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遭到前所未有的攻击啊!
音乐界蒲亨建教授,难得他老人家想着,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批评我。在他的动员下,一些不认识的朋友便来我这谩骂!
但来自数学爱好者的攻击更多,各种谩骂不堪入耳。可坏啦!这事让我深深感觉到美育的价值。我们搞音乐的人的素质相较那些人还是比较高的!这说明美育有价值,我想,要是那些数学爱好者也学点音乐,估计就能文雅起来。于是,我想到了我写的文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爱乐人生》,这是我担任《琴童》杂志特约撰稿人写的文章,曾发表于2019年第2期。希望那些骂我的数学生看看,学习学习袁隆平先生。
1930年出生于北京的袁隆平,没能享受上太平盛世时期北京这座皇城所拥有的“艺术氛围”,3岁时便被母亲带着逃往江西乡下避难。也正因为这“不幸”,却让他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乡下泥土的芬芳,这既培养了他对水稻的执着情结,也培育了他开放豁达的性格。直到晚年,他还称:“我这个人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小时候的袁隆平虽有祖父的严加管束并教以如何识字,但他始终坐不住,没有围墙的“教室”或许更加助长了他那调皮、淘气的性格,并因此而被同伴称为调皮的“小马驹”。这顽皮的性格里多少也潜藏着某种艺术的种子并等待着择日绽放。
大约8岁时,父母把袁隆平带到离陶渊明笔下那“桃花源”不远的桃源县就读小学,千里绿荫万里芳草的大田野时刻吸引着小袁隆平,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去挖竹笋、摘胡豆、打麻雀、掏鸟蛋、捕湖鱼。不久,在小学音乐老师的指导下,袁隆平竟然利用乡间竹子,自己钻几个音孔,制作起竹笛子来,而且还有模有样地吹出了最简单的“田园牧歌”。此外,袁隆平还喜欢和同学一起在放学路上歌唱、背诵古诗、做游戏、打珠子、拍画、看小人书、听评书、下河游泳等。尽管他学习成绩很不错,但他更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惜,日本侵略者不断轰炸的炮声惊醒了他,我们的祖国处在危难中,袁隆平说,他恨不能变成孙悟空飞上蓝天跟敌机搏斗,因此他还特别喜欢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他说这首歌的旋律明快,把抗日战士的机警、灵活的精神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