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跃华歌”微信公众号导读:许多攻击姜萍的人来我这攻击的理由是我为姜萍这“数学天才”辩护。就凭这一点,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人根本不看我文章就来谩骂。如果但凡理性一点,你应该看出我文章从未为姜萍是“数学天才”辩护。
我不至于头脑那样简单。我甚至认为,世上就不存在“天才”。但每个人都有“天赋”是肯定的。即便如此,我对天赋的看法早就有批评文章,请看《我与周海宏教授关于琴童“潜能与勤奋哪个更重要”的商榷文章被疯狂抄转!》(https://mp.weixin.qq.com/s/ji9mPa3_lh4yT8SPVQRqGw)
1983年,美国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天赋潜能(智能)。早期理论认为,人有7种天赋潜能(智能)。每个人都有,且不平均,有的人只有一种,有的人有多种。
加德纳这个理论奉行全球至今。尤其在教育界已成常识。它为我们培养人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因为这“天赋”要真正转化为“智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漫长的教育过程的。
正因为这个理论,我看到姜萍的第一反应就觉得这孩子可能有些数学潜能。此外,她能有勇气参加比赛就很不错啦!她对数学有点爱好就应该值得鼓励!她能愿意去啃高等数学,作为职业中专生,别说别的,有几个职中生能如此啊?这一系列表现,直觉也能告诉我,这孩子可能有培养前途。
但是,这个可能性现在恐怕被扼杀了。现在,姜萍即便有数学潜能估计也没有机会被开发出来了。这是我们做教师不忍心的地方。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潜能及其开发的重要性。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请看国家权威核心期刊《人民教育》(2015年第五期)记者冀晓萍对马云的专访文章《马云:一个差生的成长记录》。介绍马云的成长经历是这样的:.......马云出生在1964年的杭州。....马云说:“我从小是一个傻孩子,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如果谁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但马云还说:“是童年的那段时光造就了今天的我。”未来在昨天就已经撒下种子,但幼时马云的精神世界并没有进入教育者的视野。家长和老师们看到的马云是这样的:头破血流是常有的事,甚至警察找上了门;学习成绩差,数学往往不及格,有一次甚至考了1分;因为打架记过太多,马云被迫转学……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他的人生不再有希望。.....少年马云考了两年才考上一所极其普通的高中,其中一次数学得了31分;第一次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第二次考了19分……这三份大考成绩单,能准确反映他的学业水平:学习成绩差,偏科严重,数学差得一塌糊涂。他的数学老师曾绝望地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无可救药,如果你能考过60分,我的余字倒着写!”.......1983年,19岁的马云在第二次高考中再次失败。尽管数学成绩从1分提到了19分,但录取线还是高不可及。这让本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马云实在不是读书的料。他们一再劝马云:“你就彻底死了上大学的心吧,好好学门手艺,饿不着自己就可以了。”......脾气火暴的父亲,恨铁不成钢,甚至常对马云拳脚相加。......但1984年不服输的20岁的马云再次走出考场。这次,他的数学考了89分。他考前用了最笨的办法,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可即便如此,他的总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这时候,命运垂青,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获得升本机会,马云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进入大学后,马云不再是那个“无药可救”的“差生”,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回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马云感慨万千:“一个人一定要有理想考上大学,一定要有理想在大学里待4年。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这种“永不放弃”的信念,成为后来阿里巴巴成功的核心理念,也一次次让马云的事业绝处逢生。人们请他谈创业的秘诀,他经常说的话是:“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马云还说:“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大学过得很成功,创业也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80%的人都能成功。”
可怜的小姜萍,让我们心痛!谁能保证她一定不是第二个马云啊!即便成不了马云,她的人生一定会比现在更好。现在连中专都没法读了,姜萍这种可能性没了!希望马云能帮助姜萍,别太让民众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