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地勘队伍的“三上三下”

百科   社会   2024-03-14 18:36   北京  


泱泱华夏五千载历史,无论如何跌宕起伏、色彩斑斓,但似乎始终贯穿着中央与地方这一对永恒的博弈。新中国成立75年来,更是未曾跳出“抓死放乱”这一怪圈。我们的地质勘查工作,也是未能摆脱这一“魔咒”的束缚。“三上三下”的历史经验便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一上一下”

“一上”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对旧中国地质机构的接管。当时中国仅有的不足300人的地质工作者供职在四大地质机构系列中。(1)中央地质调查所及省级地质调查所。1949年后,地质部及各省(区、市)地质局即是由这一系列机构发展而来。(2)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1949年后,国家各工业部门所属的地勘队伍即是由这一机构发展而来。(3)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1949年后,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相关研究所即是由这一机构发展而来。(4)高等院校地质系。1949年后,教育部所属大学的地质学专业即是由在地质教育队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新中国最早接管的地质调查机构为东北地质调查所,这一机构的演变可折射出全国地勘队伍“一上一下”的历史过程。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地质调查所先由苏联红军接管。至1945年12月下旬,中长铁路理事会受南京政府的委托对其接管。1946年4月19日长春第一次解放。4月25日,中国民主联军派吴锦、佟诚等接管了地质调查所。5月23日国民党军队突然侵占长春市,在此前一天该所主要人员随部队撤出长春市。1946年9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孙越崎为行政院经济部战时生产局东北特派员来东北接管工矿企业和地质调查所,成立了国民党政府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东北办事处。1948年10月19日长春市第二次解放,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全面接收原满洲国大陆科学院,成立了工业研究所,在该所之下成立了东北地质调查所。东北人民政府成立以后,改为东北科学院地质调查所。

1953年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地办字第16号通知、东北行政委员会办字第267号令,原东北地质调查所改组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东北地质局,办公地点设在长春市斯大林大街2段16号。同年11月,东北地质局由长春迁至沈阳,办公地点为沈阳市北陵大街29号,也就是现辽宁省地矿集团的办公地址。直至1957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沈阳地质局,负责辽宁、吉林两省辖区内的地质普查找矿和勘探工作;黑龙江省成立办事处。

1958年6月1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地质部将所属各省(区、市)地质局及地质队伍,下放以省(区、市)人委为主领导。显而易见,第一次下放是基于“大跃进”时代“全党全民办地质”的时代背景。


二、“二上二下”

1961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批准将各省(区、市)地质局收回由地质部直接管理。1969年4月,地质部将直属领导的26个省(区、市)地质局及所属队伍17万人下放至省(区、市)革委会,实行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显而易见,“二上”的时代背景是对“大跃进”“反右倾”的反思,和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和落实。“二下”的时代背景是,文革中期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再次调整。


三、“三上三下”

1980年2月,国务院批准将“地质工作的管理体制改为以地质部为主的双重领导”。此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伊始。

1999年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5月12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杨朝仕和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郭廷标在沈阳友谊宾馆进行辽宁地勘队伍属地化交接仪式。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成为全国第一家实施属地化管理的队伍。此时正是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初步确立。


四、“三上三下”的反思

第三次下放以后,被属地化的地勘队伍甚感失落,总有一种被“甩包袱”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前两次下放只是队伍下放,工作计划和项目资金没有下放,可第三次下放却是完全彻底的下放,因此一时间令属地化的地勘队伍困惑异常。好在数年以后,中国矿业十年黄金期到来。然而,当中国地勘再次陷入低谷期以后,属地化的地勘队伍又在梦想,是不是可能出现“四上”的历史机遇?


笔者认为,“四上”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不会是旧体制的简单、机械重复,因为“长江黄河不可能倒流”。“四上”可能是资源型央企对属地化地勘队伍的纵向重组。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吧!



讲道理的地动翼
让地矿插上飞天之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