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用?现在应该有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吧,因为当下的大环境,即使985研究生的学历,找不到工作的也一抓一大把。
不得不说,这点真的很具有迷惑性,真的会让人觉得即使你拼死拼活考上好大学出来还是没有好工作。
最近咱们国家又有四所大学停办了,原因很简单——为了大学的质量教学,将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独立院校清理出去是有必要的,不要让它们耽误优秀学子。
此次停办的大学分别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前身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年同济大学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宏达控股集团合作举办。
两所学校的取名都非常有迷惑性,非常容易让人以为这个就是同济大学或者北师大在某地区的分校。
高考生填志愿的时候如果没看清,非常有可能填错。曾经就有分数够上同济大学本部的学生,因为看错,硬生生把到手的985本填成独立院校。
像这些学校,其实说好听点,就是有个本科的名头,真正进入社会,有用程度甚至不如职校、大专。
因为现在找工作真的很畸形,正经全日制本科生念出来,好公司非常难进,而门槛低的公司,基本福利、薪水待遇都没什么保障,如果只是为了挣钱去做一些“脱掉孔乙己长衫”的事情,那么本科和大专、职校出来的没什么区别。
而那些真正有发展前途的好工作,对第一学历的要求往往是985、211,最差也要是双一流,还不能是双一流学科,要双一流院校,这样才有入场面试的资格。
如果你的学历是双非院校,那么基本你听过名字的大部分好公司会在第一轮简历初筛时就把你刷掉了。
前两年大学毕业生流行考研、考编,选择考研的人数要多于考编的人数,因为那会儿大家其实还没有太被“编制”这个东西裹挟,觉得自己先提升一下学历含金量,这样更容易进好公司、好学校。
但行动赶不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很多考研人又一次经历宛若高考一般的筛选后,好不容易进入了目标院校,谁曾想这会儿才是在跟时间赛跑。
国内全日制硕士毕业起码要两年,而国外或者香港可以选择一年制硕士进行攻读,此时谁先毕业,谁先吃红利。
有网友说自己21年毕业的时候拿到了部直属单位、大厂、智库等四五个offer外加四所学校的博士offer,而今年博士毕业之后彻底待业。这个前后差别,就业市场情形如何,可见一斑。
类似的,还有往年大热的考研人数,2025年的考研人数,一共388万人,比去年跌了50万人,而考公人数相较去年来说涨了40W。
这就说明工作难找,即使你是硕士、博士,该为难你的还是会为难你,如果现在有工作机会,尽早入手最好。
同时,考公人数连年上涨也意味着现在考编并不是什么好选择,因为僧多粥少,大部分人能选的岗位只有三不限,这种竞争压力更大。
所以学历对于工作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以我小十年的职场经历来看,学历在国内,其实就是敲门砖,它能给你提供面试的机会,却不能百分百保证你有工作。
翻开招聘软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工作,对学历的要求都是全日制本科,这就说明如果你想要自己做点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学历起码得是本科,这样才有能进入简历筛选的初步机会。同样的,如果想去更好一点的公司,学历起码得是硕士。
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标招聘要求,看看自己是否符合。
如果去好公司的概率小,不如把要求先放低一点,有差不多的公司先去,后续总能找到愿意给自己机会的公司。
先工作,再择业,这是成年人进入社会后的潜规则,有人能一步到位,有人只能曲线救国,要先接受这点,然后再慢慢努力,总能在职业发展上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