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冀院士: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谈谈做研究生导师的体会(上)

健康   2025-01-24 07:03   北京  

点击箭头处“人卫中医”,关注我们哦!!

(2010年1月应邀在福建中医药大学给该校研究生导师作报告)

关于研究生导师水平的问题,现在社会舆论评论很多,有人甚至提出问题,我们中国合格的研究生导师到底有多少?一些比较著名的海外归来的教授说,与国外一些大学,像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的导师比较,中国研究生导师不合格的占90%,也就是说大部分不行,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烂货”,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人认为这番话根本就是不对的,是崇洋媚外。经过辩论以后,有点改口了,说十之八九不合格,从90%变成80%~90%不合格,还是坚持说中国的研究生导师很多不合格。我的观点认为我们中国的研究生导师基本上是根据我国国情,国家的研究生条例以及合格导师学位点要求的条件评审出来的,大部分应该是合格的,少数是不合格的,的确是有一批不合格的。为什么说会有不合格的?因为根据我所在单位的了解,就是如此。确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是有不合格的。近年,北京市对41万名科技人员做了一次调查,认为20%以上在人品上、在学术上、在科学诚信上是存在问题的,只有近80%是合格的。我相信研究生导师队伍里也是会有这些问题的,是有把次品当成正品来用了,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了。


后继人才的培养和研究生导师水平很有关系,值得关注。三国的时候,蜀国初期是很重视人才培养的,当时有赵云、关羽、张飞,还有马超,到后期人才培养就不被重视了,不行了,所以让“廖化当先锋”了。关于合格的研究生导师究竟有多少,要有个评估,当然也有个逐步提高的问题,有从不高,到较高,到高的那么一个过程。培养研究生的质量也同样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制度以后,我第一批就开始做研究生导师,一开始就是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30多年以来,培养博士后人员、博士、硕士合计110名,继承人员4名。现在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因为今年又招了一些。子曰:“三十而立”,我有了这30多年的经历,似乎应该可以说一点实在话了,但不一定都对,是一管之见。子曰:“六十而耳顺”,也就是说,60岁了,应该能听得懂讲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了;我就杂谈一些感受吧,与大家交流一些经验和体会。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说,过了70岁,就一般做事不会违规了。从现实情况看,我感觉这句话还得打个问号。原则上应该是这样子的,这么大岁数了,应该知道如何为人了,但是我觉得在各个领域确实还是有一些科研机构,一些年龄比较大的研究生导师,还是出了问题的,包括在科学道德、科学精神方面。所以,我觉得就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而言,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教育同样重要。杨敏老师上个月初打电话到北京,对我说,陈老师你再讲一个题目:“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导师”。我说我考虑考虑,没有立即答应她,说过几天再答复。过了一个礼拜,我想想不行,我还得为故乡福建这里坚持做点事,我还是要讲,和大家多交流,就答应了她,可以来讲。那么,我下面就杂谈几个问题。

1.导师的社会地位与定位。

2.导师培养人才的任务。

3.师生情谊与教学相长。

4.以责任心为首的六个心态。

5.因材施教与实践先导。

6.中西医并重与面向社会需求。

7.作为研究生导师,我的座右铭。

8.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我就讲这几点。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不是说叫我们大家去“出家”,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淡泊名利,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来做工作,要淡泊名利去处理一些事情,是这个意思。我本来没有这几个提纲,前天晚上,维养问我要讲些什么,我顺便和她说了说,她说,你这人每次做报告都不讲究条理,要不然,你临时加个提纲,戴上帽子。所以,有了以上这八条。




一、导师的社会地位与定位

我们通常都说“天地君亲师”,这天地是虚的,也有人说天地不是虚的,天地是实在的,天地我说是虚的;君就是过去讲的君王或皇帝,现在我就比喻作是我们国家;亲是双亲,父母;师是老师;我觉得老师的地位很高,老师在这里居第三位;君亲师嘛,排在了第三位。老师的任务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这是韩愈《师说》里讲到的,是很对的。但是现在全球网络大行其道,信息如潮,上网就很容易可以看到很多新的学术进展,我们每一位老师到底经常看多少文献?学生有时候也很好啊,上网看到很多,所以就可能出现了韩愈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啦,确实是有这种情况。可见,做老师也并非容易,有相当水平才能够指导研究生,并不那么容易。由于老师不见得是“全能选手”,不见得是“百科全书”,研究生导师的使命就很重了。我就讲一个故事吧,据说是有一个人在高楼上看见有一年轻人在一处比较昏暗的灯光底下走步,晃来晃去,徘徊了很长时间,就总是在那儿转。后来才知道此人在干什么,他在找钥匙,他把钥匙给丢了,找一把钥匙,没找着。为什么他老在那儿转呢?因为只有那一处是灯光照到亮光的地方,他只能在此处看得见到底钥匙有没有丢在这里,他就不会到别的地方去找,就是这个意思。老师的知识面很窄,就跟这个灯光照的地方一样,就这一点亮光处,有很大的局限性。

做一名合格的和与时俱进的老师不容易。譬如说我自己吧,我从事的是心血管内科和老年医学专业,其他方面我就可能懂得很少了。所以,老师的知识面不一定很全面,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不可能是全能选手!但是老师的作用却非常重要,老师的师表风采却非常重要。所以,我刚才在前面放了一张幻灯片,那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那个师范大学当然是要提倡学习的,以便学为人师呀。作为研究生导师,你的表现应该能够被研究生们视为模范才对,师表应当看成是重要的精神财富!


二、导师培养人才的任务

我们的事业发展靠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所以我们需要追求整体素质高的、质量好的教育。刚才罗萤书记也提到,就是要注重做人。首先应该讲人生大课,人生是一本书,怎样做好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改变人生,思想决定生活,我们老师指导研究生,是做好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工作、业务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的人才,教育研究生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全社会要求的生活模式,学会与人相处并参与学术竞争。

我想我们在指导研究生方面,最大的成果之一应该还是要培养他们有团队精神、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因为研究生的思想和工作成长,它可不能够离开团队,不能够离开科室,做研究或者是做医疗工作,都一样。我们需要培养一些群体人才,大家都要互相帮助。最近在北京首演的那个电影《孔子》,我们已经看过电影了,我和维养、谢元华博士都参加了首映式,我们看了很受感动,建议大家看看这个电影,演得不错,周润发主演。我们知道孔夫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很不错啊!孔夫子他是“述而不作”,他没写过什么著作,但是他的弟子,所谓七十二贤人,他培养的这个学生梯队人才成果出来了;他的儒学学派,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传下来了,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可见,这个人才梯队有多么重要啊,儒学学派形成并发展了。中医药学的传承也应是这样的,需要培养人才,培养团队人才。当然,研究生带教的时候应考虑到质量,我们每个导师不可能带太多。像我,过去有的时候带得稍微多一点,忙得照顾不周全;我现在一般一年招收两个,不应该带多了,带多了可能误人子弟;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老师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有限制。现在我们就怕假的真学位,到时候他真毕业了,也拿到真的博士或硕士文凭了,他是真的博士、硕士?而实际上,课也没有好好上,研究工作也没有好好做,七拼八凑一篇文章就毕业了。现在假的真学位很多了,和老师也没见过几次面;就跟赛跑一样,起跑的时候,枪“啪”的一声起跑,完了以后影子都不见了,见不到人了。

培养人才,就是人加才,人字加个才字,人才。所以要求要有创新精神,提倡卓越,提倡整体素质教育。国内外都是这样提倡的,品格要健全,要懂得什么是好事,要懂得做好事,走上真正的成才之路。我们有的研究生不是这样的,在病房里工作,互相打架,互相不团结,不合作,患者有事也不互相关照和照看;我的研究生,也有打架的,还动了手,很糟糕的,社会影响不好;所以说做人非常重要,做好事,很重要。当然,对于研究生,我们还是要多表彰,多说一些鼓励的话。我有个研究生,他考取了博士,素质也不错,但是医院不让他上,因为我招收的名额满了,他很失望,我就劝他下一届再来考;第二年他又考上了,单位也没话说,就让他上了。他做得也很好,在我们单位,现在是博士生毕业了,课题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当年的研究生论文一等奖。所以说,有的时候老师的一两句鼓励的话对学生却很重要,我感到要多表彰,多鼓励,培养他们有自信的心理状态,有自信的理念。

培养研究生人才同样是要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同行。古人说“积德自有人见、诚心自有天知”,要有自觉性。作为医生来说,很大一部分是临床教育,要教育有博爱精神,人道精神,要关怀患者。我们有的研究生,他在病房里面不是很认真工作,对患者不是很细致负责,就出错了。有的研究生上午查病房处理完了,整天人就不见了。我们提倡有关怀精神,互相帮助,研究生之间有时候有的课题是彼此相关联的,互相要帮助,不要专门只是为了名利,只是为了学位。现在韩国提倡一个口号,就是“要爱国、要尽孝”,这很好。爱国家,同时还要孝顺父母。我参加了一个由中组部和民政部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就说现在有很多人不尽孝,甚至写信给父母,说我没有责任供养你;没有责任,为什么呢?因为他也有工作,在外地,供养不起。所以说,在那个会上大家就说,培养提拔干部,不孝顺的不能提拔,要爱国尽孝。培养人才,道德观念很重要,我们导师也要关注到这些问题。

每一位研究生都是有培养前途的,我认为每一位研究生都是一颗星星,就看我们怎么样去培养他;这些研究生选择中医药做终身职业,这是人生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选择,我们应该爱护他,帮助他在这方面做出贡献、成才。子曰:“有教无类”,这就有几种解释了,就是说,学生不分类别,都应该一样地教;还有的说,就是有好的教育的话,个个都可以成才。所以我们对学生还是要多多爱护。当然,对研究生教育关键还是要在学术上进行负责任地指导,学术上的指导要有特色,如果没有特色就不行,难以立住脚。像我们福建这里骨科王和鸣、刘献祥教授,培养出了不少人才。今天我听说山东文登医院也有研究生导师来参会,文登医院骨科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中国有几所中医骨科有特色的医院,还包括佛山、洛阳等地的骨科医院,要能培养出人才特色来才好。所以说培养研究生学术上就是要讲特色,用老师的强项来指导学生,来立题。老师自己要有自我的估计,你到底自己能够指导什么?你的强项是什么?如果你没有支撑能力,没有这方面能力,你最好不要选这个题。我们培养学生希望他能干事,能做实验,或者干临床,能做,能写,能说,工作做了文章也写得好。我有的研究生,讲话头头是道,干事也能干,但是写文章一年半载整理不出一篇,他就写不来。所以培养研究生要培养全面一点的人才,锻炼成能做(临床或实验)、能写、能说、能表达的人才。

【本文选自陈可冀院士学术讲演实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陈可冀  陈维养。人卫中医编辑整理。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


人卫中医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主办。关注人卫中医,领悟岐黄真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