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还是得讲原则
乐活
其他
2024-12-13 13:07
浙江
“为什么日本不对当年的侵华罪行进行道歉”,可以说是个经久不衰的老话题了。相关的分析很多了,比如日本的民族性、战后美国对日本改造不彻底之类的。不能说这些分析不对,但我觉得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我国的态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对于日本侵华,完全是一个“工具性”的态度。举个例子,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期间,中日双方曾因一个问题争执了很久,前后历时近4年。其间,日方经历了三届内阁,中方也跨越了两代领导集体。你可能想不到,不是侵华问题,也不是战争赔款问题,甚至不是东南领土问题,而是苏联。《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里有一个条款,叫反霸条款,日方的意见是,这个条款内容为“不针对特定第三方国家”。而中方要求,改为不针对“不谋求霸权的第三方国家”。那个时候,中国与苏联关系很差,中国声称苏联是在搞修正主义和霸权主义,所以反霸条款,其实就是反苏条款。日本不想公开跟苏联翻脸,而中方则坚持日方必须表明站队态度。除此之外,在特殊时期,要是有人敢提“日本侵华”,还会被质疑“别有用心”。比如参加过东京审判的梅汝璈法官,就遭到过不公正的对待。梅汝璈的女儿,在《南京大屠杀及其他—先父梅汝璈的一些看法》一文中提到:六七十年代,“梅汝璈撰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遭到了莫须有的指责,被扣上煽动‘民族仇恨’‘鼓吹战争报复’,还有人甚至从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责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为军国主义张目,迹近‘汉奸’‘卖国贼’。梅汝傲不得不一次一次地就这些问题做检查交代。”事后,曾有人说:“中日关系紧张时,梅汝璈便被人翻出来;中日关系缓和时,他便成为不合时宜之人,被淡化。”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这本新中国研究南京大屠杀最早的书稿,早在1962年就成书,可直到1979年依然是内部出版物。到了80年代,中学历史课本中,才首次出现南京大屠杀。所以说,如果要让日本道歉,受害者自己的态度就很重要。把历史当成为特定目标服务的工具,这事本身就说明,受害者自己也没有正视历史。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当年的施害方道歉,就难免会让别人觉得,你只不过是要玩道德绑架,而不是在谈道义。参考链接:
https://cul.sina.cn/sh/2015-04-14/detail-icczmvun9435781.d.html?vt=4&pos=56&wm=3164_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