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队伍重组,小曲好唱口难开

百科   社会   2024-03-18 19:00   北京  


近年来,以省(区、市)为单元推进地勘事业单位重组的工作已陆续推开,但无论是以公益一类为主,还是以公益二类为主,或者是完全彻底的转企,似乎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环节,即地勘队伍的重组。

重组似乎是不可避免。以东北地区某省的地勘队伍为例,在一半以上的中等城市即留存有2-3家的县处级地勘事业单位。在实施提前退休政策以后,大一点的单位剩余不过200余人,小一点的单位竟然不足100人。不但每家单位的组织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有的单位人均办公面积竟达100平方米以上。不重组那是绝对交代不过去的。

但重组却不是那么的简单,其难度是由各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外行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都是搞地质的弄这么多家干什么?我的回答是,都是看病的,弄那么多的医院干什么?让X光医生给您做阑尾炎手术您同意吗?都是干地质的,原地矿部所属的地质队找矿是从物化探异常圈起。而工业部门的地质队则主要服务于矿山,或者说是就矿找矿、探底摸边。以致不同的矿种,所用的技术方法大相径庭。因此,不同队伍的专业技术人员碰到一起,相互沟通的难度一般是较大的,甚至说存在“矿种歧视链”。再说非地勘产业,他们确是惊人的相似,数十年来就持续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把他们组合到一起,没有任何的优势互补,形象地说,“小舢板是捆不成航空母舰”的。

从已经实践过的案例看,重组存在“合庙容易合神难”的现象。一是工作协调上存在障碍。不同系统的地勘单位,在如何揽活、如何干活、如何要账、如何分钱上积习难改,合到一起后,选择哪种、舍弃哪种远比想象得复杂。二是在干部安排上存在障碍。几家单位合并,同岗位、同级别的就有几个,各有各的长处,如何平衡?滋生矛盾则是在所难免。三是待遇平衡上存在障碍。两个单位在个人工资及福利待遇上肯定存在差距。成为一家人以后一定要相互攀比,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就高不就低”了。四是在文化融合上存在障碍。虽然同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不同单位的人在待人接物风格上却存在较大的习性差异,重组以后难免发生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上述概括,是源自于笔者深厚的工作与生活积淀,或者说是笔者个人铭心刻骨的人生体验。

时间已经证明,同质化重组,真的很难实现“1+1>2”的美好初衷。其结局可能是,不是好的单位把差的单位带起来,而是差的单位把好的单位拖垮。那么,路应当如何走呢?回答是降维重组,由央企对省企进行纵向重组。不过,丑话得说到前面,这种重组必须得是规范操作、依法操作。因为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例,“嫁妆留下、媳妇退货”,理由是“干活跟不上”。这就如同一个贫困家庭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大学生,指望他把兄弟姐妹给带起来,结果被人“招了上门女婿”,前提条件是“与老家的兄弟姐妹切割”,这便走上“旁门左道”了。因此建议,央企要对省企进行全盘“托管”,而不是“挑肥拣瘦”。一揽子的条件可以谈,但必须在过渡期内对整个省企承担起稳定的责任。具体路径是,在国家的统一政策指导下,采取计划与市场方式相结合的手段,由资源型央企依据自己的发展战略,选择对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相当的省企进行兼并,从而改变目前省属企业“小圈子”内所谓的“强强联合”。这才是地勘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康庄大道。


讲道理的地动翼
让地矿插上飞天之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