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中医才知道,提高疗效的核心秘密是抓大局
文摘
2024-11-18 04:21
重庆
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病人着凉了,手脚冰凉,接着身体发热,如果病人下利腹泻,后面大概率会停止腹泻。先厥后发热,下利即止,意思是在厥的时候,手脚冰凉同时腹泻。手脚冰凉、腹泻是里虚寒,温中就可以了。以前我侄子侄女小的时候发烧,怎么也治不好,后来去省会看病,医生说是伤寒。如果当时学了中医,就容易辨证。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基本原则。病人手脚冰凉,腹泻,后来身体发热了,发热说明身体的津液回来了,身体机能亢奋起来,这时腹泻就停止了。而反汗出,开始出汗了,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嗓子痛是喉痹。发热无汗,病人发热没有汗。而利必也自止,发热后没有出汗,津液回来了,腹泻就停止了。如果腹泻还不停止,津液虚了还会腹泻,损耗津液,就会动血排邪,因为津液不足,大便带血了。有一个老年人扫雪的时候摔倒受伤了,到医院治疗,输水了几天后病人便血,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就去世了。当时医生没有辨寒热和阴阳,阴证就补能量,寒证就温里,病人能量恢复就不腹泻了。病人上了年纪,阴证,身体的能量不足,如果大量输水,水进到体内身体不能气化,就会变成寒湿。如果病人大便有脓血,其喉不痹,嗓子就不会痛了,因为体内的热向下排了。如果发热无汗,不腹泻,可能会嗓子痛。嗓子痛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温病,有热,黄痰、黄涕、嗓子痛,怕热汗出。第三种情况,里实热导致嗓子痛,大便不畅,这个热向上影响了喉咙,嗓子痛。后世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做升降散,有姜黄、蝉蜕、姜蚕和大黄。从伤寒理法来分析,大黄疏通肠道淤堵,把淤堵排出以后就不会有热继续产生了。蝉蜕清热宣散,嗓子就不痛了。俗话说:外不治癣,内不治喘。治这些病如果辨证不准,就容易失手,因为不容易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学了中医才知道,提高疗效的秘密就是抓大局,抓身体的主要矛盾。如果肠道淤堵造成咽痛,用大黄疏通;如果是温病,用生石膏清热。如果用黄连、黄芩效果不理想。既有温病又有气滞,还有大便不通的情况,也有可能。要整体辨证,多证合参,抓住大局,才有办法。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受寒后一两天到四五天,手脚冰凉,很可能会发热,因为身体有自我调整恢复的机能。刚开始手脚凉,身体努力恢复,后面身体就发热了。如果前面几天身体发热,后边也可能会变成手脚冰凉,身体会进行寒热平衡调节。如果开始发热,后来又手脚冰凉,身体可能有闭阻。如果病人手脚冰凉得厉害,后边发热也会厉害。如果手脚凉一点,闭阻轻,后面发热也会轻。如果病人身体里有淤堵,堵住了,手脚冰凉,不是肠胃虚寒造成的,闭阻是大局。这个时候怎么办?辨阴阳寒热,如果是阴脉,里寒,四逆汤一类的证,干姜温里附子补能量。如果手脚冰凉,诊脉是短促有力,四逆散证气滞就是脉短促有力,需要理气。如果里有热,闭阻住了,这个时候应该清里热,同时疏通淤堵。这是里寒外热,还是里热外寒呢?要辨证。如果里热,就不能发汗,发汗会造成风温,津液虚了会加重病情。单纯的温病病人,不能发汗。有一次,我姐的孙子发烧,家人着急,就用了退烧药。为什么要用发汗药呢?温病发汗损耗津液,会变成白虎汤证。因为其他家人着急,我说小孩发烧是正常的,不发烧才不正常。我现在几年没有发烧了,上一次有点发烧,感觉到很高兴。病好以后,我的睡眠、饮食、大便都恢复正常了。有一位医生一年发烧了三次,我很羡慕他,因为他年轻,津液足身体才能发烧。玄珠中医诊所上班时间:星期一到星期四,周六周日两天,看病请预约!
国学功夫
推广科普伤寒古中医,了解养生治病的中医常识