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是中国台湾的来访者
她的这句话,让我欣慰又感动:
“每次我都只是想行為上解決問題,但你都會教我要從根源解決。”
她是正在服务期间的年度私教成员
面临人生转折点,遇见重重未知...
某次咨询结束后,她说今年很庆幸报了私教。
这一位是从2017年服务至今的来访者
每次咨询结束后的录音,都反复回听... ...
以下是在朋友圈精选出的一些咨询手记
咨询故事从 2017 年书写至今
一直分享在朋友圈
心之所至,笔之所行
偶然回观,就像一颗颗星星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2022年9月26日
【第363篇咨询手记】
昨天的来访者是美国名校博士,也是职场精英。他有些沮丧,说:“我有时感觉学了一点知识的人更容易被伤害,因为你有反思精神,但有的人就是横冲直撞、不管不顾。”
理性是会有边界的。用理性/知识/逻辑衡量这个世界,会造成遮蔽性。但身处其中的人很难意识到这种边界。
而且知识闭环越严密,越难松动这种边界。
如果你一直按照自己的理性往前走,有可能它会导向一条窄窄的道路。只有一条道路,就容易滋生痛苦、沮丧、无力、挫败感。
我在旅居的最初始,做「活在匿名世界」的思想实验,也是想打破自己的边界。
——每一个地方,每一种体验,都像解锁一个新花园。弥补了我压根未曾意识到的重要缺失。盲点部分。
但是所有的改变都需要从自爱开始,越自爱,越能够自我完善。
在自爱的基础上,抱持敬畏心,对一切未知的敬畏心;谦卑心,知道自己无知的谦卑心。
2022年9月13日
【第361篇咨询手记】
透过她,我深深明白了,为何不要执着于结果——无论这个结果是关于心灵的,还是物质的。
当你【太执着于用结果来检视自己】,你会为了证明自己“是成长了”,而忽略当下精微的体验,从而造成「盲点」和「不自知」。
用“结果”,证明给谁看呢?
何必呢?
当你不执着结果时,每一步都是向前,每一步都是收获。
而当你执着于结果证明时,【为了攥住手中这把沙子,你失去了整座沙滩。】
你执不执着,结果都是那样,该来就来。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呢?
带着轻盈自在往前走吧。充盈地活在每一个当下。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022年7月6日
【第350篇咨询手记】
今天的来访者是一位资深培训师。
在学习心理、瑜伽、各种法门修行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从苦海沉沦中出来,进入到愉悦轻盈自洽状态,他们就不想再跟“世俗中人”打交道了。
那些文学小说里描述的人性,那些贪嗔痴慢疑,那些计较比较缠绕不休,他们避之不及……
在人性的苦海里沉浮过的人,上岸之后,轻易不想再沾上任何一滴苦水了。
但是通往「大师」的道路,是〔把众生当做观察的对象,以众生为师。〕
通往「大师」的道路,是〔在你的生命中往前走。〕
走进滚滚红尘中去,走入人海浮沉之中,在这个过程,看见自己,扩展自我。有容乃大。
「大师」之路,是「不二」之路。
祝福「大师」们。
2022年5月19日
【第340篇咨询手记】
今天是来自美国的来访者。
她理性、严谨、审慎了大半生,却拥有一位大学毕业后环游世界的儿子。
我对她说:“在你过往的人生中,你身边没能有人戳破你这个盲点。可能你儿子会带给你一些冲击,让你知道原来还有另一种世界观,还可以这样生活。
理性严谨是很好的,这样可以沿着稳健轨迹发展人生;玩耍、创造、灵活也是很好的,它可以给人生带来更多发展和可能性。
如果你能试着欣赏你儿子——而非担心他,那么他世界观的特质可以浸润你,而来自你严谨的世界观,也可以融入他。
更重要的是两者结合。你们可以同时拥有这两种特质,让这两种特质同时运转,让这两种特质同时在你们生命中发生。”
顿了顿,我继续说:“你真的可以开始试着享受你的生活,更轻松自在灵活的对待生活、人际关系、异性和工作,这会带给你更宽广的体验和灵活性。
在过一种更轻松、愉悦、自在、快乐生活的这条路上,你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不过好在从现在开始,也不晚。”
2022年4月29日
【第337篇咨询手记】
这位来访者带给我的触动是:越是擅长、熟悉的行事方式(行为模式),就越需要松动,让更多可能性进来。
所以“信任他人”,"以人为师",能避免封闭。而给他人机会,往往也是在给自己机会。
不过磨练出自己“擅长的方式”,形成自己行为模式的过程也是历练。这个历练会形成极为厚实的沉淀,打下扎实的根基。
而沉淀之后,最终需要学会“忘记”。
就像武林高手,开始需要学会所有招式,但最后一招往往是“无招胜有招”。
——只有忘记所有招式,才能灵活自如,使出“属于当下最好的一招。”
也许觉知,就是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阶段。”
是属于“苦练技艺”的阶段,还是“无招胜有招”的阶段?
阶段本身没有对错之分、高低之较。
但如若在需要“苦练技艺”阶段,追求“无招的超高境界,就是飘在空中、不接地气了。
而如若在“无招胜有招”的阶段,仍只知“苦练技艺”,就很难更上一层楼、抵达“大师之境”了。
古希腊有一座著名的德尔菲神庙,但凡遇到大事,希腊人都会去那里求神问卜。德尔菲神庙最著名的两条箴言,用来总结这个案例,也是恰到好处。这两句箴言是:
”人啊,认识你自己!”
“凡事,勿过度”。
其它咨询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