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智慧,一点都不高深

乐活   2024-10-05 16:49   黑龙江  

这是武穆的第114篇原创文章

 

咱们国人习惯于把权谋看成智慧,所以古往今来,会玩权谋的人,都是大家的景仰对象。

 

例如,秦汉时期的陈平算是代表,他在刘邦夺取天下时,屡献奇策,“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但会玩手段,并不等于有智慧。

 

这一点,颇有识人之明的刘邦深有体会,他在病危时曾如此评价陈平:“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史记·高祖本纪》)

 

那什么样的表现算是有智慧呢?


跟陈平同一时期的两人——周勃、灌婴,他俩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周勃、灌婴是汉代开国功臣,最早跟随刘邦起家,作战勇猛。

 

武将一般看不起文弱的家伙,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出生入死,一刀一枪凭真本事才挣来一点爵位和官秩。


而陈平这种文官,躲在大后方,无生命之忧,靠动动嘴皮就能当大官,实在不能让自己服气。

 

当然,在一些文官眼里看来,武将不过是只会打打杀杀的大老粗,远远比不上那些运筹帷幄就能决胜千里之外的权谋家。

 

但周勃、灌婴绝对有底气说,自己只是不善权谋,可不是没智慧。

 

比如在窦广国的事情上,这两位就表现得很有智慧。

 

窦广国,字少君,出身贫苦,是汉文帝的皇后窦姬的弟弟,观津(今河北武邑)人。

 

他自小就和姐姐窦姬生离死别,因为姐姐被官府掳掠到宫中,且送到代国。

 

他四五岁时,被人拐卖,连续转手十多家,最后落到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一个买家手里。

 

十多岁时,有一次,他被主人赶去山中烧炭,当晚,他和一百多个同样命苦的人躺在堤岸下睡觉,堤岸突然崩塌,除他之外,所有人都被活埋。

 

惊惧之余,他给自己占了一卜,卦象显示自己命好,不多久就可封侯,颇觉诧异。


旋即他跟着主人来到长安,听说朝廷立了新皇后,姓窦,老家在观津,怀疑可能就是自己的姐姐,于是壮着胆子上书认亲。

 

新皇后的确是当年的窦姬,当年命苦,离乡背井给代王刘恒当妾,哪知刘恒会成为黑马,就此发达了,封了皇后。

 

因为想念家乡亲人,特意张榜搜寻。一听弟弟前来认亲,喜出望外,但不敢自专,马上报告老公汉文帝刘恒。

 

刘恒夫妇立刻召见窦少君,查验证据。

 

窦少君娓娓叙述自己的出身籍贯和遭遇,供出两个最关键的证据。

 

其中一个是脑门上的伤疤。


他年少时和姐姐一起爬树采桑,不小心从树上摔下,额头碰破,落下疤痕。

 

还有一个就是当年和姐姐临别时的记忆,非亲身经历者,叙述不到这么详细。


他说:“姐姐当年被吕太后遣送到代国去的时候,曾经和我在传舍(官办旅店)诀别,还向人讨了一点热水为我洗头,又讨了一点饭食让我果腹,才恋恋不舍地和我挥手作别。”

 

头上疤痕和这个诀别细节,当即令窦皇后泪如雨下,窦广国也嚎啕大哭。

 

就这样,不久前还是伐薪烧炭的打工人窦少君,转眼间就成了皇亲国戚,这件事情引起了周勃和灌婴的严重忧虑。

 

他们忧虑什么呢?很简单,是忧虑自身的安危。


他们说:“吾属不死,命乃且悬此两人(包括窦广国的哥哥窦长君)。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

 

这句话很朴实,没有抬到家国社稷的高度。

 

他们没有说为了大汉王朝,为了天下百姓,而仅仅老实地说为了自己身家性命。


他们刚刚经历过吕后专权,深知外戚的能量。

 

他们的话看似不够崇高,但往往不但能挽救自己,还能挽救人们口中常说的宏大名词——国家社稷。

 

现在网上有很多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判别人。


他们看到这种事,第一反应就是周勃、灌婴真自私,居然不是先为国家社稷着想,一点都不崇高。

 

但不崇高就不对么?

 

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多多少少也期待别人会以同样的方式对自己,这点微弱的道德光芒,正来自“不崇高”。

 

而无数这样微弱的光芒,也就汇聚成青天白日了。

 

如果我们把自保,和小偷小摸、假公济私等不道德和违法行为放在一起,统统贴上自私的标签,那我们的思维,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原始人的水平。

 

回过头来继续看周勃和灌婴的故事。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马上采取了行动,要从源头上堵截这种行为。

 

他们采取了什么行动?

 

当然不可能把窦广国杀掉,这样做风险太大,而且也不具备这个条件。

 

也不是趁早套近乎,拉关系。


因为这等于把自己的命运跟窦广国这新一代的外戚绑定,将来有可能与他们共灭。

 

最好的选择是,不让外戚擅权的毒瘤生长。

 

他们给窦广国和他的哥哥窦长君找了一些饱学的老师,和有节行的君子,教窦氏兄弟做人的道理和恭谨的礼仪。

 

就这,有用吗?

 

当然,就算在没有巨大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那些受过高尚道德情操教育的人也未必不作恶,但其人群比例肯定比未受过这种教育的人低,否则教育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良好的道德准则和社会风俗,其实也是根植于人性,绝非空洞说教

 

人性中如果只有恶,那人类社会是走不到今天的这个地步的。


而不管好人还是坏人,行为都在相当程度上受自己所受教育的影响。

 

周勃和灌婴的做法结出了什么果实?


史书上记载:“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史记·外戚世家》)。

 

他们可以说是成功了。

 

很多时候,有大智慧的人,为自身的利益所做的事,往往也能同时造福国家和百姓,因为那必定暗合对绝大多数人有利的道德准则。

 

窦广国兄弟身为外戚,贵宠之极,如果他们的品行有亏,动点歪心思,就能引起腥风血雨,不知多少人要为之陪葬。

 

而一旦他们明白这种行为对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没有好处,这种事就不会发生。

 

朝臣和外戚和平共处,百姓也不用承担动乱的风险。

 

所以周勃、灌婴虽然出发点是为自己考虑,做法却充满了大智慧。

 

而那些搞权谋的人,其实更多的只是有小聪明,甚至可以说仅仅是市侩。

 

这种人很可能在文帝和窦皇后在世时,对窦氏兄弟曲意逢迎,一旦文帝和窦皇后死去,窦氏兄弟成为众矢之的,他们又会通过阴谋诡计将他们攻灭,就算最终胜利,也会付出沉重代价。

 

但在权谋斗争中,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是赢家?

 

后世的无数人,正因为过分推崇权谋,把善使权谋者视为榜样,不在乎会产生多少冤魂,也不在乎这种胜利带来的可怕后果,此乃国人最悲哀的事。

武穆的学习笔记
feed your curiosity:让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