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对外抓取的手收回来,聚焦走自己的道路。

心灵鸡汤   2024-04-14 23:02   泰国  

建议解放双眼,聆听音频:


分享文稿:

今天和一位修行的朋友聊天,感受颇深,所以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位朋友说,因为自己是一个非常有同理心的人,所以很注重感情。之前在感情上感到脆弱和依恋时,有时就会去抓取,比如抓取与特别好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但当他遇到一个与自己有很深缘分的朋友,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尝试停止向外抓取,转而反观内心,直面自己的不足。他说,当他开始放下对这位重视的朋友的抓取时,就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仿佛身上被注入了满满的能量,也收获了一种充足的满足感。甚至他出去见朋友时,原本一两个月不见的朋友看到他,都会说他整个人看起来很庄严,而且更具怀柔的气质。

所以我们讨论了,为什么向外抓取时,会感到力量的流失。因为向外抓取的那一刻,我们其实是处于无力和脆弱的状态,抓取的行为本身也在消耗我们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将向外抓取的手收回来,实际上就是收回分散在外的力量,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如果我们成为一个不抓取的有力量的人,我们可以达到一种更为融合的状态。这个融合的状态就是,我们既能看到人性的美好与善良,也能看到人性的自私、贪婪和黑暗。同时,我们仍然对这两者都保持一份清明的认识,清明的理解、包容和同理心。在这些前提下,我们仍然会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面对人际关系时,我们很容易掉入失衡的状态。这个失衡就是:要么我很抗拒,不想搭理不好的人和事;要么就是过于依附,看到好人好事就想冲上去做朋友。这两种状态都不够中庸。一个更为中正中庸的状态是:我看到好人时,微微一笑,看着他,但不攀附,和善地与他交往。如果我看到了他人的自私、匮乏,或者是一个心灵脆弱的人,知晓与他相处可能容易导致他对自己产生不满,那么我也会清明地看到这一点,所以与他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份看见的背后,就有一份智慧,这个智慧使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既善良又拥有世俗智慧的人。

这个世界并不是洁白无瑕的,如果像天真的小孩一样,只是单纯的善良和美好,很可能会受伤害。所以作为一个世俗中人,如果我们能在见识过世界的黑暗之后仍然保持内在的光明,见识过人心的丑陋之后仍然选择善良以待,那么我们就会拥有这份怀柔的智慧。这个怀柔即:你是柔软的,同时你内在也是强大的。

说起来真的不容易做到。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作为一个世俗中人,大部分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焦虑、竞争、压力。我们会看到人性的贪嗔痴。所以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刻意地去唤醒内在的美好,比如善良、真诚、同理心。唤醒这些美好的过程不容易,因为这些部分它更柔软,更容易受伤。

在一次又一次选择善良、柔软、同理心去对待他人的时候,初期我们需要同时去匹配保护自己的智慧,清晰地做选择的智慧,远离伤害自己的人和事的智慧。带着这样的智慧和自我保护,去唤醒你内在的纯洁、善良和同理心。我们一直一直这样做,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在事情上去训练自己,你可能就会达到那种合一的境界。这个合一的境界是你会很自然地看到人性的美好与黑暗。同时你的内心始终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是照见,然后清明地做出选择。

所谓的闻、思、修,我们听课就是闻;课后会去思考,就是思;而修,有时候要等待生命的机缘,等待命运给我们安排一场考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课题上借事练心。这个考试通过了,我们也就达到了真正的修,这是实修。闻、思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修就在生活中,生活就是我们修行的道场。无论生活当下的痛苦、疑惑,或者你感受到的灾难是什么,让自己唤醒内在更多的觉知去面对它,借由这件事情来照见自己,借由这件事情让自己来实修。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堂实修的生命的考试,我们就会收获这个考试背后的智慧和力量。


更多修行成长分享:
《道德经》:先爱自己,而后服务世界心理成长系列:如何从心理上治愈身体的疾病?心理成长系列: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心理成长系列: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心理成长系列:如何在修炼心性的同时,不在职场吃亏?

西夏在城堡
心理教练|疗愈师|咨询师。 从业七年,个案1000+例,档案250+万字。 正开办写日记工作坊和读书社群,欢迎联络我参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