺入后MICP过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外源碳(特别是BC)的引入已被确定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特别是有机碳,这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由于BC丰富的碳储存能力,其TOC含量大幅增加。相反,A-HA主要增强DOC。此外,A-HA的引入使土壤NH4+-N水平显著提高了33.1%-57.0%,其中MICP的存在使某些处理的NH4+-N水平提高了惊人的635.5%,A-HA与尿素络合对土壤氮循环和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是主要的影响机制。BC对AK的影响明显大于A-HA,在较低的温度下(如300℃)热解更有效地保留了生物炭基质中的离子交换态钾。

图4:不同处理组的3D-EEM (a)和溶解有机物中荧光成分的荧光光谱(b)。

通过平行因子分析鉴定出土壤DOM中的三种荧光成分物质。C1被鉴定为腐殖质物质,主要由来自较大聚合物类的疏水化合物组成。C2被鉴定为类海洋腐殖质,主要由大的非水溶性化合物组成。C3是一种酪氨酸样的蛋白质样物质,可能是微生物代谢产物。A-HA通过刺激微生物代谢,增加DOM中微生物代谢物的存在,促进土壤DOM腐殖化,改善土壤碳稳定性。这种土壤DOM特性的增强对改善土壤健康和肥力至关重要,使A-HA成为可持续土壤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5:(a)未改良土壤(CK)与不同因子改良土壤在97%相似水平下的ace多样性直方图。(b)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微生物群落组成PCoA。(c)属水平上细菌群落组成的相对丰度。(d)培养20 d后,不同处理组中前15类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
图6:(a)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的RDA分析,红色箭头表示环境因素,箭头的长度表示环境因素与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程度。蓝色箭头表示细菌类型。(b)环境因子与细菌OTUs显著相关的共现网络分析(p<0.05,R>0.6)。每个节点和边的大小分别与连接的数量和权重成正比(红线为正连接,蓝线是负连接)

研究结果表明,BC和A-HA的整合丰富了Sporosarcina和Bacillus的存在,从而促进了MICP过程,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BC与A-HA的动态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这种相互作用突出了外部碳源在促进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方面的作用,构建了通过改善土壤养分循环和微生物活动来增强土壤健康的正反馈循环。

小结

研究揭示了BC和A-HA对Cd污染土壤中MICP过程的促进作用机制,证实了它们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BC作为MICP的支持平台,促进细菌增殖,减轻Cd毒性,而A-HA作为细菌的重要营养来源,增强矿物界面特性,稳定Cd。BC和A-HA融入土壤,不仅增加了孢子菌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存在,从而推进MICP过程,而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在引入外部碳源的刺激下,这些转变最终导致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提高。这种效果归因于生境提供和养分输送的双重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养分循环的微生物种群的演变反映了正在进行的土壤增强过程,构建了一个支持土壤健康改善的正反馈循环。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李煜,东北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碳中和。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论文1篇。联系方式:18303569191@163.com
通讯作者:刘竹青,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寒地黑土生境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长期从事寒地黑土区农田固碳减排、人工土壤构建与快速熟化技术、寒区固碳沃土-作物增产水肥调控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部,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批制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各1项。
通讯邮箱:lzq@cau.edu.cn
通讯作者:杨帆,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寒地黑土生境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黑龙江省智能土壤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荣誉教授/课题组长,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专家组成员、东北黑土地保护智库专家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农业土壤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农业水土资源污染与退化机理、途径及溯源研究、典型农业固废资源安全处置和高值化利用方法研发等方面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2.087,ESI高被引用论文10篇,ESI热点论文2篇,发表论文总引用次数15000余次;
通讯邮箱:yangfan_neau@163.com
通讯作者:程魁,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智能土壤国际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寒区生境健康国际联合实验室方向带头人,入选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优青、东北农业大学杰出学者计划、香江学者计划以及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长期从事以典型农林废弃物定向转化为人工碳基材料,并考察其在环境修复、土壤固碳以及地力提升方面的应用,从而解决土壤资源退化及固废安全处置问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Research, Chem. Eng. J., Bioresour. Technol., J. Hazard. Mater., J. Clean. Prod., J. Soil. Sediment.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SCI他引9700余次,h-index指数55;申请发明专利32件。
通讯邮箱:chengkui@neau.edu.cn


JHM Family
分享JHM期刊发表的最新文章,为您提供一个分享原创研究成果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