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处“人卫中医”,关注我们哦!!
仁学指引社会人群走向真善美的未来
仁学以儒学为主体,崇仁德、尚和合、重教化是古今中华民族的社会主流意识。生命美育是医学人文的重要组成,着眼于生命的本体性,关注审美本质与审美现象,系真善美的哲学思考,是医学的形而上学之道。中华传统文明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法家等虽源出于不同职场,学说内涵领域也不尽相同,然而均涉足人群社会系统中人的生存、生活、生命的范畴,对生命美育的研究尤其是人性本体认知、理解、诠释具有重要意义。南北朝、隋唐及五代十国的玄学大炽,知识界于战乱灾疫中谋求生存理想的出路,第二次的百家争鸣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及至宋明理学,新儒家之理学、心学与新道家的主理派与主情派,对生命美育都有深化进步的内容。还有从汉朝到隋唐以降历700余年的佛学的本土化过程,其中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禅宗,使禅修在人生负状态下的觉悟解脱成为美育的一种形式。近现代的美育纳入哲学门类,以儒道互补为宗旨,仁德和合与无朴纯素互融互动,国学渗灌到国医国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顺应自然。让自然真正成为自然,生灵万物生长化收藏,人的生命生长壮老矣,医家以患者为友,厚德求真以立美。美育以诚信存于心胸以敬代静,动静有序而守静至善。
生命审美,自由自在、豁然贯通是生命感受的过程,既有深思而得的真知,又有悠然而至的诗意,既有精神的超越,又有由衷的喜悦,融审美理解、审美享受于一体的生理心理,体现了高尚的审美境界。人的思想、情操、精神形成内在美,东方重视节奏和谐,知行合一、心物合一、美善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宁静安详、舒适康乐,同时“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生命美。
生命体验包括生命感觉,生命能力迁移、扩散,注入人格内在经验而凝聚、升华了情感生命的心理能量。生命感觉应是生命机体的外延,人类各种感觉都是吸收与释放能量的生命运动。人的敏感对于孤独、坷运、苦痛由接受忍耐可蓄力转化为生命力。生命力、生命能,古贤哲称原气、元气、真灵之气,来自生命本能自然的内驱力,也来自社会人群心神思想的感召力。
老年朋友的生命美育有圣贤指路,友人帮助,自我与家人的维系,总体要求是淡雅、闲适、安宁、康乐顺畅地度过晚年。对于70~90岁身心正常的人,要净化心灵,陶冶仁德和合,拒绝鄙俗的心理雾霾,强化生命能量,克服生命过程走过来的负状态,以立美求真朝向生命的辉煌。青壮年在注重美化生活的同时,必当美化生命,生命美化激发真善美的未来,才是更好的美化生活。综观生命美育,其学养修炼应该贯穿人生的全过程,普及到整个人群社会。
【本文选自《王永炎中医药学科论》,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商洪才,王燕平,张华敏,杨洪军,张志强。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随手点个【在看】传播健康、分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