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求钝感力
文摘
2024-12-22 09:00
上海
年中,老板借我一本《钝感力》。如果从“借”这个角度看,我感激这种恩情,因为那是我最不开心、最敏感的时期,感激她想把我从深渊中拉起的心,即使还没翻开,已经治愈一半;如果从钝感力发生作用的角度看,它并不会起什么效果,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是天生钝感,后天假装的钝感,实在杯水车薪。我还是看了,否则怎么“汇报”。最核心的读后感是,看在惜命的份上,自己也不应该跟讨厌的人、事过不去,医生出身的作者渡边淳一还是用科学观强卖了一下。而至于自我洗脑式的“钝感”,其实不要也罢,譬如明知丈夫出轨也要假装不知道以实现“心静自然凉”,跟鸵鸟也没区别吧;有人被烫了,许久才有痛感,看起来好像痛苦的时间短了,但对皮肤的伤害也是在的吧,况且不是早发现早治疗吗?所以呢,里面的东西日常拿来讲讲就好了,真的编书出版,有点儿过于儿戏。我不反对钝感力,只是认为天生的更符合人性,让一个中年高敏的人变得钝感,现实吗?敏感不坏,高敏人可以更快对危险作出反应,可以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被诟病是因为对事物反应过度导致内耗,所以问题在于如何不内耗而不是阻止敏感。建议将敏感进化成敏锐,“感”是种感受、情绪,“锐”是尖锐、犀利,是对“感”之后进一层次的锐化。我尝试将“感”停留的时间长些,怕即时反应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深呼吸十秒后,得出的思考和答案可能“技”惊四座。另外就是专注自己,高敏的人会在意外界评价,以为全世界都在讨论自己,不管是不是,不重要,别人不能决定你的价值。先照顾、观察自己的情绪,找到使自己深沉、睿智的途径和法门。这些很难,几十年的“恶习”怎能短期内得到进步,是的,所以要不断练习,敏锐需要培养,需要时间。如果你天生没有钝感力,那就没有,不值得羞耻和自卑,钝感、敏感都是人的某种特质,在某种场合,钝感占优势,在另一种场合,敏感更耀眼。所以,实在没必要二元对立来争论孰优孰劣。若被敏感折磨,试着向内寻找自己,让自己变得锐利些。无论哪种特质,都请接纳,都是自己的宝,有人评判它们是因为这些特质对他/她们不利,若你看清真相,要么学会隐藏,要么假装“正常”,反正在他/她们面前,你实在不必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