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娃不如卷自己,清醒的父母其实早就知道······

文摘   2024-11-22 12:06   甘肃  
哈喽,我是小芳。
今天这篇开篇先跟大家聊聊现实:

未来的教育会越来越多地偏向于筛选,这个过程比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我在北大读博的时候身边很多同学的家庭背景都非常好,他们对自身未来的规划很早就有清晰的思考和认识。

也许我们很早就知道教育的地域差异,但很少有父母去认真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成为怎样的父母?

这里谈谈我的想法,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1. 在有限的资源里给孩子规划最好的路径

一谈到规划,很多父母就会认为这是有钱的家庭才需要考虑的,普通家庭跟着上就行。

其实不是这样。

认知上,我们一定要清楚,无论我们的家庭情况怎样都要为孩子,为整个家庭提前规划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别跟风报课,想想看你给孩子花钱报的早教课,兴趣班,如何变成特长?

别总被老师推着走,观察下你的孩子兴趣在哪,天赋在哪,如何更好长出孩子的长板?

别一直盯着成绩,看看孩子的软实力怎么样?抗挫力?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力?社交力?这些才是孩子未来步入社会每天都会用得到的东西。

每个年龄阶段孩子都有不同的能力需要发展出来。

父母要学“四两拨千斤”,抓住敏感期、关键节点,帮助孩子长出“肌肉和骨骼”。

不要总是被孩子的问题推着走,出来一个问题,头疼一个问题。

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一次免费的1v1咨询,席位不多尽快联系我。

2. 任何时候亲子关系都是第一位的

最近一位妈妈问我:

“老师,为什么以前的孩子能训,能打,现在的孩子不行了?


稍微一训心理就容易出问题,医院儿童心理门诊每天都爆满,弄得父母都很紧张。”

音符间的间隙造就了音乐。

同理,现在的孩子“间隙”太少。

父母跟孩子的交流仅限于解决问题:
“有多少作业,什么时候交”

“晚上想吃什么?”

“几点回家?”

我们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做一些“没意义”的事:

听音乐

闲聊

发呆
亲子关系是孩子的心理基石。很多父母让孩子有负债感:
“爸妈上班很辛苦,都是为了我,所以我要···”

“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就可以···”

“这是我的事,因为我现在还太小,所以只能请求父母帮我···”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是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第2次成长的机会,是他们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任何时候亲子关系都是第一位的,没有这个“1”,后面努力搬来再多的“0”都无济于事。

需要家庭养育类型测评表的的父母,可以后台私信我领取。

3. 帮助孩子从既定的规则和考试中脱嵌

很多孩子期待老师表扬,一直苦苦追求分数和排名,一旦考试不及预期,没有得到老师表扬,就垂头丧气,甚至不想上学。

孩子被嵌套在了现在的教育体制里,动弹不得,毫无生命力。

我家娃3岁半,昨天晚上他上轮滑课,过一个大弯的时候他摔倒了,我看见他自己爬了起来,没有哭继续往前滑,所以夸了句:

“宝贝,你自己站起来了,很勇敢!”

他下课之后问我:

“妈妈,为什么我摔倒了你还夸我。”

我回答

“因为老师的标准是不摔倒的孩子很棒,而妈妈的标准是摔倒了不哭的孩子很棒!妈妈跟老师在这件事的标准不同而已。”

帮助孩子从既定的标准中脱嵌出来,能让他获得更大的韧性。这是我日常跟孩子说的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想赢比赢更重要,你努力想赢的过程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不怕输比不输更厉害,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直面失败和挫折,做到了就值得肯定!”

“标准不是唯一的,是相对的,就像没有绝对的高,也没有绝对的低,只要你认为你做得好,你就去做!”

“老师给不给小红花都没关系,去上学是一件让我们自己会快乐的事,并不是因为老师的小红花。当然如果得到了,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有好朋友陪着自己当然值得开心,但没有,我也能好好的跟自己玩,我最喜欢我自己!”

不要想方设法地切割掉孩子的棱角,把他放在拼图里,而是让他通过自己成为自己。

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一次免费的1v1咨询,席位不多尽快联系我。

4. 遵从第一性原理,如果你想,教育资源就是公平的

很多父母在抱怨:

“我们生活的地方老师水平普遍低,没有什么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我家......”

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永远强调失败的“情有可原”。

切换为成长型思维:如果你想,教育资源就是公平的。

遇到孩子的问题,不要麻木抱怨,而要想办法让自己成长起来。

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遵从第一性原理,去搜索、去询问、去判断、去尝试、去复盘。

不是教育资源不公平,是你封闭了自己。

卷娃不如卷自己,与其等待体制改革万物公平,不如想清楚:

“我想要什么,我想怎么做?”

因此,清醒的父母永远会选择:我先让自己【做到】。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袁小芳聪明养育
不务正业的北大生物学博士,带1万妈妈打破育儿认知差培养高脑力孩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