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是伪现实主义,但它恐怕也没太多选择

乐活   2024-08-11 21:04   浙江  
最近徐峥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逆行人生》,争议很大,口碑可以说是两极分化。
喜欢的人说它很写实,把外卖平台无时不刻用算法裹挟着外卖小哥,生动展现了出来。
而且影片里既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一味宣扬苦难和煽情,简直是当代打工人实录。
但不喜欢这个电影的人也不在少数,最主要的理由是,整部电影就是个伪现实主义童话故事。
虽然电影打算用男主高志垒的失业危机,构建了一个真实的困境,但无论是构建困境的方式,还是解决困境的方式,都不真实、非常虚幻。
比如,高志垒作为一个45岁、没有干到高级管理层的程序员,他被裁员时,居然感到无比震惊和无法接受。难道他不知道国内一直就有35岁危机这个说法么?
另外,他在失业以后,按理说像他这样,同济大学毕业、在大厂工作了十几年的人,如果只是想养家糊口,填补上资金缺口,并不是只能去送外卖。
但不知道为何,影片却偏偏让高志垒觉得,只有成为外卖员里的“单王”,才是唯一出路。
电影里提到,他失业的前一年,正好P2P爆雷,推算一下,影片对应时间大概是2019年左右。
而高志垒既然能独立写个路线规划的“路路通”小程序,至少也是有全栈能力的。
在那个时间,就算找不到其他程序员的工作,对他而言,哪怕是先去猪八戒这种平台接几个外包,也比送外卖合适(按照电影里设定,高志垒还身患糖尿病,这种身体不适合干体力活)。
至于结尾部分,外卖员们靠着彼此帮扶、团结共进,用高志垒开发出来小程序,人人成为单王。
这在现实中,也基本不会发生:这次你抄了近路,快了几分钟,下次平台规定的配送时间,也会相应缩短。
总之吧,现在来看,这部电影想再复制一把《我不是药神》的成功,怕是不容易。
说这些,我倒不是想吐槽徐峥和《逆行人生》这部电影。
恰恰相反,在现有的环境下,徐峥拍出这样一部,能得到相当一部分观众认可的现实主义电影,是不容易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拍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受到的限制有多大。
比如,有一个很重要的规矩,就是不能引起“太剧烈”的社会反响。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吧,别的电影不提,当年的《我不是药神》,不就是一部引发全民共鸣的电影么?
但你要知道《药神》的主旨并不是揭露与批判,而是用巧妙的手法去讴歌与赞美。
前面所有人经历的压抑与绝望,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在为最后的“纳入医保”做铺垫。
也就是说电影的真正核心是:群众终于盼来了大救星,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
也正是基于这个核心,药神规避了原型事件反映出的主要社会问题成因,甚至转移了矛盾焦点:事实上,格列卫当时之所以在国内价格高昂,其实不是研发生产该药物的外国药企太黑心。
研发出格列卫的诺华集团,它一直遵循的定价策略叫“昂贵且公道”。
昂贵的意思就是尽可能多地从患者手里赚钱,公道的意思则是价格不能定得太高,以至于让大部分患者都买不起药。
所以,诺华在各个主要国家的定价,都参考了当地居民年收入的中位数,收入高的地方定价高一些,收入低的地方定价低一些。
同时还会绑定一些赠药政策,比如买6个月的药就送6个月的药,让收入略低于中位数的居民也能掏钱买药,这叫做“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
基于这个定价策略,诺华销往东亚地区的格列卫,每盒出厂价折合人民币大概是7260元,这个价格当然不便宜,但没有到让人根本吃不起的地步。
然而,最终这款药在国内实际售价却是将近2万4一盒,比很多发达国家还高(比如在美国是大约为人民币1万4一盒,在澳大利亚是人民币1万一盒)。
而且这还不是个例,根据新华网的报道,2012年陕西省采购的外国药物,不论是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还是仿制药,价格都高于国际基准价格。
这背后原因……算了,相关新闻链接放在下面,大家有兴趣自己查。
https://sg.xinhuanet.com/2013-08/29/c_125276420.htm
此外,男主的原型陆勇被抓,也不是因为诺华要求国内严查仿制药。
根据是,陆勇在格列卫专利到期前,就进行了代购,时间长达十年。
这期间,诺华并没有申请打击假药,也没有要求抓人。
直到2013年格列卫在国内专利过期后,国内药厂可以合法仿制时,陆勇才被国内抓获,并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为罪名起诉。
不管是从正常逻辑还是证据链,都不太可能是研发格列卫的外国诺华公司要求抓的陆勇。
基于这些事实,可以说,药神这部电影避重就轻,没有对现行医疗体系做任何批判,反而将没有违反任何法律的医药公司进行了丑化,将一切问题归咎于“穷病”和万恶的资本。
所以毫不意外的是,这部电影上映后,基本没有带来任何改变:这款药确实进了医保,但出于控费的要求……(此处省略233字)
甚至在电影行业,连更多质量和本片相同的现实题材电影都没带来。
本片导演文牧野,后来也转型去拍正能量片了。
而这几年,影视剧审查一年比一年严格,想拍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多。
网上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
“你现在出门去,扛着一台摄像机,随便找一个外卖员、一个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一个扫地工或一个贫困学生,帮你拍纪录片。你不需要解说、不需要旁白,仅仅只需要把镜头摆在那里,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你就能得到一部禁片。”
这话当然夸张了点,但“不能太有生活气息”这个潜规则是存在的。
比如,对都市打工白领的住房设定要求是,要么是在都市拥有自住房,要么就是能在都市整租豪华公寓,否则都不容易过审。
在这种情况下,能有这么一部,尽可能反映当下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上映,是很不容易的事。

武穆的学习笔记
feed your curiosity:让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