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如果你已经从公司离职了,流程也全部都走完,正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后去下家公司入职,这时前公司突然给你发信息,让你回来帮忙,你帮还是不帮?
刚好最近看到一篇帖,一位网友的同事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同事被因为公司搞裁员,不幸被辞退后拿了8W的补偿金,做完交接后就离开了公司。
按道理来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就该结束了,结果同事刚离职三天,公司的新员工便把他原来的办公电脑里的工作资料不小心删除了。因为资料还挺重要的,公司领导便亲自找同事,问问对方有没有备份。
很不幸的是,同事这边没有任何关于这份工作的资料备份,他在办理离职的时候,该交接的、该退群的都弄完了,于是和领导表示帮不了忙,爱莫能助。
领导却对他的这种做法很生气,觉得大家好歹共事一场,你走人了大家就成陌生人了,连忙都不帮,做人怎么可以这样?于是放话威胁,说要在行业内封杀他。
类似这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其实特别常见,已经离职之后,前公司如果有需求,帮还是不帮,其实很好决断,用一句俗语来描述: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帮忙与否,建立在自己力所能及以及与前公司建立的革命友谊之上,如果在之前的公司做的很愉快,工作对你的自我提升帮助也很高,那么此时,如果前公司的帮忙请求自己力所能及,那么帮一帮也无妨。
但如果自己在之前的公司里工作的不怎么愉快,个人工作能力进步也不明显,和同事领导关系也一般,这种情况再面对前公司帮忙的请求时,基本就会就事论事。
即:我已经离开公司了,走之前也做好了工作交接,这些公司都确认过,此时别的同事再接手我原来的工作内容时出问题,那就与我无关,是那个同事的责任。
况且公司辞退员工,按照法律来说,就应该给那个员工相对应的经济补偿,这不是情分,也并非道德绑架已离职员工的借口,而是法理,是公司应该做的事情。
说真的,拿给员工的补偿来说教员工,听完还能好好跟公司讲自己不去帮忙的原因都算很给面子了。
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其实一直都很微妙,说好听叫“纯粹的雇佣关系”,说难听叫“懂得都懂”。
来公司就是为了好好工作,努力赚钱,这点应该是所有职场人的共同认知,但是有很多公司会在这个基础上,给工作赋予一定的情感价值,典型的比如“把公司当我家,家的建设靠大家”。
初入职场,对于公司还有点滤镜的职场人真的会信这句话,会真情实感的打工,这样往往收获到的是背叛——我把公司当家,公司拿我当家里的长工,剩余价值都榨取干了之后,再一脚踢开的那种。
正所谓“社会大学”,给职场人上的第一课就是:你给我多少,我反馈多少。没有什么无缘无故的好运,这些都已在暗中被明码标价好了。
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并不是要大家进化掉感情,变身机器人去处理事情,而是要学会将感情滞后,说话做事时,学会“就事论事”,将自己当作一家公司经营。
这样员工个人与就职公司之间的关系就变为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员工自我的利益可以实现最大化。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将自己当公司经营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增强自己的品牌效益与工作能力,让你在公司独一无二,变成公司业务首选。
同时,因为利用经营公司的思维来经营自己时,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情绪上头的问题,从而让自己习惯“顺势而为”,逐渐学会经营人脉圈。
记得看电视剧《繁花》的时候,对汪小姐印象很深,她有一句台词是“我是我自己的码头”。
从职场角度来理解,其实就是在说把自己当作公司来经营——在公司时能发展良好,离开公司也能找到新的天地,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