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了中医,从理论上来说任何疾病都有处理的办法
文摘
2024-11-19 17:14
重庆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着凉后手脚冰凉,接着又发烧,发热五天,第六天应该又继续手脚发凉了,但是手脚还是温的,病就要好了。一般人吃药五天以后身体就会有变化了。手脚冰凉一般不会超过五天,热了五天,就应该好了。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厥,阴阳气不相接,就是手脚凉。在这里阴指津液,阳是身体的气。津液和气分离了,津液不能运行到达四肢末梢,手脚就冰凉。就是津液到不了手脚,其实很简单。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手脚凉,津液虚;再严重就是四逆,手冷到肘,脚冷到膝,津液严重不足了,赶快补能量,温里补津液,一般用四逆汤。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蘖(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人受寒生病,脉微,脉是微、弱、细,阴证。厥是手足凉,称为厥。如果一个人手足发凉冰冷,脸上没什么血色,加上脉弱,一般都是阴脉。网诊时为了确认是不是阴证,因为阴证的脉是尺脉沉取弱、细、无力,网诊摸不到脉,会问病人冬天手脚凉不凉。如果冬天手脚凉,晚上睡觉很长时间也暖和不过来,是阴证。阴阳气不相接而谓之厥,就是能量偏阴。体内的阴阳在四肢末端不能相接,就称为厥。简单说,就是津液不能到达四肢末梢。津液不足了,津液虚到了阴证的程度,手脚冰凉。所以说四逆汤证,四逆就是手脚冰凉。至七八日肤冷,刚开始病人生病脉弱,手脚是冰凉的。过了七八天以后,体表也凉。至七八日,过了七八天,体表也凉了。其人躁,躁是手脚不由自主的乱动,躁动。如果阴证的病人出现躁动,四肢兴奋起来反调津液,这种情况很危险。无暂安时者,没有一会儿是安稳的。此为脏厥,就是内脏里边寒,不是蛔厥,不是因为蛔虫导致的。这个条文可以当作一个医案:脉微,手足冰凉,体表凉,身体躁动,没有一会儿是安静下来的。试着辨证:表里,手足凉、肤冷、身体躁动病位是表,但根本原因是身体里面的津液虚,肠胃虚寒,运化能力差了,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津液,本质是里虚寒。这个条文写得简单,实际临证时可以接着问诊,看病人的舌,舌体是红的还是淡的。如果舌淡说明身体偏寒,舌体红有热。胃口好不好呢?如果吃不多,容易腹泻,摸一下心下和腹部,胃腹部是凉的,病位在里。对初学者来说,《伤寒论》难就难在证不全,只写了一些证,其他相关的没有描述完整。实际临证,望闻问切,接触病人可以得到完整的信息。腹部凉,舌淡,胃口也不好,如果吃凉的受不了,里有寒。虚实属于虚。因为手脚凉,体表也冷,体表津液是虚,虚实是虚。寒热是寒,里虚寒的阴证,可以用茯苓四逆汤。茯苓四逆汤有干姜、生附子、炙甘草,加茯苓和人参。人参、炙甘草是建中补津液,干姜温里,恢复肠胃的运化能力,生附子补能量。手脚冰凉四逆的情况下,炮附子力量不够,应该用生附子。茯苓安神,是一种向下的势能,安神。茯苓四逆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可以。理中汤主要是温里,补津液,和人体的势能一致。这个人手脚冰凉,身体躁动,是脏厥不是蛔厥。蛔厥,其人当吐蛔,就是有蛔虫,吐虫子出来,或者说大便的时候有蛔虫出来。现在的小朋友有蛔虫的很少了,现在的卫生比较好,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农药用的很多,蛔虫活不了。我家以前的小狗,大便里面虫子多,它经常在外边捡地上的东西吃,虫卵就进入身体了。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病人是安静的,一会儿又烦躁起来了,此为脏寒。病人的内脏是寒的。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嗅出,其人常自吐蛔。因为人能量不足了,肠胃虚寒。吃饭的时候,得食而呕,吃饭的时候虫子向上跑,刺激胃,人就呕吐,也会心烦。虫子喜欢到温暖的地方,身体内部太寒了,不适于虫子生长,病人就经常吐蛔虫。蛔厥者,乌梅丸主之。蛔厥,病人身体里面有蛔虫,身体里边有寒。这个主要是寒热药并用。乌梅丸又主久痢。如果腹泻很厉害,长期腹泻,病人寒热夹杂,如果是乌梅丸证,可以用乌梅丸。乌梅丸的方子,乌梅300枚。细辛六两。乌梅味薄、浮而轻,性轻,上可以用于体表的疾病,收浮阳虚火,去死肌,收浮阳的虚火,所以夏天的时候我们会喝乌梅汤。细辛味辛性热,疏通淤堵,尤其是疏通身体中上部位的水饮,疏通和利水。干姜温里,黄连清热,这里用了黄连、干姜。病人寒热夹杂,因为胃弱后,上热下寒,进入了阴证,是厥阴病,寒热药并用。如果病人的大局是寒,太阴病,就只用温药,像四逆汤、理中汤这样的。如果病人的大局是热的温病,用麻杏石甘汤。病人寒热夹杂有少阳病和厥阴病。厥阴病,寒热夹杂的阴证,既用干姜温里,又用黄连、黄柏清里热。黄连非常苦,苦味厚重,入里,可以清里热。比方心下痞,水和热结,还有热性的下利,很臭的,用黄连清里热。黄芩苦味轻一些,清半表半里和里的热,黄连味道更苦,更偏里一些。当归四两,当归活血化瘀,热性的药。手脚冰凉身体寒的瘀血,用当归、川芎。炮附子六两,附子补能量。蜀椒四两,蜀椒是花椒,用时先炒一下,让它的油挥发出来,对人的刺激小一点。花椒四两,花椒味麻性热,可以利水饮。如果有水饮,口渴,里寒,有时候吃一点花椒就不渴了。花椒也是利水的,大建中汤里面有花椒、干姜、人参、粳米。桂枝六两,桂枝打通人体大循环。人参六两,亢奋人体的阴,给人体补津液。黄柏六两,黄柏味苦,清热,味道厚重向下走,尤其是清下焦的湿热。如果人下身痒,下身潮湿,用黄柏和苍术,叫二妙丸,去下焦的湿热。苍术气化水湿,尤其是体表的水湿。苍术与白术比起来,味道更香一些,向表走。黄柏味苦,清三焦的热,尤其清下焦的热。黄连清里热,黄柏清三焦的热。泻心汤里面是黄连和黄芩并用,乌梅丸用的是黄柏和黄连清热,干姜温里,细辛疏通,当归活血化瘀,蜀椒气化水湿,桂枝打通人体大循环,人参补津液,乌梅敛体表的虚火。乌梅没有滋养的作用,主要是清解的作用,人体的息肉、痣、烦热这些情况都可以用乌梅。前一天我在老家收水稻,太阳晒着三十四五度,干完活以后,头里面有一股热气出不来,吃了很多的西瓜,其实可以喝乌梅汤。乌梅丸证有上热,口苦口干或者眼睛干涩痒,同时肠胃怕凉怕寒,或者心下有点痞结,同时脉也阴,有瘀血、水饮,大循环也不怎么通,这个时候用乌梅丸,用于寒热夹杂的厥阴病。按照这个思路,把人体的证分解了,看人体的大局是什么,每个药物的势能是什么,就不用背方子了。这个条文和方子理解了里面的内涵,就可以随证灵活运用了。病人有热,用生石膏、黄连、黄芩、黄柏;里寒,加干姜;阴脉,加附子;有瘀血,川芎、当归、丹皮、桃仁;有水湿,茯苓、白术、蜀椒;大循环不畅,有表证,加桂枝;津液不足,加人参;有淤堵,细辛疏通;有浮阳虚火,体表有息肉,加乌梅。掌握了药物的势能,看身体想做什么,就顺应身体用同样势能的药帮一下人体,药物的势能和人体的势能一致,身体恢复了正常运行的秩序,病就好了。中医辨证是量体裁衣,学好了中医,从理论上来说任何疾病都有处理的办法,就像裁缝做衣服,只要能量出尺寸,衣服就能做得出来。玄珠中医诊所上班时间:星期一到星期四,周六周日两天,看病请预约!
国学功夫
推广科普伤寒古中医,了解养生治病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