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遥遥领先的人,大多是底层?

乐活   2024-09-15 21:35   浙江  

最近看到一篇很火的文章,说人民大学的调查与数据中心,最近发布了一份名为《全国公众科技创新认知度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

据文章的作者说,他看完这份报告后,得出的结论是:无业或失业群体等社会底层,是最相信中国在科技领域遥遥领先的。

而民营企业家和科研机构学者,这些在最前线、能听得到炮火声的人,都认为中国科技距离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所以他们是对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最清醒的人。

那篇文章的截图,现在该文章已经找不到了

其根据是,这份报告里设计了一组调查问卷。

问卷中有,一正一反两个观点,一个是“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另一个是“安全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

对于前一个观点,民营企业家的认可度最高(得分4.33分),而对后一个观点,民营企业家和科研学者的认可度是最低的(分别得分3.37分和3.18分);

而无业和失业人群则反过来,他们对“发展是安全的基础”这个观点的认可度最低(得分3.93分)。

那位作者据此认为,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之所以觉得安全比发展重要,是他们最认可中国已经遥遥领先的逻辑。

初看到这个结论的时候,我是有点相信的。

因为这符合最近几年媒体报道给我留下的印象。

比如就在今年3月,亚洲规模最大的苹果店在上海开业了。

在开业当天,一位中国大妈跑到现场,破口大骂买苹果产品的人都是“崇洋媚外”的败类。

有人当场反驳说,“你知道苹果每年为中国创造多少就业机会吗?”

大妈坚定地回答:“我们不需要!中国有自己的华为!”

结果下面一大帮人都在为大妈的这个行为叫好。

但是我后来仔细想了一下,发现这个逻辑是有问题。

认可安全比发展的优先级高,就是因为相信中国遥遥领先?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这几年高层频繁强调要用安全保障发展,难道高层也觉得咱们已经遥遥领先?

所以我找来这份报告原文看了一下。

很可惜,这份报告,一没有给出前面那个得分是怎么算的,所以就很难知道得分相差0.4分,到底是统计数据波动,还是差异已经达到了显著水平;

二没有给出安全的清晰定义,因为安全这个词的含义是非常广的,所以很难判断不同群体对于安全的理解,是不是一致的。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这组观点评分里,医疗工作者对于“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这一观点的认可度也很高。

按照那位作者的逻辑,医疗工作者也是能听见炮火的人,有些人同时还是科研一线人员。

那他们也这么看重安全,难道也能用他们相信中国已经遥遥领先来解释?

所以这篇文章的无论是观点,还是逻辑都经不起推敲

相比之下,我倒觉得这篇报告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不同群体是怎么看待资本和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看,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中老年群体,也就是60后、70后,倾向于认为资本是中性的,更认可邓公的那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而年轻人,特别是00后们,则倾向于认为,资本是不是国有的,这一点很重要;

而对于民营资本是不是更有活力、在孵化创新上能力更突出这点上,70后、80后更认可,而00后们则不置可否。

这倒不奇怪,毕竟老一辈人,对于国企很难有什么好印象。

举个例子,在1960到1980这20年间,“沈飞”是国家最重视的国企之一。

然而“沈飞”在短短20年里,不断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比如1960年,贺龙元帅看到“沈飞”制造出来的产品后,怒斥道:

“中央关于军工产品质量第一,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的方针,为什么没有认真贯彻?你们为什么不按文件办?全国人民宁可肉不吃、鸡蛋不吃、油不吃换来的东西,你们搞成这样!你们还有没有良心!”

这段资料来自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老照片5

于是“沈飞”停工整顿8个月。

然而即便被贺元帅痛骂没有良心,“沈飞”还是再次创造了“奇迹”。

1970年,“沈飞”交付空军的300架歼-6,有299架不合格。

歼6战斗机照片

到了1972年,“沈飞”生产的不合格战机数量则突破了500架,高达572架。

不得已,1971年,三机部给上级提交了《关于当前积压在厂飞机质量情况报告》。

有关方面根据这份报告,下令“沈飞”停工整顿2年,将所有问题战机进行妥善维修。

可是“沈飞”依然不长记性。

此后一直到1980年,“沈飞”生产的飞机一直故障不断,每年歼-6战机发生“空中停车”故障,都在180次以上。

连国家最重视的国企都是这个情况,其他国企会是什么样,可想而知。

而这些情况,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切身感受的。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内宣媒体在这方面经常报喜不报忧,但高层还是有人能了解到真实情况的

比如,就在几年前,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领导,在型号“两总”质量与可靠性培训开班仪式上,公开表示国内在先进的可靠性设计上,基本是空白。

希望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还能保持下去吧。

武穆的学习笔记
feed your curiosity:让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