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写日记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点特别触动。
因为现在身边有一群认知上比我高出许多的高人,这些资深修行人对我来说,就像眼前的群山,一山更比一山高,一眼望过去,只见群山连绵不绝。
基于一直以来的学习方式,在跟他们相处的时候,我总是虚心请教。当发现面对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不同,我就会直接问对方:“你是怎么想的呀?你是怎么看的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可是,刚刚我在写日记总结的时候才发现,即便当时很清晰地问了对方背后的思考模式、行为动机和处理的原则,在理性上也理解认同,但真正从生活中领会到、发自内心感悟、体验到,竟然是在半年,甚至一年之后… …。
有时是他们处理生活事件的方法,有时是他们的发现、体验和认知,有时候是他们的观念、理念、个人原则,或是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看待生活种种发生的角度、解读… …。
今天意识到这一点,不禁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在没有完全理解他们的时候,仍然保持一份谦虚、求知、聆听、探索的态度。如果当时轻易下判断,就没有机会获得这份学习和领悟。
这一点真的让我很触动。我触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竟然大到虚心请教,对方也敞开心扉地分享,但都没有完全理解,要到半年、一年之后,不经意之间,才恍然醒悟的程度。——这真的是认知的差距。而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竟然可以大到这种程度… …。
这也再次提醒我:要保持谦虚、开放的态度,不要轻易否定那些与我们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同的人。
可能我们不认可对方的理念,不是因为对方错了,而是因为自己和对方的距离有点远,远到一眼看去不能理解,甚至嘲笑。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保持一种无知的敞开心态,甚至要做好即便抱持无知的敞开心态,要想领会一个观念、一种智慧,可能还需要花上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准备。
因为智慧不是速成的,它是一种心灵的领悟。一旦领悟到,我们就很自然会用出来。真正的领悟,是不言自明,知行合一。
同时也尽量多亲近高人,观察他们在生活中在面对生活种种发生、对待生命重要课题(诸如死亡观),跟我们有怎样的不同。因为修行就在生活中,认知体现在价值观排序中。
对认知比我们高的人,观察对方、对照自身、学习、探寻、了解,会给我们带来知行合一的成长。即便在我们尚未完全领悟时,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从而走上智慧之途。
END|2024 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