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写的很多文章被平台强删,以前说“此内容违规”还会对应个链接,点进去密密麻麻的法条,怕是把整个民法典都搬上来了。现在可好,链接也没了,删得“毫无理由”。
可能希望大家好好过个节日,不要被“来SH泄愤”、“超市”、“无W差别”、“3死X15伤”之类的关键词吓得不敢出门,那就影响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心情,而是全国商业经营者的心情,往大了说影响的是GDP的心情。
要知道,为了唤起消费,这次的刺激政策拿出了底牌去营造“振聋发聩”,好不容易掀起房市股市双飙升,好不容易带动全民消费热情指数回归,这个时候,怎能荣下一个“为3万块讨薪而犯下的十恶不赦之罪行”。
众所周知,我的工作聚焦出海,很理性的那种出海。
不同于要割你腰子的花言巧语,我一直提醒大家海外市场一大堆问题,市场小、机会少、文化融入难、华人又黑心、法治要不过于健全不留机会要不过于形式营商环境差。。。。。。。。
你问我那么多问题,为啥我还聚焦出海,出海不就和挖坑埋自己差不多嘛。
我反问你,你知道中国足以对抗美利坚金融战的庞大外汇储备都是哪里来的吗?你知道中国经济中外向型的占比有多高吗?你知道中国有多少镇和村整个区域就是靠一个出口外贸单品脱贫发家致富的吗?
出海,产品出海、贸易出海、品牌出海、投资出海。。。中国自改革开放起就走出一条内外同频发展的路径:
先产品出海、诞生中国制造;再品牌出海、输出中华文化;
先贸易出海、带起国内经济;再投资出海、消化过剩产能;
出海的模式随着时代发展而越发成熟,是智慧华人应对全球市场变化而做出的自我改变。
中国14亿同心同德一体化的超大型消费市场,和全球200+个完全无法雷同的零散小消费市场,区别很多,但最关键的是哪点?
一个小作坊,搞出一小玩意,做内贸和做外贸似乎都可以,中国市场已经那么大了,何必再去考虑海外市场?
你说国内市场太卷,海外不也到处挤满卷王中国人,竞争态势差不多嘛。
我个人有个独特的体会(不靠谱,仅是个人感觉罢了)
中国之外,都“比中国人爱消费”!
欧美人爱消费这个大家都知道,透支信用卡触发多次经济危机。
东南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等发达国家市场,社会福利远不如中国,但也照样超爱消费。
看看人均储蓄率就会发现,这个地球上,中国人最爱存钱,甚至存着不是为了留给自己晚年用,而是留给子孙后代。
歪果仁呢?吃光用光,今朝有酒今朝醉,即使给他们塞十部“老年穷死”之类的“恐怖”预言故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照样在年轻时过度挥霍,完全无视第二天清晨的窘迫。
每次逛当地市场,我能从当地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眼神中,看到饥渴消费的强大欲望。
消费带动生产,生产养活员工,员工才会循环消费。这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游戏中,必须有一方先撬动,不然就如2024年前9个月的中国市场那般死气成成毫无希望。
这波疯涨看似是个撬动的扳手,能不能推动飞轮尚不得知。
在海外,消费,尤其是线下消费,是内生的,无需刺激,他们的问题在于,每个市场都不足够大,很难自循环,很容易过度透支消费,生产又无法及时补上,引发经济性危机。
我可以想象到,如果在海外某个地方,股市一涨,也不管到底交割到口袋多少钱,只要大家觉得自己收入增加了,他们就会立马去买一大堆东西,以物质刺激来满足个人愉悦。
但中国人可不会这样,我们更加理性更加成熟,即使股市刚赚了几万块,我们仍然不舍得国庆出游做商务舱,我们还是会在景区为了便宜十元和商家讨价还价,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基因。
就算是消费观大为改观的00后们,他们应对低就业率低薪酬待遇,所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消费欲望,躺平减少消耗,如同冬眠的动物般去应对资源匮乏的考验。
海外的00后们,躺平是极少数人的选择,他们会借贷会啃老会透支未来,甚至采取暴动等激烈的方式去讨要消费的权利。
简答来说,我认为中国的飞轮,是先有钱再消费,而不是先消费再有钱。
所以很期待十一线下消费指数的公示,很期待后续双十一线上消费指数的翻红。
中国如此大体量,飞轮要转起来,可不容易,但也只有中国飞轮转起来,才有可能带动周边众多小市场的活跃。
如今的世界,早已不应局限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的经济也同步和影响着全球经济大格局,出海,并非是和内贸的对立,对于很多生产者而言,是销路的互补;对于超大型企业而言,是维持增长曲线的不得不为之;对于个人而言,是生计的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