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6点航班由胡志明飞曼谷,中午12点吃饱喝足并已经退房的我们,无聊至极。
我提议去干件“无聊中硬是要装出点儿价值的事儿”,勘店。
简而言之,就是坐在一家店里,核算这个店的外卖和堂食数据,每次至少2小时,选这家店一天中最忙的时间段。我以前开奶茶店之前和所谓的运营高手学的(其实毫无用处,随便找个理由让自己觉得调研充分罢了)
下午正好是奶茶店(反正中国是如此)的所谓最繁忙时段,我扫了眼,我们吃饭的中餐馆边就是一家贡茶。
这里远离旅游区,是个普通的居民区对面,商务楼零星有几栋。
工作日早上10点,咖啡馆里那三四位已经坐了个把小时了;
工作日中午12点,还供简餐(越南特色法棍三明治)的咖啡馆人满到塞不下脚;
工作日下午14点,怎么这些年轻人不上班吗,还在刷着手游不走;
工作日下午17点,天气27度,外面熙熙攘攘,反而空调内没人;
工作日晚上20点,人满为患,不时有人打车过来加入好友群;
工作日晚上22点,咖啡馆一天最好的时间才正来到,
工作日晚上0点,咖啡馆关门,还有几位不走。
胡志明咖啡馆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四川的串串摊,同样小板凳随意坐,同样单着有单着的幸福,三五成群有凑堆的快乐,同样有不少人一赖就几小时,同样都是都市松弛感溢出的典范。
这种馆子不一定赚钱,单价不高,人民币15左右一杯,翻台率低,全天营业额应该还不如上海一个无座位的九块九瑞幸小店。
这儿和成都一样,让人感觉巴适额。
没有“装腔作势”的西装精英(中心区在两三公里外)、没有动不动就做单几个亿的金融黑话(金融区在三四公里外)、没有听不懂的互联网鸟语(混电商的很少)。
胡志明人口数是上海的一半,城市面积却不到上海的一半,也就是说它的居住密集度是上海的近5倍,可想而知,年轻人的租房成本不会低(和上海几乎同价),与其呆在狭小空间里抑郁,还不如泡在舒适的馆子里。
再加上胡志明缺乏地铁交通,早晚高峰拥堵不堪,年轻人全靠摩的代步,没法住太远(胡志明人除外,但这儿年轻人大部分还是周边乡镇来打工的多)所以,租房不会离市中心太远,于是乎,晚上,相互之间叫出来玩很便利。
再年轻一些的少年,放学后,都不急于回家,街头巷尾这类移动的小摊,有的卖饮料,有的卖小吃,售价几块钱人民币,成为他们扎堆的去处。
虽然这些移动小摊的卫生状况实在令人摇头,一下雨那股子街头霉味让人恶心,但似乎当地人早已习惯,他们只会盯着手机和彼此,似乎对脏乱差的街道默认忽略。
全世界,我走过那么多国家,城市街道干净整洁的,讲真,只有中国。
大家都去哪儿了呢,都宅在家里吗?
不出门的中国人,让这么多商场、那么多文化街、那么多步行街、那么多线下的经营网点怎么活下去呢?
中国现在有点恶性循环。
当逛街的人少了,线下门店消费次数和金额都少了,那么抓到一个是一个,店里的东西必然要贵,要么就是更有体验感,体验感在我看来就是更多的玩乐互动空间,留给产品陈列空间更小,同样也是为了把产品卖更贵,而且因为空间要求大了,维护成本高了,其实平摊到产品上,还是要卖更贵。
可更贵,就让大家更不愿意线下消费了,明明线上那么便宜,还有折扣,还支持仅退款,还有人免费给你搬运到家。
更加没人线下消费了。
只有当线下东西平价时,年轻人才愿意驻足,而一旦一个年轻人驻足,年轻人都是聚堆儿的,他们即使一个人呆着,也必须呆在有堆儿在的场域,这时,扎堆越来越多,虽然他们会一呆就是很久,但好在人气上来了,影响着所有经过门店的人,都想去消费一下。
正循环之下,城市烟火气源源不断,这样的店铺,虽不会大富大贵,但可持续地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巷头经营下去没有问题。
那种,生活的感觉,真的很巴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