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选择语言类专业,不就是为了出海去嘛?”
我住在上海松江,离大学城不远,常去那里蹭便宜的食堂饭,上海外国语大学相对最近,也蹭得最多,冷不丁就会和学生攀谈几句,关于就业、关于专业、关于未来。。。
理工科生大多思维简单,我20年前毕业的同学,有的还在毕业就职那个单位呢,而文科生的思维则活跃得很,学什么和就业干什么,好似没有任何联系。
“学韩语,是喜欢韩剧吗?”,“是因为日语报考的人太多,被调剂过来了”。
“学日语,是看好中日商贸机会多吧”,“是因为离上海最近,去那里读研究生方便经常回家。”
“学德语,很有用的,就业德企收入高且稳定”,“是因为想去欧洲移民。”
“学法语,肯定是喜欢艺术的人吧”,“是因为德语太难学”。
“学阿拉伯语,多好啊,一带一路机会超多”,“是因为看错了专业填报。”
“学泰语,现在正好最紧缺的时候”,“是因为据说报考泰国研究生分数要求低学费生活费性价比高。“
。。。。。。
这些还算是能说出个逻辑自洽的,绝大多数学生,还在学着,就已经开始寻思着转专业或者另辟蹊径,以考研换去法学啊、行政管理啊、工商管理啊为主。
美其名曰“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又懂语言又懂专业才有未来。”
但似乎,以我20年工作体验,并非如此简单。
因为,过去,语言类大学毕业生,只是和自己类似背景的人相互竞争,比的是语言水平高低,比的是除了语言本身,是不是对翻译内容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不会翻错,不会犯低级错误。
假如年轻人对商业敏感一些,自学一些外贸术语和谈判技巧,能在外贸公司如鱼得水;假如年轻人对特定行业需求敏感一些,强记大量医学啊高科技啊特定词汇,就能在国际会议上大放异彩,实现高薪和自由并存的美好人生。
这也让语言类文科毕业生,相对于其他文科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广,更容易获得高薪。更有一部分正好踩上前20年的全球化热潮早早出去发展的,大多在海外风生水起。
时至如今,仍然有招聘纯粹语言类毕业生的需求(虽然真的已经很少了)。
现在,语言类毕业生,尤其是大语种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
论口语,很多比不上留学回国的;
论书面语,很多比不上AIGC;
论语言外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很多比不上英语好的其他专业毕业同事;
论语言外的国际化经验,更是比不上有过海外工作经验的任何其他人。
相对而言,小语种毕业生,活得还不错。
我之前就提到过,一个普通的会计人员在国内月薪也就五六千,但若会泰语,愿意去泰国中企工作,月薪2万,不仅是泰国,会其他小语种去到当地做财务工作,基本都有2~5万不等的薪资待遇。
即使不出国,留在国内做远程客服工作,也比同僚更有竞争力,工作状态也更为稳定,一般不太需要担心裁员(对应语种服务中止除外)。
虽然AIGC对翻译工作可谓是“毁灭性”变革,但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影响的大多是文书类工作,互动性要求极高的口语类工作场景,不仅线下面谈,还是远程客服沟通,都不太可能被AI替代,其中不仅是语言内容表达的精准,还有对人情世故的底层强需求。
比如法律这类高精准度要求的翻译场景,确实,人会犯错,机器不会,内容转述精准度上反而AI更靠谱。
但AI也仅作为翻译人员的辅助工具而已,语气如何、态度如何、需不需要热情、还是高冷更利于谈判推进?这些才是语言类毕业生日后工作中的训练要点。
语言是一种天赋(我就完全没有这种能力),如果你从小英语啥的学起来很顺利,就不要浪费自己的这种天赋,勇敢地去报考相关专业。
有语言天赋的人,学各类语种都很快,当你掌握四五种语种,那真的太合适出海了,绝对是疯抢的香馍馍。
可能你觉得会说英语就行了,其他小语种利用AI工具就行。
如果你和我一样,学语言真的是太不行了,那我觉得也能接受,但凡你语言功底还行,就快去报班吧。
在学习小语种的过程中,其实是训练你的大脑用当地人的思维去思考的过程,这种训练极为必要,也许你最后语言说得还是很不咋的,但你就是会更容易去理解当地人的一些行为,也更容易共情,工作起来就是协作更好,更有团队成功率。
另外,以小语种来表达是一种态度,表现出你渴望融入当地的热情,这种热情很容易赢得当地人对你的好感,自然办起事情来特别方便。
当然,学一种语言,耗时又耗费精力。
确实,我们很难在年轻时就想好自己的一生要干啥,更想不到除了中国我们还能去哪些国家赚钱,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学大语种的还是居多,这样我们人生改变方向起来选择更多,即使干不了专职翻译,去做个普通外资公司小白领也行。
然而,那是过去高速发展时代的逻辑,工作机会多,选择广。
现在,逻辑变了,最怕就是啥都能干点啥都不是最佳人选的万精油专业,工商管理被人厌,行政管理可谓白读,英语专业更是尴尬排名表上的头牌。
越小众越能中选,也越有可能赚到大钱。
我去伊朗四五次,帮助一些中企对接波斯语翻译,真的难啊,硕大的伊朗,会波斯语的中国人不超过10个,抢破头去约他们的排期,议价是完全不敢的。
学波斯语真的需要勇气,很难学,比希腊语还难学,除了伊朗毫无用语之地,还得冒着被美国制裁的风险。
一旦选择学波斯语,大把主流的欧美发展路径就彻底断了,回国也毫无价值。但选定了,那就如走独木桥,成则大胜。万一选错失败,大不了也就和其他大众专业毕业生差不多而已。
年轻人自然不是没有学习的本事,也不是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而是没有投入一辈子时间和精力的勇气。
但就是这种犹豫和彷徨,这里试试那里搞搞,大概率最后啥都没搞成,自然容易让年轻人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而若在一开始,只有一条路可走,尝试的过程中,竞争少,不卷,客户都宠着,机会都能拿的下来,是不是年轻人就自信了,自我感觉更好,可不就对未来更看好。
所以啊,不管是你是小语种毕业生,还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再多学几国语言,选个目的国,去工作实习,或去继续深造,快点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