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文不务正业”的我,其实,每天仍然对接大量出海的事宜,回答大量出海的咨询,尤其是“人生受阻没有方向”、“看了些正面的出海讯息受到感召”的普通人,都跑来向我咨询。
我一直觉得很多人谈“出海”,只是瞎BB,追求个话题噱头,没有实质性意愿,直到那么多人来私信咨询我,我发现,并非大家没有“出海的心”,也不是没有“出海的胆”,而是缺个“抓手”。
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普通人,我意思那种家族成员里没有海外关系的人,他想要进入某个行业,从事某个领域的工作,能怎么切入呢?
1、找份海外驻扎的工作,或者出国读个书?
中国人农耕文明的骨子里,是排斥远行、厌弃离家的。但仍有不少“与众不同”,或“贪图高薪”之中国人,是愿意出海去开拓自己事业新高地的。
可惜,现在中企出海,早已不是过去草莽期,招聘需求里都希望曾有过海外经历,企业希望招来的人能不倒时差立马融入海外工作环境中,甚至本身就拥有海外资源有利于渠道市场的工作推进。
说白了,一腔热血零经验的人可能连应聘面试的机会都没有,除非很特别的技术工种(有特别技术的人在国内本就能活得滋润,何必出海呢)。
我们中国人似乎习惯于先从学习和工作找抓手,有稳定的学习计划,有稳定的工作内容和收入,再买机票出门去,这看似“人心安定”,但也白白增加了门槛,出国读书很贵,海外工作机会飘渺。
2、去联络有海外关系的亲朋好友?
电诈的宣传铺天盖地,这条路几乎等同于“被割腰子”,谁还敢啊。
我个人的意见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家族不是浙江福建那种几代都出海经商的圈子,那么你就别信亲友瞎吹的”金山银山”,海外从来不是“桃花源”,十几年前的中国大陆市场对海外来说才是“桃花源”好不好(可惜现在不再是了)。
你朋友圈视频圈里那些天天标榜自己搞出海的,大多需要二次核实,不少只是“自我标榜”而已,反正大家本都对海外“一知半解”的,瞎忽悠的成本比较低,逮到一个是一个。
我们中国人似乎很习惯于凡事都先从关系入手(默认没有人脉关系,任何事情都做不成),人脉圈似乎就圈定了认知圈,面对出海,这招失效了!(所谓当地有资源叫你快点去的亲友,反而要特别谨慎)
3、跟着既有的客户或上游资源的出海步伐前进?
听上去很有逻辑,现有客户提出出海意图,咋们跟着客户的大部队去就行,或者强势的上游资源“轰隆隆”地出海去,咋们紧跟其后就行。
但这,是不是也太被动了,我们又不是藤曼,若高楼不起,难不成我们就永远不出海了嘛,出海若算是一个时代契机,那么被动等待一定会错过契机。
当然,这肯定是风险指数很低的路径,我认同但不推荐。逻辑也很简单,客户出海,也不会带一在海外知识和经验方面小白的伙伴同行,现在出海也将效率,可没空从头学起来,客户宁愿直接出海再找当地的合作伙伴,或者让你转介绍,而不是把业务直接给你承接。
我们中国人似乎很习惯于跟随而非引领,但海外的市场可并不大(不能参考中国大市场思维),很容易饱和和滞涨,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市场第一批出海掘金的赚到钱,而后来者则各种踩坑。
4、自我“出海”没有定位!
去哪个市场?贸易还是投资?选哪个或哪些产品?多大的投资?。。。。。。翻开世界的地图,查查每个国家的营商环境介绍,就已经足够头疼了。
要完成一项,针对于自己企业(不仅仅是针对于自家产品)适路的“出海”战略定位,绝对是个高端局,去找四大,随随便便开头就至少300万的咨询全案。
最难的是当地市场信息的实时精准的捕获。
宏观的数据,远远不够用于可行性探讨,而微观的数据,极难采集,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市场,可没有中国那么先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这就是为什么,海外2B市场人员薪资极高而且难招,他们对某一类产品的市场洞察,是极为稀缺和宝贵的。中企常常只能招募到“信口开河”的掮客,而难以挖到真正的核心人才。
我们中国人似乎习惯于“凡事靠经验”,过度迷信自己在中国的成功经验,过度信任招募来的不靠谱掮客的经验,这其实也是我们对海外市场的傲慢,当我们懒得深入理解当地市场,自然也很容易被当地市场“调戏”。
5、一时找不到外派的工作、没钱出国留学、亲友都对国外不熟、也没法跟着大国央企出海去。
出海,总得先有条“船”吧。。。。。
你知道大航海时代,一穷二白的人,是怎么参与到“出海淘金热”的吗?
偷渡上船、贷款套船、甚至自己造船。
比如外派的工作一时没有,可以试试没有薪酬的海外援助项目(中文教学之类);
比如出国留学凑不够钱,可以试试海外研修短期班和实习项目(除非你的目的不是出海而是证书);
比如亲友对海外一无所知,可以试试多参加出海论坛,认识些新朋友,链接些新人脉(其中可能有骗子,但认识人多了以后可相互引证信息,就不容易被骗);
比如没渠道跟着大国央企出海去,可以试试跟着民间组织的协会、校友会、联盟等机构出海(必须务实的,务虚就是浪费时间了),可以试试跟着抖音大V视频号博主出海(自然也有被骗或被割腰子的风险,多验证多谨慎)。
甚至,可以只是几个知根知底的同行相约,一起去参加个当地展会,一起去逛个当地市场,一起去拜访几家当地企业。
多看看,不急于投资;
多看看,不急于决策;
多看看,甚至,不急于“出海”;
现在的关键是,多少人,只是在吼只是在自嗨,却至今没有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