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堂:胃痛,用化肝煎还是半夏泻心汤?

健康   2025-02-02 07:02   北京  

点击箭头处“人卫中医”,关注我们哦!!


国医大师熊继柏

临床现场教学续录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熊继柏教授2018—2023年间开展的35场临床现场教学录音整理而成。


全书共分35讲,涉及内科、儿科、妇科及肿瘤等十多个病类300余个病案。每一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现场诊疗讲析,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对患者的诊疗过程,包括案例记录、辨证、治法、选方、处方及讲析,反映了熊教授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体现了他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第二部分为现场答疑,记录了现场学员的提问与熊教授的解答情况。


面对随机选送的各种病人,熊继柏教授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捷的辨治思维,立体真实地呈现了中医临证运用理、法、方、药的全过程,引经据典地辨治疾病和答疑解惑,展现了熊老极强的中医临床真本领。


本书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医师、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参考。




胃痛,用化肝煎还是半夏泻心汤?



胃痛,用化肝煎还是半夏泻心汤?


张某,女,30岁。湖南邵阳人。


患者因胃脘部胀满伴烧灼感6年就诊。


患者6年前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查幽门螺杆菌为阳性,西医诊断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服用过西药治疗,但上述症状仍反复发作。现症见:胃胀,伴胃中烧灼、嘈杂,口苦口臭,时有呃逆,纳食欠佳,小便黄,大便稀。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肝胃气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和胃。


选方:化肝煎合连朴饮加减。


处方:青皮10g,陈皮10g,丹皮10g,白芍10g,泽泻10g,浙贝母10g,黄连5g,厚朴30g,法半夏10g,砂仁10g,广木香6g,炒莱菔子15g,甘草6g。30剂,水煎服。


讲析:此患者在医院检查有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可以参考医院的检查结果,但是不能根据检查结果开中药处方,为什么呢?因为中医无论对什么疾病,诊治的时候都必须先辨证而后施治。辨寒热虚实、阴阳表里,辨病位以及病邪的性质。如果没有辨证,你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开什么方?萎缩性胃炎开什么方?糜烂性胃炎开什么方?并没有对应的处方。中医要发挥自身特色,就必须按照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分析出病人的病机以及病位所在、病邪性质。也就是说中医治病必须按照中医自身的逻辑思维去诊断、去治疗,这是原则问题。现在有很多的患者不了解中医,拿了检查的化验单、报告单,就要给他(她)开药,这种患者太多了,他们以为中医和西医是一个模式。


我们来分析该患者的病情。第一,病位在胃,但不单纯是胃。我们讲胃,与它有关联的脏腑必须搞清楚。胃与肠,简而言之,都属阳明经。《黄帝内经》讲:“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因此,《伤寒论》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就包括了胃和肠,无论是胃也好、肠也好,都由五脏里面的脾所主。脾胃同居中焦,《诸病源候论》中说:“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因此胃肠疾病常以脾胃论治,我们治肠胃病,其实要治脾胃。


该患者胃胀满,呃逆,伴烧灼感,胃中嘈杂,口干口臭,舌红,苔薄黄,为肝胃气郁而化火之证。肝气疏泄可协调脾升胃降,肝疏泄功能失常可以影响脾胃运化。若能使肝气条达则所郁之胃气可疏,所滞之水谷亦可化,因此本病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和胃。方用化肝煎合连朴饮加减,疏肝解郁,宣通气机,合连朴饮辛开苦降、清热燥湿,加莱菔子、广木香行气健脾消食。







现场答疑


学员:患者胃胀不痛,便溏,时有呃逆,胃中烧灼感,是否可辨为胃痞,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泻心汤与化肝煎如何区别运用?


熊教授: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痞者,闷也。病人说胀其实并不胀,是以闷为主,不是以气滞为主,而且是寒热夹杂的痞证。化肝煎治疗气滞为主,气滞在先的气郁化火证;而半夏泻心汤有消痞、化痰、降逆的作用,治疗寒热夹杂的痞证,不治气郁,这是二者的区别。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熊继柏临床现场教学续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熊继柏。人卫中医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

人卫中医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主办。关注人卫中医,领悟岐黄真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