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处“人卫中医”,关注我们哦!!
国医大师熊继柏
临床现场教学续录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熊继柏教授2018—2023年间开展的35场临床现场教学录音整理而成。
全书共分35讲,涉及内科、儿科、妇科及肿瘤等十多个病类300余个病案。每一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现场诊疗讲析,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对患者的诊疗过程,包括案例记录、辨证、治法、选方、处方及讲析,反映了熊教授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体现了他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第二部分为现场答疑,记录了现场学员的提问与熊教授的解答情况。
面对随机选送的各种病人,熊继柏教授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捷的辨治思维,立体真实地呈现了中医临证运用理、法、方、药的全过程,引经据典地辨治疾病和答疑解惑,展现了熊老极强的中医临床真本领。
本书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医师、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参考。
咳嗽案2则
案 1
邓某,女,5岁。湖南祁阳人。
患儿因反复咳嗽、流涕5月余就诊。
患儿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病史。一受凉就咳嗽、流涕,严重时气喘。现症见:咳嗽,喉中有痰,难以咳出,运动后或上楼时咳嗽明显,鼻塞流涕,偶有血丝,咽中红,无咽痒咽痛,纳差。舌苔薄白腻,脉细滑。
辨证:痰浊蕴肺。
治法:清化痰浊,宣肺通窍。
选方:玄贝止嗽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处方:玄参6g,川贝6g,杏仁6g,桔梗10g,炙紫菀8g,百部8g,白前8g,陈皮6g,荆芥6g,桑白皮10g,矮地茶10g,苍耳子6g,辛夷6g,白芷15g,薄荷6g,白茅根10g,甘草6g。20剂,水煎服。
讲析:咳嗽是小儿、成人的常见疾病,咳嗽多由外感引起,《素问•咳论》最早认识到咳嗽的病因是外内合邪,外是外受寒邪,内是内伤寒冷饮食。肺司呼吸而主皮毛,“皮毛者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这就是外邪伤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这是内邪。我们喝的冷饮,吃的冷食,进入胃中,从经脉上升到肺,导致肺寒。这是什么理论呢?这是经络学的理论。因为“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也就是说手太阴肺经,从中焦起始,与大肠相联系,在胃里还绕了一个圈,上膈属肺。这就告诉我们肺的经脉跟胃是相联系的,和下面的大肠也是相联系的。在2021年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时候,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会腹泻呢?我是这么解释的,因为经络相通。为什么会呕吐呢?为什么会胃胀呢?病在肺,与胃、大肠是有联系的,这是经络的关系,这是我们中医学的理论。
古人认为外寒内饮是咳嗽的原因,这是最早的认识,其实咳嗽的病因特别多,《素问•咳论》里面还讲了五脏六腑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病,不是那么好治的。
这个小孩的咳嗽是什么原因?第一她有鼻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而且流鼻血,中医称为“鼻渊”。第二她有轻度的咽喉炎,咽喉红。肺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故鼻喉疾病首先应归属到肺,患儿集鼻渊、咽喉炎、咳嗽于一体,所以治了很久没治好,问题就在这里,这三个病要同时治。用什么方呢?用玄贝止嗽散合苍耳子散。玄贝止嗽散也就是玄贝甘桔汤合止嗽散,止咳化痰利咽;苍耳子疏散风热、通鼻窍。
案 2
隋某,男,32岁。吉林人。
患者因反复咳嗽5年,复发加重1周就诊。
患者有咳嗽病史5年,易感冒,反复咳嗽,西医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服西药治疗后咳嗽仍反复发作。现症见:咳嗽,以干咳为主,咽干、咽痛、咽中红,大便微溏。舌苔薄黄,脉细滑数。
辨证:风燥犯肺。
治法:疏风润燥止咳。
选方:桑杏汤合玄贝甘桔汤加减。
处方:桑叶10g,沙参15g,麦冬15g,杏仁10g,连翘10g,玄参10g,川贝10g,桔梗10g,矮地茶15g,炙枇杷叶10g,薄荷10g,甘草6g。15剂,水煎服。
讲析:咳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证,但是咳嗽又是一个不容易治的病证,《医学真传》讲过:“诸病易治,咳嗽难医。”说明慢性咳嗽顽固得很,这种情况临床很常见。
中医怎么诊治咳嗽呢?辨治咳嗽无非就是两大纲领,一辨外感咳嗽,二辨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又可分为外感风热、风寒和风燥的咳嗽;内伤咳嗽有痰饮咳嗽、肝火犯肺咳嗽、阴虚咳嗽、气虚咳嗽,这是最常见的。过去多见肺痨患者咳嗽,现在又多见肺癌患者咳嗽。我们首先必须分辨清楚是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同时素有内伤咳嗽的患者,往往因为外感引发,这时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常常相互兼杂,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诊治呢?“从外之内者,先治其外”,有外感的时候必须先治外感。
辨治咳嗽需要抓住几个要点:第一,咳嗽时间的长短。起病急,咳嗽时间短的一般属于外感咳嗽;起病缓慢,咳嗽时间长的一般属于内伤咳嗽。第二,要仔细审察咽喉的症状。凡是外感咳嗽,尤其是风寒咳嗽多咽痒;凡是阴虚咳嗽,风燥咳嗽多咽干;凡是属于火热咳嗽的多咽痛。第三,要辨有痰无痰。咳嗽有痰,如果是外感,大多数是风寒咳嗽,如果是内伤咳嗽,多属痰饮咳嗽;咳嗽无痰,如果是外感一般是风燥咳嗽,如果是内伤,多属阴虚咳嗽。这就是辨证的关键要点,这也可以说是我长期临床总结的经验。
这位患者咳嗽时间长达5年,辨证属内伤咳嗽。但咳嗽原来已好转,此次又发作,咳嗽无痰,咽中红,甚至咽痛,舌苔薄黄,脉细滑而数,为感受风燥之邪引起的咳嗽,风燥有热,所以选方加减桑杏汤。因为患者热象不明显,且大便溏,以原方去栀子,再合玄贝甘桔汤清热利咽。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熊继柏临床现场教学续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熊继柏。人卫中医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