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的首个节气,喻意春季的开始,时间大约在公历2月5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春,正月节。立始建也。”
气候特点和人体反应特点
立春时节,“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古人概括立春的标志性气候和物候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开始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似的漂浮在水面上。
立春为初春时节,虽然气温变暖,但是仍多风寒,阴阳二气交汇频繁,气温波动大,乍暖还寒,而且风为春季的主气,风邪较多。尤其北方,冷空气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人体与自然相应,人体气血开始从内脏向上向外运动,气血流动增强而外显,脉象多现弦象。是人体腠理开始从冬季的闭合状态向夏季的开泄状态转变的过渡过程,以帮助气血通畅的向外升发。
养生原则和方法
根据立春节气自然界气候特点,养生应注意防寒护阳、养肝怡情、健脾祛湿、增甘辛少酸等。
1. 起居、饮食养生
立春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而且易出现乍暖乍寒的天气,日常应注意保暖,坚持“春捂”的原则,保护好体内的阳气,不受外界寒邪侵袭。《备急千金要方》主张春季的着装应该“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顺应自然界日照时间逐渐增加和气温的逐渐增高,起居尽量“夜卧早起”。
运动令阳气生发、气血畅通,可加快身体排出湿气和代谢产物。由于身体阳气提升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所以运动应循序渐进,开始可从慢跑、散步、太极等较温和的运动开始,待身体较为适应再逐渐增大运动量。
《金匮要略》有“春不食肝”之说,防肝木太过,克伐脾土。饮食方面宜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豆芽等芽类的食物,以及香菜、韭菜、香椿等有助阳气升发的食物;甘养脾胃,可多吃蜂蜜等清润味甘的食物,忌酸收之味。另外,此时进补要适度,适当减少厚味补品,饮食以清淡为宜。
2. 脏腑、情志养生
春气通肝,养肝正当时;春季易使肝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立春养肝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舒肝为重点,“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保持愉悦的心情,忌“怒”,并多到户外散步,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
3. 中药、经络养生
药物调养也应顺应节气,进补要适度,选择顺应春气生发之气、适度辅助肝气升发与疏泄的中药,并于疏发之中佐以理气。如枸杞、白菊花、郁金、丹参、延胡索等。
穴位按摩可以选用疏肝、升阳相关穴位。此节气可以经常按摩肝经的原穴太冲、肝俞,起到疏肝、养肝的作用,也可选择敲击胆经进行保健,起到促进疏泄的作用。或通过按摩阳池、中渚、天井等穴位,干梳头等方式,激发阳气、条畅肝气。
立春营养餐
羊肉大麦汤
原料:大麦100克,草果6克,羊肉50克,黄酒、食盐适量。
做法:将肉洗净,剁成肉末,备用。大麦煮汤,临熟时,加入羊肉末、草果、黄酒及食盐,搅拌均匀,小火继续煮至熟烂,遂停火。佐餐食用。
功效:温中,养胃,增强免疫力。
芹菜炒香菇《民间食谱》
原料: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干淀粉、菜油、调料适量。
做法:芹菜洗净切段,盐渍10分钟后,用清水漂洗、沥干;香菇切片;淀粉、醋、味精加水50毫升兑成芡汁待用。炒锅内菜油烧至冒烟无泡沫,放入芹菜煸炒2~3分钟,投入香菇片迅速炒匀,加酱油,炒1分钟,淋入芡汁速起锅。佐餐食。
功效:清热平肝,益气和血,适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能防止肝脏之气犯脾。
白薯粥
原料:白薯(又称红薯、地瓜、山芋)600克,绿豆25克,大米50克。
做法:将白薯洗净,切成滚刀块;将绿豆、大米淘洗干净;将上述原料一起下锅,大火煮开后,改用微火炖煮45分钟即可。
风味特点:地方风味,亦汤亦饭,口味香甜。
萝卜饼
原料:白萝卜150克,面粉150克,瘦猪肉60克,姜、葱、油、盐适量。
做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丝,用豆油翻炒至五成熟时待用。将肉剁碎,调成白萝卜馅。将面粉加水合成面团,揪成面剂,擀成薄片,填入萝卜馅,制成夹心小饼,放锅内烙熟而成。
功效:健胃,理气消食,化痰。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咳喘多痰等症。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