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回顾|朝向共同:“夜校”策展人谈及新展导览

文摘   2024-05-31 20:03   北京  



2024年5月25日下午,中间美术馆“夜校”“当怪物说话时”“在出版内部重新发明出版——Mousse出版实践切片”三场新展共同开幕,“夜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玄莲昊(Michelle Yeonho Hyun)来到中间美术馆三层展厅,为到场的观众们开启第一场题为“朝向共同:‘夜校’策展人谈”的新展活动,艺术史学者、策展人、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担任主持人。


观众在开幕活动现场(滑动查看)


“朝向共同”(Togetherward)是巴西哲学家丹妮丝·费雷拉·达·席尔瓦(Denise Ferreira da Silva)基于克里斯蒂安的项目所撰写文章的题目。策展人玄莲昊从“朝向共同”这一概念出发,分享了她在“夜校”项目中的工作和思考。首先,玄莲昊详细阐述了“夜校”项目的缘起。这次展览实际上是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多年来艺术探索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名为“另外一种知识是可能的”,关注那些被边缘化、被压迫的知识,并致力于探索重新认识和解读这些知识的可能性,进而实现对这些知识的去殖民化处理。


接着,玄莲昊为我们介绍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尼安佩塔。克里斯蒂安一直致力于公共项目的创作,包括会议、表演、诗歌朗诵和音乐会等多种形式,旨在汇聚人们,共同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为此,克里斯蒂安创造了一个词语——“接待空间”(hosting structure),而这所有一切的核心目的,都是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反思——我们应如何共同生活。在策展人玄莲昊看来,“接待空间”(hosting structure)不仅仅是一个实体空间,也是一个概念空间。她以上海展览中春季的游击艺术研习:“木刻波流”举办的版画活动为例,生动地展示了“接待空间”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它是一个可以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欣赏表演和舞蹈的平台。


玄莲昊在“‘夜校’策展人谈”活动现场(滑动查看)


玄莲昊继而回到本次展览的主题“夜校”,并解释了其中的多重含义。她提到,“夜校”这一概念最初由塞内加尔作家兼电影导演乌斯曼·塞姆班(Sembène Ousmane)提出,他将电影视为一种“夜间课程”(cours du soir)。在他看来,电影是民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兼具教育、美学体验以及大众传播的功能。玄莲昊认为“夜校”作为中文译名又具有了其特定的历史概念,它曾是工人阶级和农民获取知识、改变命运的场所。以克里斯蒂安的两部电影为例,在“夜校”的放映活动中,除了电影本身所呈现的故事和人物变化外,艺术家还添加了一些特定的标注,并将其以中英文同时呈现,使这些作品成为了一个全新的项目。


玄莲昊还引出了“文本工作间”这一概念,并详细解释了其背后的来源。工作间是由艺术家、行动者与知识分子所组成的工作小组,一起翻译哲学家苏莱曼尼·贝希尔·迪亚涅(Souleyman Bachir Diagne)的文本,而共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与社会的空间形式。“文本工作间”使参与成员在与朋友或同事的讨论中,为文字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克里斯蒂安在上海组织的活动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他聚集了艺术家、激进主义者、学者等多元群体,共同将关于“思考非洲”的文本翻译成多种语言。策展人认为,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书写的过程,也是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创作、注释和阐释,从而完成艺术的传播。


玄莲昊强调,“夜校”项目不仅只有展览的呈现方式,更是一个鼓励自学、传播知识的平台。艺术家成立该项目已有10年之久,并在“思考非洲”这一主题下不断翻译和解读非洲哲学家们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表达的深刻哲学思想。最后,策展人以“可持续的非洲”活动为例,深入探讨了“夜校”传播的意义。参与者们将废弃的铜线废料转化为充满趣味的玩具,并将这些作品捐赠给“夜校”并寄回非洲。这一活动让我们重新审视生产和废料之间的关系,也让我们对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玄莲昊也为我们介绍了上海纽约大学艺术中心的工作机制和社会服务的研究方向。


在观众问答环节中,几位观众针对策展人的分享提出关于这类艺术实践在脉络上如何溯源等几个问题,玄莲昊一一回应。主持人卢迎华则将“夜校”项目描绘为一个微型的中间美术馆,二者既是展览的平台,又是交流与对话的桥梁。在20世纪这个充满普遍性焦虑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所构建的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处连接点,让我们能够共同存在,不再被主流话语的普遍性知识所束缚。


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在展览现场


讲座结束后,观众们在策展人那荣锟、王佳怡的导览中,迈入二层“当怪物说话时”展览。与“夜校”提出的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相呼应,“当怪物说话时”中汇集的作品则发出对于我们当前因媒介裹挟而感到困惑的声音,从对图像的生产、分解、复制、到个人最小限度的努力,展览在两层楼中将这些声音于我们自身汇聚在一起。两位策展人为到场观众讲解了作品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并介绍了在展览设计、动线上的尝试和思考。


随后,观众们继续跟随策展人印帅的脚步,在一层阅读最新一期的中间实践:“在出版内部重新发明出版——Mousse出版实践切片”。印帅回顾了意大利Mousse上百本出版物中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出版实践,如《关于策展的十个问题》、《艺术家作为策展人》和《选集:Marconi工作室1966 - 1980》等,并详细解说了这些项目的来源、意义以及它们对当代出版业的影响。


策展人那荣锟、王佳怡与印帅为现场观众导览(滑动查看)


也许我们可以用“夜校”策展人玄莲昊的思考作为中间美术馆夏季三展的介绍:所谓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达成一致,而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共同存在,但保持各自独特的节奏。即便在主流趋势的裹挟下,我们也能实现和而不同的境界。在三个月的展期中,我们将持续发起线上、线下的公共教育活动,欢迎朋友们与我们共同交流。










文字:那荣锟、冉梦婷

摄影:曹立瑶

排版:孟姚涵







正在展出 What's On









北京中间美术馆
中间美术馆是位于北京海淀区的非营利当代艺术机构,专注于支持非商业性的艺术生产和思考,注重开展活跃的策展实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对于策展工作的认识和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