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往期优秀营销数字化案例
来源:刘老师数字化新营销 ID:liuchunxiong1964 作者:刘春雄
bC一体化有五大战术原则:最小单元,最短周期,必抓机会,必用杠杆,直达临界点。
这也是我从事营销工作以来一直遵循的营销战术原则,是非常高效的战术原则。
本系列连续五篇文章解读五大战术原则。本篇是五大战术原则的第5篇。
最小单元是毛泽东根据地市场的应用,让最弱的企业也能在局部获得竞争优势。
最短周期是毛泽东速决战的应用,保证速决战,歼灭战,从而以战养战。
必抓机会,因为机会是最便宜也最高效的资源,而且人人可用。
直达临界点,不让烧开的水凉了。
必用杠杆,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
杠杆原理
“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样的话总是耳熟能详,然而,真正这样做的人很少。
借助杠杆原理,把工作效率极大化,把资源投入极小化,需要的不是努力,而是智慧。其实,并不需要特别的智慧,只需要普通的智慧。因为只要学过物理,基本上都熟悉杠杆原理。
做一件小事,解决一个大问题;做一件事,解决一堆问题。这就是杠杆原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也是杠杆原理。
以一当十,或以十当一。两者都可以是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的三要素是支点、着力点、受力点。同样,利用杠杆原理也需要从上述三要素着手,先找到支点性工作,再找到小的着力点,最后找到大的受力点,然后开始工作。
杠杆原理很简单,几分钟就可以学会。杠杆思维又很难,无论做什么事都想到能否利用杠杆原理,这就是杠杆思维。把杠杆思维变成工作习惯就更难。然而,一旦杠杆思维成为习惯,那么,工作就变得极其简单。
杠杆原理,说起来都懂,用起来就忘。这就是知易行难。
思想和方法的推广,其难度并不在于思想和方法有多难,而在于把它变成人生的习惯之难。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需要个人不断的心理暗示或组织的“逼迫”,在不习惯使用的情况下“被迫”或“很别扭”地使用;第二阶段,尝到使用的“甜头”后主动使用;第三,变成人生的习惯,经常性使用。
我们希望读者在此时回顾自己的人生,到底使用了多少次杠杆原理。如果没有或很少,我们建议按照我们推荐的三阶段法,从现在开始使用,并逐步养成习惯。
省时杠杆与省力杠杆
初中学过杠杆原理,省力不省时,省时不省力。总之,不省功。
如果交叉使用省时杠杆和省力杠杆,效果那是相当好。
一支小部队怎么打胜仗、打大仗?毛泽东提出的办法是“战术上以十当一,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这是省时杠杆,打歼灭战,速决战。红军时期的“反围剿”,在具体市场渗透战役上就是利用省时杠杆,因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所以,第一次“反围剿”从初战到结束只有一星期,打破第二次“围剿”只用半个月, 打破第四次“围剿”用三个星期。正因为集中优势兵力,“以十当一”,所以节省了时间,这是省时杠杆。
正因为集中优势兵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围剿”的部署,所以在红军人员处于绝对弱势的情况下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实现了战略上的“以一当十”,这是省力杠杆。
例如,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省时杠杆与省力杠杆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的。
又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战略上的持久战,战役上的速决战”。战役上的速决战,这是省时杠杆;战略上的持久战,这是省力杠杆。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集中以应付敌人,就是省时杠杆;分兵以发动群众,就是省力杠杆。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省时杠杆才能打胜仗,利用省力杠杆才能打大仗。
支点要提前布局
支点肯定不在着力点,也不在受力点,而在两者之间。
那么,支点何来?
支点来自于提前布局。昨天的成果,可能是今天的支点。
比如,招商之时的样板市场,就是昨天的成果。
比如,最小bC单元的成果,就是早期布局的成果。
我曾经问过,如果一个社区有3家门店,都可以与社会内的用户形成bC单元,那么,到底是同时运营,还是先运营一家门店?
早期没支点,当然只能运营一家门店。后期有了支点,当然同时运营更高效。
根据地市场滚动发展,前提是有根据地,当然要提前布局根据地。
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中,毛泽东特别重视“歼灭战”,因为只有全歼,才能够用敌人的武装来武装自己,用敌人的兵源补充自己。“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就是利用省时杠杆确保成功,只要歼灭成功,武器和兵源补充就有保证,就能够集中更大的优势打更大的歼灭战。
大企业在启动市场时,通常通过启动中心城市,扩大品牌影响力,然后向周边市场辐射。这样虽然也利用了杠杆原理,但利用效率并不高。
小企业就不能这么干,要通过根据地市场,建立支点,滚动发展。
bC一体,四类杠杆
bC一体化有很多叫法,比如bC联动,一路向C。但是,我坚持叫bC一体化。
因为这里隐藏着杠杆原理。我一直在这么强调,但不懂战术体系的人可能 意识不到。
bC一体,不是2b,不是2C,也不是2b+2C。这么叫,都没有杠杆原理。
C代表用户,b是渠道与用户的界面。所以,b与C是渠道中的两个重要角色。
传统营销是品牌驱动(2C)和渠道驱动(2B),两大驱动力是分开运营的。在企业内部,品牌部(市场部)运营2C,销售部运营2B。没有杠杆。
2C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自媒体,看似触达C端变容易了,其实企业没有受控媒介了。现在很多企业有钱花不出去,就是因为有确定性效果的受控媒体没有了。因此,借助b端为杠杆,触达C端才那么重要。
bC之间有多种杠杆价值。
一是b与C互为杠杆
从b到C是杠杆,借用了b与C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b端背书,增加信任。
从C到b是杠杆,放大了C端的认同。企业毕竟无法触达所有C,但b天然是C端的界面,所以,以C激活b就有了杠杆意义。少数C激活b,我特别强调,C端的认同不是目的,激活b才是目的。
现在借助平台手段,还能够直接从C到b,也具备杠杆意义。
二是bC单元与bC单元的杠杆
bC一体,就是把bC作为一个单元运营,一旦运营成功,就具备了毛泽东所讲的“根据地”的价值,根据地滚动发展,本身就是杠杆原理的应用。
三是线上线下互为杠杆
bC关系首先建立在线下,在线上借用了线下关系,这是一种杠杆。但是,快消品的行业属性决定了线上购买毕竟相对较少。那么,线下关系,线上传播,线下交易,不管交易发生在线上线下,只要有增量,都是好事。
东鹏特饮因为数字化做得好,影响到线下渠道。这就是杠杆的价值。
四是人员杠杆
越是差市场,需要的地面人员越多。但越是差市场,越养不活太多的人。这是一对矛盾。
解决不了这对矛盾,好市场永远好,差市场永远差。这类问题太多,很难解决。
bC一体化操作模式,最小单元,最短周期,即使是差市场,也能在不多的人员、费用不高、时间不长的情况下迅速成功。对人员的消耗不是那么大。
有了这种方式,人员就可以滚动,就可以“集中以引爆bC单元,分散以扩大影响力”。
除了企业本身的人员滚动外,通过推动一个一个bC单元快速成功,然后再让经销商快速组织能力,也是一种杠杆。
——END——
营销数字化系统服务商好文推荐!
所有的“营销场景”都长在“渠道关系”和“货物流向”的交叉点上!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舒紫花,让我们共同进步!别忘了点击右下角“点赞”“在看”鼓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